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之路紀錄片觀後感範文精選

下面是為你準備的復興之路紀錄片觀後感作文,歡迎閱讀借鑑,希望對你有幫助。

復興之路紀錄片觀後感

在世界的東方,屹立著一個歷史文化從未間斷的國家——中國。幾千年來,勤勞勇敢的中華民族,創造的燦爛文明對人類文明的發展、進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這是CCTV紀錄片復興之路的解說詞序言,這部翔實又深沉的影片給予了我極大地震撼。

復興之路,平辱之途。曾幾何時,康乾盛世讓中國人沉溺於天朝大國的美夢中不願清醒,當被西方列強用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的火藥製造出的大炮轟開國門的時候,中國人驚醒了,卻以無力抵抗。自第一次鴉片戰爭以來災難遍布中華大地,炮火燃盡美好河山,在列強的武力威脅、打擊之下,腐敗無能的清政府與列強簽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條約,眼睜睜看著華夏大地一點點納入他人懷中,支離破碎。

這股爭奪利益和霸權的西方殖民主義勢力是中國三千年以來最大的變局。在面對資本主義的瘋狂擴張和貪婪掠奪之時,在中華大地面臨生死抉擇時,幸而有得一批批愛國志士拋頭顱,灑熱血,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奮鬥不息。梁啓超,譚嗣同,孫中山,毛澤東,這一個個濃墨重彩的姓名,這一次次感人生動的壯舉,永遠留在我們心中。正是這一批批中華兒女的前赴後繼,才迎來如今這安寧平靜的幸福安康與團結和睦。

居安思危、未雨綢繆乃生存之本,雖然現在中國已經強大繁榮,我們足夠可以自豪與自信的屹立在各國之林,但我們不能忘記先烈前輩曾經走過的那段漫長艱難的道路。遍觀世界之史,還沒有哪個國家曾經遭受過像中國這樣的屈辱:列強入侵,無力回擊。這並非敵人過於強大,因為每個國家都曾有過擴張版圖侵略的野心,真正的原因是舊中國自身思想的零亂粉碎,是清政府自身的腐敗無能,是自己的弱點過於巨大最終導致零星之火而以燎原!

大清閉關鎖國,孤立自己,在阿諛奉承和天朝上國的美夢中迷醉,使自己在世界上落伍,而與此同時,英國的工業革命正在轟轟烈烈的進行之中;清朝軍隊提著紅纓槍,還在馬背上前進,而西方已有了堅船利炮,朝發夕至。所以最終導致,曾經的東方大國被轟開了國門,蒙受了百年屈辱。

作為當代的大學生,記住祖國的歷史,這不只是為了要更好地與篡改歪曲歷史的世界上的邪惡勢力繼續鬥爭,也更是要以史為鑑知己之興衰,吸取歷史的經驗教訓,將前車之鑑作為後事之師從歷史中總結經驗教訓,當然,回顧歷史不是為了給千第一篇範文律的生活增添一些他味,亦非為久壞失修而麻木的靈魂豐富充實情感,對歷史的銘記是為了明白昨天是什麼,現在該做什麼,將來該往哪個方向前進,成為一個什麼樣子,我想,這才是我們反覆溫習歷史最起碼要得到與明白的。如今我們就已經明白,只有擁有強大的國防,才能保衛自己的人民,保衛自己的家園,而我們也在行動上證明決心——人民軍隊如今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像座鋼鐵鑄就的新萬里長城。

如今的新中國熱愛和平崇尚和睦,試圖作為一個和諧的中堅國家與他國相處,而愛好和平就必須擁有維護和平的力量,國防的強大在於軍隊,軍隊保護著國民,維持著安定,為了震懾境外還蠢蠢欲動的反華勢力,殲十戰鬥機、九九新型主戰坦克和戰略戰術飛彈的集體亮相給予世界如此之大的震撼,為何我們不害怕各國軍事裝備專家做出研究以及針對性防禦呢?因為如今的中國有能力有底氣應對全世界的軍備挑戰,我們再也不是1840年的中國,我們有準備能夠應對任何一個國家的軍事行動且不會吃虧。

中國日漸成熟,日漸優秀,我們會繼承先烈的意志不斷探索不斷前進。雄關漫道真如鐵,人間正道是滄桑,但穿越千年的磨礪後,我們必將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紀錄中國片復興之路觀後感

上個星期我們專業在教學樓101教室組織播放了復興之路。但由於時間原因,未能看完六集,而只觀看二集。儘管如此,我還是頗有感觸。

就整部影片的印象而言,我覺得復興之路展現了崛起中中華民族的自豪和信心。這是毫無疑問的,可以從影片格調和取材看出。

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的167年,貫穿著中國近代史以來每一個深刻的歷史階段、每一個感人的故事,勾畫出了中華民族艱難曲折的偉大“復興之路”。從這條艱難曲折的偉大“復興之路”的歷史長河中,可以得出這樣一條歷史結論:那就是“歷史和人民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社會主義”。

鴉片戰爭後,隨著帝國主義侵略的擴大,民族危機日益加劇,中國出現了千年未有的變局。這時,各種思潮交相激盪,主義之爭此起彼伏。尊孔崇儒者欲引導中國“走孔子之路”;自由主義者、全盤西化派既不滿專制復古,又排斥馬克思主義,寄希望於走歐美資本主義的道路。地主階級和買辦資產階級封殺馬克思主義,企圖用封建的法西斯主義主宰“中國之命運”。而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開宗明義,首先指出了“中國向何處去”這個關鍵問題。可見,這思想的較量,主義的鬥爭,其實質是不同的歷史走向之爭,是中國發展道路的選擇之爭。

自誕生之日起,中國共產黨就始終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武裝並指導全黨。正是由於有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指導,中國共產黨才得以正確地判斷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明確了中國革命的對象、任務、動力、性質和前途等一系列重大問題。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中,中國共產黨人不是以教條主義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而是在堅持中發展,於實踐中創新,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隨時根據新的情況,提出並解決新的問題,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因此,才有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的產生。

科學理論的指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廣大人民民眾的支持,中國的歷史就此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從電視政論片可以看出,從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到辛亥革命所實行的都是精英式的改良或革命路線,只有到了共產黨這裡,才找到了正確的前進道路。人民是共產黨力量的源泉,勝利的保障,是歷史的主人。只有共產黨一直自覺地最大限度地代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這樣,它才有效地喚起人民,並將其團結在自己的周圍,使之成為中國革命和建設的主體力量。這一點是任何其他階級的政治力量始終沒有也是根本無法做到的。只有真正選擇了人民,才會最終被人民所選擇。

從舊民主主義革命到以馬克思主義為指針、以共產黨為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中國人民積百年之力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結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建立了新中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走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初步實現國家繁榮富強之後,正為建設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努力奮鬥——這就是歷史的選擇、時代的選擇、人民的選擇!在黨的xx大召開之際,電視政論片復興之路自覺地“用歷史感悟未來”,在中國未來應舉什麼旗、走什麼路的重大問題上,進行了有說服力的論說,這對於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信念、凝聚共識,很有益處。

一個有生命力的民族,一個強大或追求強大的國家,都需要精神的力量。在中華文明幾千年的演進中,有過無數的輝煌,也曾多次經受各種天災人禍的考驗。尤其是近代百年,更是內憂外患,災難深重。但是,無論經受怎樣難以想像的磨難,偉大的中華民族總是能夠從坎坷中奮起,百折不撓,闖過難關,攀上新的高峰。正是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形成、發展並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浩然正氣。也正是這樣一種精神,支撐、引導著我們從歷史中走來。這一精神的血脈,源遠流長,生生不息。在林則徐、譚嗣同、孫中山身上看到了它,在李大釗、方誌敏、劉胡蘭身上看到了它,在魯迅、聞一多、朱自清身上看到了它,在雷鋒、焦裕祿、王進喜身上看到了它,在許許多多為了民族的生存發展、國家的興旺發達而犧牲奉獻的無名英雄身上看到了它。當然,隨著社會的發展,愛國主義內涵也必然愈加豐富,在不同的時期,它的主要表現也會有所不同:民族危機時的共赴國難、沙寵驅,革命鬥爭中的拋頭顱灑熱血、為真理獻身,和平建設時期的辛勤耕耘、默默奉獻,等等。然而,發展之中總有一脈相承,這就是要永遠保持民族的自尊、自豪與自信,時刻將祖國的利益和民族的尊嚴置於首位。這也是復興之路所給予人們的啟示。

可以這樣說,復興之路用事實證明,只有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可見,復興之路所證明的正是今天的中國在民族復興的道路上所面臨的、而且必須作出正確回答和正確選擇的根本問題,那就是舉什麼旗、走什麼路的問題。這與黨的xx大所確定的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的主題正好吻合,展覽選取各個歷史階段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進行歷史重現,講述了中國從民族覺醒、民族救亡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在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實行改革開放、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抄濟體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為全面建設械社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努力奮鬥的歷史進程。事實雄辯地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引領中國發展進步的正確道路。

作為一名大學生,在了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程的同時,要知道自己肩負的責任,要懂得珍惜來之不易的成果,要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奉獻的精神為黨為國家努力工作。

我們相信,在xx大的指引下,我們國家的強勢崛起和民族的偉大復興一定能夠早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