周恩來四個晝夜心得範文5篇

周恩來四個晝夜心得範文一

全體幹部職工組織觀看了電影《周恩來的四個晝夜》,影片以上世紀中期中國遭遇三年自然災害為背景,講述了1961年周恩來總理深入革命老區調研與當地農民相處的四個晝夜發生的感人故事。

在兩個多小時的放映中,不少同志落淚不止,影片結束時掌聲雷鳴。在隨後的討論中大家一致認為:

周總理深入革命老區一線、了解最真實的農村生存狀態,是民眾路線的具體實踐,具有極高的現實意義。在此過程中,有幾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一是認真聽取民眾呼聲,工作不走過場。周總理像拉家常一樣,就坐在門坎兒外和張二廷對話,認真了解了大食堂及村幹部作風的各種問題。總理這種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風使得人們願意講真話,敢講真話。江津的“院壩會”也是一個與民眾交流、溝通的良好平台,我們要以務實的工作作風加以推進,並把它作為一個長效機制固定下來。

二是態度誠懇,勇於承擔責任。面對人民民眾提出的各種困難,周總理一點也不尋找藉口,真誠道歉“我是總理,老百姓的生活出了問題,就是我的責任啊!”現階段統籌城鄉改革工作艱巨,各科室均有各自的工作職責,我們要明確分工,各司其職、各負其責,杜絕在工作中相互推諉,敷衍了事。

三是廉潔自律,勤儉節約。周恩來在吃飯時一看桌子上的紅燒肉和雞蛋,就將一條已邁進屋子的腿又邁了出來,而後來吃連弟奶的拽面,卻毫不猶豫的走了進去。在實際工作中我們要厲行節約,反對鋪張浪費,清正廉潔,自覺接受民眾監督。

四是解決民眾問題從實際出發,落實糾正措施行動果斷。周總理武安聽民聲,大食堂從此熄了火。民眾主動反映他們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是對我們的信任。我們要牢記“民眾利益無小事”的道理,緊緊抓住損害民眾利益的突出問題,注意從實際出發,研究各方面利益關係的調整,才能使我們的糾正措施行得通、辦得到,杜絕拍胸膛做決定的官僚作風。

我局廣大幹部職工紛紛表示,要將以這部電影作為生動教材,根據城鄉統籌工作的實際情況,在工作中遵循“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體要求,及時準確了解民眾所思、所憂、所急,以身作則把工作做實、做細、做透,推動統籌城鄉改革工作深入紮實開展。

周恩來四個晝夜心得範文二

電影《周恩來的四個晝夜》取材於三年困難時期,以周恩來連續四個晝夜在河北武安伯延公社調查研究,直至請示毛主席後,伯延在全國人民公社中第一個取消集體食堂為主要內容。觀罷此片,深為人民民眾為黨分憂的精神所打動,為領袖的人格魅力所感召,為創作者駕馭題材的藝術才華所折服。此片是重大歷史題材電影思想性、藝術性俱佳的新收穫,為當前正在開展的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提供了一部生動的影像教材。

《周恩來的四個晝夜》在歷史自覺中充滿著時代自信。xx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該片在歷史中探尋真知,深具歷史意識。創作者不迴避矛盾,對那段曲折歷史充滿一種深深的惋惜,正如片中周恩來面對飢餓中的伯延公社的百姓,沉重地說:“我應該向你們道歉!”對於藝術作品而言,這只不過是偉大心靈的回聲罷了,而作為一種歷史自覺,這其實是我們黨的深刻反思。也正是有了這種歷史自覺,我們才有了當下的時代自信。當然,我們不能用改革開放後的歷史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即使是諸如《周恩來的四個晝夜》中出現的那種曲折,也為當下的偉大時代提供了寶貴經驗和理論準備,同時也是一種促進廣大黨員幹部知黨愛黨、知史愛國的史學讀本。《周恩來的四個晝夜》很好地把握了“兩個不能否定”, 其歷史價值不僅是站在今天看昨天,而且是站在明天看今天,在今天創造明天。從這一點說,此片為重大歷史題材創作提供了新經驗。

正在進行的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教育廣大黨員幹部樹立更加牢固的“民眾觀”,從而更加自覺地熱愛人民、服務人民。《周恩來的四個晝夜》呈現的正是一曲領袖與人民民眾血肉相連的頌歌。影片中伯延公社的老百姓在那個特殊的年代,生活過得非常艱難,但依然具有與黨休戚與共的擔當精神,所以最終能夠實事求是地撤銷集體食堂,從而使國家建設回歸到尊重歷史發展規律的正確道路上來。就劇情而言,不必說鄉親們為總理的到來唱戲曲落子《端花》,不必說老奶奶賣掉了自己的壽木為總理做拽面,不必說老主任郭百歲怒打說假話的兒子——公社主任郭鳳林,單說將“說怪話”的“落後分子”關起來不與總理見面一事,就並非是幹部與民眾的生死對立,而是公社主任郭鳳林作為基層幹部,純樸地認為“自然災害、蘇聯逼債等等夠讓主席、總理操心了,我們這點困難不值得雞一嘴鴨一嘴地叫喚”。片中的一切矛盾都不是不可調和的死結,而是一種以當下目光回望歷史的“好與更好”願望的“二律背反”。這正是導演陳力的高明之處。片中老百姓“不憂生死,而憂國衰”和領袖一起共克時艱的純樸舉動,都是為片尾張二廷的肺腑之言“取消集體食堂”蓄勢。當片尾炊煙裊裊的場景出現時,一種“人民創造和推動歷史”的唯物史觀就成了審美時不自覺的賁張,實現了將歷史意識“在情節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的創作主張。

另外,《周恩來的四個晝夜》所蘊含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值得我們牢牢記取。一切從實際出發,堅持調查研究是我們黨寶貴的思想路線。《周恩來的四個晝夜》從總體上是對這種思想路線和實踐觀的藝術表達。影片不迴避左傾政策失誤的矛盾,但認識到問題的關鍵是解決矛盾。周恩來在河北的調查研究只是中央領導進行調查研究的一個縮影。當時毛主席在上海鄉下、朱德在河南鄉下、劉少奇在湖南老家、小平同志在北京順義縣、陳雲在江蘇青浦縣,等等,都在開展調查研究。據史料可查,在影片故事的時間節點上,1961年毛主席著有《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劉少奇著有《調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根本方法》,周恩來著有《調查研究,實事求是》等。可以說,沒有這一次的調查研究,科學的決策就會更晚出台,三年困難時期也許還要延續更長時間。影片中周恩來總是虛心地向民眾學習,在民眾中吸取智慧,徵求民眾意見,激發民眾活力。他學栽地瓜秧,願為張二廷撫養孩子,在調查研究中對攝影記者說“你這個照相機咔嚓咔嚓,嚇著人家”,等等,這些細節可以說為當下教育實踐活動提供了優良作風的典型範本。當周恩來用公社喇叭果斷地宣布“毛主席說,辦不辦集體食堂,伯延人民自己說了算”時,“一切從實際出發”催生的雄才大略得以生動展現,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實現了高度的融合,作品也完成了對“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的思想表達和作為藝術作品的主題表現。相信看到此處,廣大觀眾會由衷地擁護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黨的思想路線,廣大幹部也能夠反求諸己,完成一次思想的躍升。

周恩來四個晝夜心得範文三

電影《周恩來的四個晝夜》以上世紀中期中國遭受三年自然災難為背景,講述了1961年周恩來總理深進革命老區調研與當地農民相處的四個晝夜發生的感人故事。

在兩個多小時的放映中,很多同道落淚不止,影片結束時掌聲雷叫。在隨後的討論中大家一致以為:

周總理深進革命老區一線、了解最真實的農村生存狀態,是民眾線路的具體實踐,具有極高的現實意義。在此進程中,有幾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和鑑戒。

一是認真聽取民眾呼聲,工作不走過場。周總理像拉家常一樣,就座在門檻兒外和張二廷對話,認真了解了大食堂及村幹部作風的各種題目。總理這類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風使得人們願意講真話,敢講真話。江津的“院壩會”也是一個與民眾交換、溝通的良好平台,我們要以務實的工作作風加以推動,並把它作為一個長效機制固定下來。

二是態度懇切,勇於承當責任。面對人民民眾提出的各種困難,周總理一點也不尋覓藉口,真誠道歉“我是總理,老百姓的生活出了題目,就是我的責任啊!”現階段兼顧城鄉改革工作艱巨,各科室均有各自的工作職責,我們要明確分工,各司其職、各負其責,杜盡在工作中相互推委,敷衍了事。

三是廉潔自律,節約勤儉。周恩來在吃飯時一看桌子上的紅燒肉和雞蛋,就將一條已邁進屋子的腿又邁了出來,而後來吃連弟奶的拽面,卻絕不猶豫的走了進往。在實際工作中我們要厲行勤儉,反對浪費浪費,清正廉潔,自覺接受民眾監督。

四是解決民眾題目從實際動身,落實糾正措實施動果斷。周總理武安聽民聲,大食堂從此熄了火。民眾主動反映他們碰到的困難和題目,是對我們的信任。我們要牢記“民眾利益無小事”的道理,牢牢捉住侵害民眾利益的突出題目,留意從實際動身,研究各方面利益關係的調劑,才能使我們的糾正措實施得通、辦得到,杜盡拍胸膛做決定的官僚作風。

我局廣大幹部職工紛紜表示,要將以這部電影作為生動教材,根據城鄉兼顧工作的實際情況,在工作中遵守“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整體要求,及時正確了解民眾所思、所憂、所急,以身作則把工作做實、做細、做透,推動兼顧城鄉改革工作深進紮實展開。

周恩來四個晝夜心得範文四

觀看了電影故事片《周恩來的四個晝夜》後,我的內心被強烈的震撼了。

影片以紀實的手法真實再現了周恩來同志深入最基層調查研究,為民務實清廉的感人故事。周恩來同志心繫民眾、憂國憂民,為人民利益鞠躬盡瘁的無私奉獻精神感人肺腑,是開展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鮮活教材。觀影過程中,我周圍不時有人拿出紙巾擦拭著自己感動的淚花,我也是自始至終滿含著熱淚,心情久久難以平復。

周恩來同志的崇高風範、高尚品德和偉大精神,是共產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學習的楷模。1961年是新中國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大病初癒的周恩來總理來到河北邯鄲伯延公社,在不到100個小時的時間裡,夜以繼日地走村入戶,深入進行調研。尤其是在大雨之夜,周總理不顧自己疲憊虛弱的身體,帶著工作人員與民眾搶救地瓜苗,這些地瓜苗是周恩來與當地民眾一同栽下的,他生怕飄泊大雨將地瓜苗沖走,這是老百姓生活的希望。到了夜間,本就身體虛弱又勞累了一天的他還伏案總結梳理調研中發現的問題,在向毛主席通話匯報情況時,打電話一直到天亮……這一個個感人的鏡頭,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深刻內涵。總理與普通百姓間零距離的接觸和坦誠的交流對話,生動詮釋了“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的道理。

影片還生動刻畫了總理對人民的似水柔情。當總理看到民眾為他準備的紅燒肉時,已經邁進屋子裡的一條腿又邁了出來,他與鄧大姐和其他工作人員在公共大食堂與民眾一起喝著榆樹葉子熬的粥。但是在吃連弟奶做的拽面時,他的腳卻毫不猶豫的踏進屋內,因為他知道如果不吃這碗面,老人今後的生活是不會愉快的,這是老人的心,是老百姓對自己一片深情厚意。他甚至沒有詢問就知道做拽面的麵粉是老人用壽材換來的,他還囑咐工作人員要將老人的壽材趕緊買回來,等走後再送回老人家裡。這就是一枝一葉總關情。周總理到老百姓家走訪調研,將百姓家的情況一一掌握在心,所以在吃拽面時,才會毫不猶豫地說出了拽面的出處。總理對人民無私的奉獻,人民對總理的愛戴和景仰在這一細節中得到生動刻畫。當總理得知張二廷獨自撫養四個孩子時,便和鄧大姐商量幫忙撫養一個孩子……點點滴滴,都彰顯著總理對百姓的關心。

影片還充分展現了我黨求真務實的優良作風。在總理剛到伯延寨前兩日,公社主任郭鳳林等同志因為怕給中央添“麻煩”而刻意隱瞞真相。但周總理卻明察秋毫,不被假象所蒙蔽,訪貧問苦,一步步揭開了公社幹部“善意”的隱瞞,最終了解到當地民眾生活的真實情況。周總理實事求是、一絲不苟的精神和作風不僅是該片的主基調,而且對今天的我們,尤其是對我們的領導幹部更具有深刻的啟迪。當郭鳳林試圖催促周總理儘快回去的時候,周總理堅定地表示,他這次來,不了解到真實情況是絕不離開的。周總理一進村就看到榆樹上的葉子都光了,村裡的大人說是被羊吃了,而小女孩連弟說出了實話:“羊怎么能吃到那么高的葉子呢?”他已經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當他看到村食堂有紅燒肉時,更讓他察覺到情況的異常。因為心裡始終裝著對百姓的真情,所以觀察才會異常敏銳。當他發現村幹部和部分村民隱瞞真相時,並沒有進行高壓批評,而是真誠與民眾交心,細緻地做思想工作。正是周總理的肺腑之言打開了伯延民眾心底的閘門,紛紛吐出了自己的心聲。

影片《周恩來的四個晝夜》讓我真切地感受到,在那個特殊的年代,我們的黨和人民民眾的魚水之情是多么的淳樸和真摯。周總理走街串巷,深入田間地頭,了解村民生活的事實真相,真正做到了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觀看電影,我聽到一名觀眾小聲嘀咕:這部影片應該讓更多的黨員領導幹部來觀看,黨員領導幹部應該認真去思考“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內涵。是啊!今天,我們的黨員幹部更應當懂得: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民眾冷漠,離心離德,黨亡政失;民眾支持,同心同德,國強民盛。

影片還向我們呈現了我黨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優良傳統,讓人深受教育,也深受感動。由於中央政策的偏差給民眾帶來的各種困難,周總理真誠道歉,“我是總理,老百姓的生活出了問題,就是我的責任啊!”當張二廷等民眾說出大食堂的種種弊端,說出村幹部作風的各種問題時,總理聽得是何等嚴肅認真。就是村幹部,也是羞愧和反思,主動站出來承認自己的錯誤。當總理將4天來了解和調查到有真相立即與毛主席通電話匯報時,第二天就解散了大食堂。這種實事求是、敢於並勇於批評與自我批評、虛懷若谷聽真話和及時糾正偏差的精神和作風,尤其值得我們今天的黨員領導幹部學習。

電影《周恩來的四個晝夜》宛如一面鏡子,照明亮了我們的眼鏡,淨化了我們的心靈。廣大黨員幹部應當通過觀看此片,深刻領悟如何去“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解決“四風”問題,更好地實現為民務實清廉,讓我們的黨長盛不衰,讓我們民族復興的偉大中國夢真正實現。

周恩來四個晝夜心得範文五

學院組織觀看了影片《周恩來的四個晝夜》,影片講述了新中國六十年代初大弄浮誇風、大鍋飯,卻不幸遭逢三年自然災難,全國人民勒緊褲腰帶向蘇聯還債期間,周總理親身到革命老區武安縣伯延村調研,歷經四個晝夜的實地考核後,依照老區人民的意願,伯延村在全國第一個取消了人民公社,老區人民從此過上了好日子。

觀影后,不但感動於周總理彎腰給因飢餓而腳部浮腫的汪老師穿鞋、雷雨天為田地里搶救秧苗的村民熬薑糖水、工作到清晨不能不換上高度老花鏡才能看清字,更感動於老區人民在餓得頭暈眼花時,還能體諒國家的困難,把苦水往肚子裡咽。也不要跟國家添麻煩,給毛主席周總理添堵。以致於村支書違法關押村民、跟總理撒謊都不讓人感覺可憎。

看完影片後,想起老百姓常說的一句話“民以食為天”。心中有個疑問,那個年代的人們,吃不飽,穿不熱,為何還能真心實意地擁戴我們的黨,相信困難是暫時的,相信黨能治理好國家,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究其緣由,正如片中周總理所言,“我們犧牲無數先烈,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周總理轉達毛主席的批示:“大食堂解散還是保存,人民民眾說了算。”正是這“讓人民過上好日子、讓人民民眾說了算”的承諾得到了切實的履行,才讓人民民眾相信黨是代表他們利益的,是全心全意為人民謀福利的。才會有戰爭年代九旬老母送兒上戰場,不怕流血犧牲;災荒時期垂暮之年賣了壽棺,只為讓總理吃上一口自己親手做的抻面……

歷史走到今天,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沒有變,但黨同人民民眾的血肉聯繫少了,魚水友誼淡了,民眾的幸福感少了,不安全不信任係數多了。我們常說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那就應先弄清楚新情勢下民眾需要甚么樣的服務。常說走民眾線路,就應當深進到民眾中往,躬下身子,沉下心來,及時正確了解民眾的困難和呼聲,切實解決人民民眾反映強烈的題目。真正將“讓民眾滿意”作為衡量一切工作的檢驗標準,勇於接受民眾的監督,勇于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進步黨和政府的執行力、公信力、影響力。縮小貧富差距,實現共同富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讓老有所養,讓奮鬥的人看到希看,讓人民民眾相信認可“中國夢就是咱老百姓的夢”,才能再次贏得人民民眾的信任和擁戴,才能凝聚十三億人的氣力,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才能實現。

周恩來四個晝夜心得範文二

電影《周恩來的四個晝夜》取材於三年困難時期,以周恩來連續四個晝夜在河北武安伯延公社調查研究,直至請示毛主席後,伯延在全國人民公社中第一個取消集體食堂為主要內容。觀罷此片,深為人民民眾為黨分憂的精神所打動,為領袖的人格魅力所感召,為創作者駕馭題材的藝術才華所折服。此片是重大歷史題材電影思想性、藝術性俱佳的新收穫,為當前正在開展的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提供了一部生動的影像教材。

《周恩來的四個晝夜》在歷史自覺中充滿著時代自信。XXX同志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該片在歷史中探尋真知,深具歷史意識。創作者不迴避矛盾,對那段曲折歷史充滿一種深深的惋惜,正如片中周恩來面對飢餓中的伯延公社的百姓,沉重地說:“我應該向你們道歉!”對於藝術作品而言,這只不過是偉大心靈的回聲罷了,而作為一種歷史自覺,這其實是我們黨的深刻反思。也正是有了這種歷史自覺,我們才有了當下的時代自信。當然,我們不能用改革開放後的歷史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即使是諸如《周恩來的四個晝夜》中出現的那種曲折,也為當下的偉大時代提供了寶貴經驗和理論準備,同時也是一種促進廣大黨員幹部知黨愛黨、知史愛國的史學讀本。《周恩來的四個晝夜》很好地把握了“兩個不能否定”, 其歷史價值不僅是站在今天看昨天,而且是站在明天看今天,在今天創造明天。從這一點說,此片為重大歷史題材創作提供了新經驗。

正在進行的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教育廣大黨員幹部樹立更加牢固的“民眾觀”,從而更加自覺地熱愛人民、服務人民。《周恩來的四個晝夜》呈現的正是一曲領袖與人民民眾血肉相連的頌歌。影片中伯延公社的老百姓在那個特殊的年代,生活過得非常艱難,但依然具有與黨休戚與共的擔當精神,所以最終能夠實事求是地撤銷集體食堂,從而使國家建設回歸到尊重歷史發展規律的正確道路上來。就劇情而言,不必說鄉親們為總理的到來唱戲曲落子《端花》,不必說老奶奶賣掉了自己的壽木為總理做拽面,不必說老主任郭百歲怒打說假話的兒子——公社主任郭鳳林,單說將“說怪話”的“落後分子”關起來不與總理見面一事,就並非是幹部與民眾的生死對立,而是公社主任郭鳳林作為基層幹部,純樸地認為“自然災害、蘇聯逼債等等夠讓主席、總理操心了,我們這點困難不值得雞一嘴鴨一嘴地叫喚”。片中的一切矛盾都不是不可調和的死結,而是一種以當下目光回望歷史的“好與更好”願望的“二律背反”。這正是導演陳力的高明之處。片中老百姓“不憂生死,而憂國衰”和領袖一起共克時艱的純樸舉動,都是為片尾張二廷的肺腑之言“取消集體食堂”蓄勢。當片尾炊煙裊裊的場景出現時,一種“人民創造和推動歷史”的唯物史觀就成了審美時不自覺的賁張,實現了將歷史意識“在情節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的創作主張。

另外,《周恩來的四個晝夜》所蘊含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值得我們牢牢記取。一切從實際出發,堅持調查研究是我們黨寶貴的思想路線。《周恩來的四個晝夜》從總體上是對這種思想路線和實踐觀的藝術表達。影片不迴避左傾政策失誤的矛盾,但認識到問題的關鍵是解決矛盾。周恩來在河北的調查研究只是中央領導進行調查研究的一個縮影。當時毛澤東在上海鄉下、朱德在河南鄉下、劉少奇在湖南老家、鄧小平在北京順義縣、陳雲在江蘇青浦縣,等等,都在開展調查研究。據史料可查,在影片故事的時間節點上,1961年毛澤東著有《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劉少奇著有《調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根本方法》,周恩來著有《調查研究,實事求是》等。可以說,沒有這一次的調查研究,科學的決策就會更晚出台,三年困難時期也許還要延續更長時間。影片中周恩來總是虛心地向民眾學習,在民眾中吸取智慧,徵求民眾意見,激發民眾活力。他學栽地瓜秧,願為張二廷撫養孩子,在調查研究中對攝影記者說“你這個照相機咔嚓咔嚓,嚇著人家”,等等,這些細節可以說為當下教育實踐活動提供了優良作風的典型範本。當周恩來用公社喇叭果斷地宣布“毛主席說,辦不辦集體食堂,伯延人民自己說了算”時,“一切從實際出發”催生的雄才大略得以生動展現,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實現了高度的融合,作品也完成了對“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的思想表達和作為藝術作品的主題表現。相信看到此處,廣大觀眾會由衷地擁護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黨的思想路線,廣大幹部也能夠反求諸己,完成一次思想的躍升。

周恩來四個晝夜心得範文三

電影《周恩來的四個晝夜》以上世紀中期中國遭受三年自然災難為背景,講述了1961年周恩來總理深進革命老區調研與當地農民相處的四個晝夜發生的感人故事。

在兩個多小時的放映中,很多同道落淚不止,影片結束時掌聲雷叫。在隨後的討論中大家一致以為:

周總理深進革命老區一線、了解最真實的農村生存狀態,是民眾線路的具體實踐,具有極高的現實意義。在此進程中,有幾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和鑑戒。

一是認真聽取民眾呼聲,工作不走過場。周總理像拉家常一樣,就座在門檻兒外和張二廷對話,認真了解了大食堂及村幹部作風的各種題目。總理這類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風使得人們願意講真話,敢講真話。江津的“院壩會”也是一個與民眾交換、溝通的良好平台,我們要以務實的工作作風加以推動,並把它作為一個長效機制固定下來。

二是態度懇切,勇於承當責任。面對人民民眾提出的各種困難,周總理一點也不尋覓藉口,真誠道歉“我是總理,老百姓的生活出了題目,就是我的責任啊!”現階段兼顧城鄉改革工作艱巨,各科室均有各自的工作職責,我們要明確分工,各司其職、各負其責,杜盡在工作中相互推委,敷衍了事。

三是廉潔自律,節約勤儉。周恩來在吃飯時一看桌子上的紅燒肉和雞蛋,就將一條已邁進屋子的腿又邁了出來,而後來吃連弟奶的拽面,卻絕不猶豫的走了進往。在實際工作中我們要厲行勤儉,反對浪費浪費,清正廉潔,自覺接受民眾監督。

四是解決民眾題目從實際動身,落實糾正措實施動果斷。周總理武安聽民聲,大食堂從此熄了火。民眾主動反映他們碰到的困難和題目,是對我們的信任。我們要牢記“民眾利益無小事”的道理,牢牢捉住侵害民眾利益的突出題目,留意從實際動身,研究各方面利益關係的調劑,才能使我們的糾正措實施得通、辦得到,杜盡拍胸膛做決定的官僚作風。

我局廣大幹部職工紛紜表示,要將以這部電影作為生動教材,根據城鄉兼顧工作的實際情況,在工作中遵守“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整體要求,及時正確了解民眾所思、所憂、所急,以身作則把工作做實、做細、做透,推動兼顧城鄉改革工作深進紮實展開。

周恩來四個晝夜心得範文四

觀看了電影故事片《周恩來的四個晝夜》後,我的內心被強烈的震撼了。

影片以紀實的手法真實再現了周恩來同志深入最基層調查研究,為民務實清廉的感人故事。周恩來同志心繫民眾、憂國憂民,為人民利益鞠躬盡瘁的無私奉獻精神感人肺腑,是開展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鮮活教材。觀影過程中,我周圍不時有人拿出紙巾擦拭著自己感動的淚花,我也是自始至終滿含著熱淚,心情久久難以平復。

周恩來同志的崇高風範、高尚品德和偉大精神,是共產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學習的楷模。1961年是新中國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大病初癒的周恩來總理來到河北邯鄲伯延公社,在不到100個小時的時間裡,夜以繼日地走村入戶,深入進行調研。尤其是在大雨之夜,周總理不顧自己疲憊虛弱的身體,帶著工作人員與民眾搶救地瓜苗,這些地瓜苗是周恩來與當地民眾一同栽下的,他生怕飄泊大雨將地瓜苗沖走,這是老百姓生活的希望。到了夜間,本就身體虛弱又勞累了一天的他還伏案總結梳理調研中發現的問題,在向毛主席通話匯報情況時,打電話一直到天亮……這一個個感人的鏡頭,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深刻內涵。總理與普通百姓間零距離的接觸和坦誠的交流對話,生動詮釋了“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的道理。

影片還生動刻畫了總理對人民的似水柔情。當總理看到民眾為他準備的紅燒肉時,已經邁進屋子裡的一條腿又邁了出來,他與鄧大姐和其他工作人員在公共大食堂與民眾一起喝著榆樹葉子熬的粥。但是在吃連弟奶做的拽面時,他的腳卻毫不猶豫的踏進屋內,因為他知道如果不吃這碗面,老人今後的生活是不會愉快的,這是老人的心,是老百姓對自己一片深情厚意。他甚至沒有詢問就知道做拽面的麵粉是老人用壽材換來的,他還囑咐工作人員要將老人的壽材趕緊買回來,等走後再送回老人家裡。這就是一枝一葉總關情。周總理到老百姓家走訪調研,將百姓家的情況一一掌握在心,所以在吃拽面時,才會毫不猶豫地說出了拽面的出處。總理對人民無私的奉獻,人民對總理的愛戴和景仰在這一細節中得到生動刻畫。當總理得知張二廷獨自撫養四個孩子時,便和鄧大姐商量幫忙撫養一個孩子……點點滴滴,都彰顯著總理對百姓的關心。

影片還充分展現了我黨求真務實的優良作風。在總理剛到伯延寨前兩日,公社主任郭鳳林等同志因為怕給中央添“麻煩”而刻意隱瞞真相。但周總理卻明察秋毫,不被假象所蒙蔽,訪貧問苦,一步步揭開了公社幹部“善意”的隱瞞,最終了解到當地民眾生活的真實情況。周總理實事求是、一絲不苟的精神和作風不僅是該片的主基調,而且對今天的我們,尤其是對我們的領導幹部更具有深刻的啟迪。當郭鳳林試圖催促周總理儘快回去的時候,周總理堅定地表示,他這次來,不了解到真實情況是絕不離開的。周總理一進村就看到榆樹上的葉子都光了,村裡的大人說是被羊吃了,而小女孩連弟說出了實話:“羊怎么能吃到那么高的葉子呢?”他已經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當他看到村食堂有紅燒肉時,更讓他察覺到情況的異常。因為心裡始終裝著對百姓的真情,所以觀察才會異常敏銳。當他發現村幹部和部分村民隱瞞真相時,並沒有進行高壓批評,而是真誠與民眾交心,細緻地做思想工作。正是周總理的肺腑之言打開了伯延民眾心底的閘門,紛紛吐出了自己的心聲。

影片《周恩來的四個晝夜》讓我真切地感受到,在那個特殊的年代,我們的黨和人民民眾的魚水之情是多么的淳樸和真摯。周總理走街串巷,深入田間地頭,了解村民生活的事實真相,真正做到了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觀看電影,我聽到一名觀眾小聲嘀咕:這部影片應該讓更多的黨員領導幹部來觀看,黨員領導幹部應該認真去思考“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內涵。是啊!今天,我們的黨員幹部更應當懂得: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民眾冷漠,離心離德,黨亡政失;民眾支持,同心同德,國強民盛。

影片還向我們呈現了我黨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優良傳統,讓人深受教育,也深受感動。由於中央政策的偏差給民眾帶來的各種困難,周總理真誠道歉,“我是總理,老百姓的生活出了問題,就是我的責任啊!”當張二廷等民眾說出大食堂的種種弊端,說出村幹部作風的各種問題時,總理聽得是何等嚴肅認真。就是村幹部,也是羞愧和反思,主動站出來承認自己的錯誤。當總理將4天來了解和調查到有真相立即與毛主席通電話匯報時,第二天就解散了大食堂。這種實事求是、敢於並勇於批評與自我批評、虛懷若谷聽真話和及時糾正偏差的精神和作風,尤其值得我們今天的黨員領導幹部學習。

電影《周恩來的四個晝夜》宛如一面鏡子,照明亮了我們的眼鏡,淨化了我們的心靈。廣大黨員幹部應當通過觀看此片,深刻領悟如何去“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解決“四風”問題,更好地實現為民務實清廉,讓我們的黨長盛不衰,讓我們民族復興的偉大中國夢真正實現。

周恩來四個晝夜心得範文五

學院組織觀看了影片《周恩來的四個晝夜》,影片講述了新中國六十年代初大弄浮誇風、大鍋飯,卻不幸遭逢三年自然災難,全國人民勒緊褲腰帶向蘇聯還債期間,周總理親身到革命老區武安縣伯延村調研,歷經四個晝夜的實地考核後,依照老區人民的意願,伯延村在全國第一個取消了人民公社,老區人民從此過上了好日子。

觀影后,不但感動於周總理彎腰給因飢餓而腳部浮腫的汪老師穿鞋、雷雨天為田地里搶救秧苗的村民熬薑糖水、工作到清晨不能不換上高度老花鏡才能看清字,更感動於老區人民在餓得頭暈眼花時,還能體諒國家的困難,把苦水往肚子裡咽。也不要跟國家添麻煩,給毛主席周總理添堵。以致於村支書違法關押村民、跟總理撒謊都不讓人感覺可憎。

看完影片後,想起老百姓常說的一句話“民以食為天”。心中有個疑問,那個年代的人們,吃不飽,穿不熱,為何還能真心實意地擁戴我們的黨,相信困難是暫時的,相信黨能治理好國家,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究其緣由,正如片中周總理所言,“我們犧牲無數先烈,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周總理轉達毛主席的批示:“大食堂解散還是保存,人民民眾說了算。”正是這“讓人民過上好日子、讓人民民眾說了算”的承諾得到了切實的履行,才讓人民民眾相信黨是代表他們利益的,是全心全意為人民謀福利的。才會有戰爭年代九旬老母送兒上戰場,不怕流血犧牲;災荒時期垂暮之年賣了壽棺,只為讓總理吃上一口自己親手做的抻面……

歷史走到今天,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沒有變,但黨同人民民眾的血肉聯繫少了,魚水友誼淡了,民眾的幸福感少了,不安全不信任係數多了。我們常說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那就應先弄清楚新情勢下民眾需要甚么樣的服務。常說走民眾線路,就應當深進到民眾中往,躬下身子,沉下心來,及時正確了解民眾的困難和呼聲,切實解決人民民眾反映強烈的題目。真正將“讓民眾滿意”作為衡量一切工作的檢驗標準,勇於接受民眾的監督,勇于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進步黨和政府的執行力、公信力、影響力。縮小貧富差距,實現共同富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讓老有所養,讓奮鬥的人看到希看,讓人民民眾相信認可“中國夢就是咱老百姓的夢”,才能再次贏得人民民眾的信任和擁戴,才能凝聚十三億人的氣力,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才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