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絲路精神心得體會範文

弘揚絲路精神,就是要促進文明互鑒,人類文明沒有高低優劣之分,因為平等交流而變得豐富多彩。小編在此整理了傳承絲路精神心得體會範文,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傳承絲路精神心得體會範文篇1

指出,“一帶一路”倡議順應時代潮流,適應發展規律,符合各國人民利益,具有廣闊前景。我們要乘勢而上、順勢而為,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行穩致遠,邁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第一,將“一帶一路”建成和平之路。要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打造對話不對抗、結伴不結盟的夥伴關係。各國應該尊重彼此主權、尊嚴、領土完整,尊重彼此發展道路和社會制度,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要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營造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

第二,將“一帶一路”建成繁榮之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要聚焦發展這個根本性問題,釋放各國發展潛力,實現經濟大融合、發展大聯動、成果大共享。要深入開展產業合作;要建立穩定、可持續、風險可控的金融保障體系,創新投資和融資模式;要著力推動陸上、海上、天上、網上四位一體的聯通,紮實推進六大經濟走廊建設,建設全球能源網際網路,完善跨區域物流網建設;要促進政策、規則、標準三位一體的聯通。

第三,將“一帶一路”建成開放之路。要打造開放型合作平台,維護和發展開放型世界經濟,共同創造有利於開放發展的環境,推動構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國際經貿投資規則體系。要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推動自由貿易區建設,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著力解決發展失衡、治理困境、數字鴻溝、分配差距等問題,建設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經濟全球化。

第四,將“一帶一路”建成創新之路。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建設21世紀的數字絲綢之路。要促進科技同產業、科技同金融深度融合,為網際網路時代的各國青年打造創業空間、創業工場。要踐行綠色發展新理念,共同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

第五,將“一帶一路”建成文明之路。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推動各國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要建立多層次人文合作機制,推動教育合作,發揮智庫作用,推動文化、體育、衛生務實合作,用好歷史文化遺產,密切各領域往來。要加強國際反腐合作,讓“一帶一路”成為廉潔之路。

“一帶一路”建設植根於絲綢之路的歷史土壤,重點面向亞歐非大陸,同時向所有朋友開放。“一帶一路”建設將由大家共同商量,建設成果將由大家共同分享。“一帶一路”建設是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實踐。讓我們一步一個腳印推進實施,一點一滴抓出成果,造福世界,造福人民。

傳承絲路精神心得體會範文篇2

歷史上的“絲綢之路”是以中國為起點的、遍及歐亞大陸甚至包括北非和東非在內的長途商業貿易和文化交流線路的總稱。它是沿線國家共享的一個歷史文化遺產,但維護它的主要動力來自外界,而不是中國內部(中國歷史上並沒有主動去推銷)。

今天的“一帶一路”,我們是主動的,是主席倡議的。主席在20xx年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強調:“我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旨在同沿線各國分享中國發展機遇,實現共同繁榮。”20xx年5月14日,主席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發表的主旨演講中指出:今天的“一帶一路”建設植根於絲綢之路的歷史土壤,重點面向亞歐非大陸,同時向所有朋友開放。不論來自亞洲、歐洲,還是非洲、美洲,都是“一帶一路”建設國際合作的夥伴。“一帶一路”建設將由大家共同商量,“一帶一路”建設成果將由大家共同分享。

“一帶一路”只有取得雙贏才能夠持續。這跟歷史上的“絲綢之路”是有本質區別的,並不是歷史再現。我們不是要復原歷史,而是要著眼現在、開創未來,為沿線國家注入強大動力,為世界和平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一個廣為流行的看法是:“一帶一路”是我國的區域發展戰略,特別是針對古絲綢之路沿線地區的發展戰略。這也是不對的。根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國家能源局共同制定並發布的《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能源合作願景與行動》(簡稱《願景與行動》),“一帶一路”是統籌我國全方位對外開放的長遠、頂層戰略,是我國與沿線國家共同打造開放、包容的國際區域合作網路的倡議。也就是說,其建設是以國家間合作為主要平台。

“一帶一路”規劃的任何項目不能由某一個國家說了算,而是需要多徵求沿線各國的意見,確保“一帶一路”建設能夠兼顧各方的利益訴求,體現各方的共同意志。這就是“共商”的涵義。因而,無論從屬性上還是從範疇上看,“一帶一路”都不屬於區域發展戰略。

傳承絲路精神心得體會範文篇3

中國古代,絲綢之路在世界版圖上延伸,訴說著沿途各國人民友好往來、互利互惠的動人故事。如今,一個新的戰略構想在世界政經版圖從容鋪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強調相關各國要打造互利共贏的“利益共同體”和共同發展繁榮的“命運共同體”。這一跨越時空的宏偉構想,從歷史深處走來,融通古今、連線中外,順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承載著絲綢之路沿途各國發展繁榮的夢想,賦予古老絲綢之路以嶄新的時代內涵。

建設“一帶一路”,是以同志為的黨中央主動應對全球形勢深刻變化、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它對推進我國新一輪對外開放和沿線國家共同發展意義重大。當前,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區域經濟一體化加快推進,全球增長和貿易、投資格局正在醞釀深刻調整,亞歐國家都處於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需要進一步激發域內發展活力與合作潛力。“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提出,契合沿線國家的共同需求,為沿線國家優勢互補、開放發展開啟了新的機遇之窗。“一帶一路”在平等的文化認同框架下談合作,是國家的戰略性決策,體現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贏的精神。隨著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際社會上“中國威脅論”的聲音不絕於耳。“一帶一路”的建設,正是中國在向世界各國釋疑解惑,向世界宣告和平崛起:中國崛起不以損害別國的利益為代價。

20xx年10月17日,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籌委會文化傳承創新高端學術研討會在敦煌舉行。來自復旦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蘭州大學和俄羅斯烏拉爾國立經濟大學、韓國釜慶大學等46所中外高校在甘肅敦煌成立了“一帶一路”高校戰略聯盟,以探索跨國培養與跨境流動的人才培養新機制,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素質人才。46所高校當日達成《敦煌共識》,聯合建設“一帶一路”高校國際聯盟智庫。聯盟將共同打造“一帶一路”高等教育共同體,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大學之間在教育、科技、文化等領域的全面交流與合作,服務“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作為一名大學生這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機遇,我們要不斷充實自己,完善自己,以適應“一帶一路”給我們帶來的機遇。

在報告提出:“綜觀國際國內大勢,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準確判斷重要戰略機遇期內涵和條件的變化”,“變壓力為動力,化挑戰為機遇”。面對第二個十年更加複雜的戰略機遇期,我們必須有更加全面、更加充分的準備。中國進入一個新階段,政治、經濟、文明、社會環境各方面因素都將對當代大學生的具體要求、人生定位、就業規劃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大學生要充分了解時事,把握國內外形勢與政策動態,對自己的未來及早謀劃。回響黨中央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號召,努力提升自我,積極投入到建設祖國的隊伍中!

在建設一帶一路的過程中,到處蘊含生機,也給大學生提供了許多發展的機遇。我國是一個人才薈萃的國家,同時也造就了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在競爭激烈的當前社會環境,如何抓住機會去應對挑戰,是當代大學生所應該考慮的問題。機遇無處不在,機遇也往往垂青有所準備的人,要想很好把握機遇,發展自己,取得成功,要做的就是提高自身實力,認清當前形勢,勇於創新。我們要全面提高個人素質,當代大學生價值取向呈多元化,沒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趨向於實用主義,重功利講實惠,缺乏長遠打算、遠大理想、抱負和社會責任感,因而沒有強大的動力.在當今這個競爭激烈的年代,要想取得跟好的發展,大學首要的就是搞自身的綜合實力。全面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就要落實到政治思想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心理品格素質和身體素質四大方面。就業問題依然是當今大學生不可避免的一個難題,“一帶一路”必然給中國帶來巨大的就業市場,那么就需要我們大學生不斷充實自己,發展自己,完善自己,來適應市場,抓住機遇,迎接挑戰。

在政治思想道德素質上,大學生就要著重培養自身的事業心和責任感、艱苦奮鬥精神和務實作風等方面的精神。在現代面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生產的發展越來越多地依靠人的智力和知識的今天,勞動者科學文化素質的高低,對生產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因而,大學就要牢牢把握好學習的時間,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心理品格素質和身體素質,是根本,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身體健康素質大學生才能充分融入社會。面對社會的激烈的競爭,才能有精力坦然地應對“一帶一路”給我們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創新是發展方式轉變的中心環節,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特別是提高關鍵領域核心技術的自主創新能力是當代大學生提高自身能力的關鍵,也是當代大學生面對挑戰所因具備的能力。正可謂不進則退,進則居上,皆是在強調一個人主觀能動性的重要之理。停滯不前,不求改革創新,就如同一潭死水,毫無生機,也沒有機遇。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要勇於創新,開拓進取,為“一帶一路”的偉大構想提供智力支持。

總之,“一帶一路”得偉大構想給我們大學生帶來的不僅是機遇,也有挑戰,我們要勇於創新,開拓進取,不斷提高自己的科學文化修養與思想道德修養,樹立崇高的理想,腳踏實地,不尚空談,抓住“一帶一路”給我們帶來的機遇,勇敢的迎接“一帶一路”給我們帶來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