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追夢心得體會

《百年追夢》讓我們懂得:夢想失落,必定落後,落後就會挨打,被動就會受欺。國家如此,家庭如此,個人同樣如此。下面是帶來的百年追夢的心得體會,歡迎查看。

百年追夢心得體會一:

11月29日,在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殿堂,主席向全世界莊嚴昭告了中華民族近代最偉大的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個凝聚和寄託了幾代中國人夙願,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整體利益,凸顯了每一個中華兒女共同期盼的中國夢,給了我們每一個中國人前進的方向,無窮的力量,無限的希望。

奈及利亞前總統奧巴桑喬說得好:“中國夢不是政治口號,它勾畫出了一個完全可以實現的願景。”,“兩個一百年”的偉大奮鬥目標,是那樣的生動形象又具體可行,極富感召力。激起了我們的鬥志,清晰了我們的目標,我一邊觀看一邊緊握拳頭暗暗發誓:跟穩師父,堅持巴氏理念,緊跟國家形勢,與國家一起前進,與公司一起成長,到20xx年,家庭財富達數千萬元,到2049年家族財富達數億萬元以上,將投資所得用於建設美麗中國,成為中國最有愛心的投資家之一。

《百年追夢》讓我們懂得:夢想失落,必定落後,落後就會挨打,被動就會受欺。國家如此,家庭如此,個人同樣如此。大清帝國閉關自守,坐井觀天,妄自尊大,自我陶醉,到1840年,曾經的文明古國已遠遠落後於西方工業文明國家,鴉片戰爭,西方列強一巴掌將所謂的大清帝國打落“谷底”,從此國門洞開,風雨交加……

一個半世紀以來,多少志士仁人捨生取義,無數英雄豪傑奮起抗爭,古老中華民族踏上了一條充滿悲壯、充滿艱辛而又浩氣長存的復興之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建立共和政府,毛澤東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新中國,鄧小平開創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嶄新道路。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是一脈相承、與時俱進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引領一窮二白的中國走上了艱苦奮鬥、變革圖強的現代化征途。從十一屆三中全會到xx屆三中全會,每一次三中全會基本上都是以改革開放為主題。事實證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完成意味著停滯,停滯就會有滅頂之災。

無論是國家、集體還是個人,符合偉大、美好、無私特點的構想,才能稱為夢想,只為小我私利、局部利益而損害整體利益的想法只能算是一種欲望。被貪慾等人性弱點所驅使的個人、集體和國家,無論現在有多么強大,最終都會走向衰亡。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宇宙定律。

“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不是做世界霸主,而是和世界其他國家共同繁榮、共同發展、和平相處,也不是去索取社會資源,而是為世界做出更大貢獻。是讓每個人人生出彩,每個人和祖國一起成長。這樣的夢,順天意,合民心,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夢想是偉大的種子,夢想是隱形的翅膀。讓中國夢、公司夢、個人夢完美融合,讓夢想、目標、價值觀、策略緊密結合。我們的中國夢、公司夢、個人夢就一定會實現,我們一定能演繹出出彩的價值人生。

百年追夢心得體會二:

中華民族為奧運美夢,追求百年,奮鬥百年,歷盡艱辛苦難。屈辱與抗爭,光榮與夢想交織 成感天動地的史話。

1920xx年第四屆奧運會時,《天津青年》刊出一文,提出三個問題:一是中國何時有一名選手參加奧運會;二是何時有一支隊伍參加奧運會;三是何時能舉辦奧運會。現在看來,這三個問題是何等的可笑和低級。可當時,這真是中國不可想像、難以企及的摸天大夢。誰相信“東亞病夫”腐朽衰弱的中國能舉辦奧運會呢?可中國畢竟有五千年文明的底氣,有自強不息、不屈不撓的精神,從那時候開始,中華兒女邁著滴血的步子開始執著追求奧運的華夢。

1932年,劉長春冒生命之危,力拒代表偽滿洲國參加第10屆奧運會的安排。他說:“苟於良心之尚在,熱血尚流又豈能忘掉祖國,而為傀儡偽國牛馬”。張學良為其精神所感動,拿出8000大洋資助。劉長春代表中華民族匹馬單刀參加了洛杉磯奧運會,儘管無功而返,可中國人畢竟邁進奧運的門檻,實現了第一個夢。

1936年,德國柏林舉辦11屆奧運會,中國組織了140多人的隊伍參加,可當時的國民政府窮啊,連22萬現大洋都拿不出。為此,國民捐款3萬,足球隊出國比賽掙回2萬,這樣奧運隊伍才得以成行。經過艱難周轉,中國圓了第二個奧運夢。

1948年,中國參加的第十四屆奧運會,給人留下了更慘痛的回憶。樓文敖、何浩華兩名運動員,抱著為國增光的強烈願望,一位跑暈死在馬拉松的賽程上,一位在腳踏車賽衝刺時摔斷胳膊,並且沒有任何人管他們。當時一些報紙侮辱我們為吃鴨蛋的“東亞病夫”。

1949年前,我們的奧運夢一直在屈辱中奮進,在苦難中掙扎。

1984年,中國奧運軍團500多人參加了第23屆洛杉磯奧運會。在之前,由於一些人敵視中國和一些政治原因,中國已有20xx年與奧運沒有任何關係。可是中國人民相信,總有一天,中國將以強大的姿態從返奧運賽場。這一天終於來到了,洛杉磯奧運會第一天,許海峰一槍結束了中國金牌零的歷史,也結束了中國競技體育的屈辱史。這一屆我們拿下了15 塊金牌,世界第四。在也沒有人敢罵我們“東亞病夫”了。每當我們的五星紅旗在奧運賽場升起,國歌奏響的時候,好多中國人都在流淚,這淚包含了多少追夢奧運的苦痛與辛酸,驕傲與自豪啊。

20xx年7月13日是中華兒女圓夢奧運一個難忘的日子,當李嵐請副用流利的英語動情地讀完中國申奧報告;當薩馬蘭奇宣布20xx奧運會舉辦權屬於北京。那一刻,中華民族的血熱了、心熱了、淚熱了,百年的奮鬥追求即將成為現實,舉辦奧運會那美好的夢戀之花開始在不遠的地平線熠熠生輝。從此,北京、乃至整箇中國在幸福的期待中把辦一屆有特色高水平的奧運作為神聖職責,多少人為其奉獻熱忱與智慧,勤勞與汗水。

20xx年的雅典奧運會,中國金牌僅次美國,位居世界第二。國人自豪,世界驚訝。辦好北京奧運,中國更加堅定與自信。

今天,奧運來了,北京奏響了奧運的華美樂章,中華民族一定會在29屆的奧運史上寫上燦爛的一筆。中華民族奧運情結百年追夢,終於圓夢北京。

百年追夢心得體會三:

11月29日,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

“中國夢”,深刻道出了中國近代以來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深情描繪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不斷求索、不懈奮鬥的歷史。的確,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波瀾壯闊的歷史看,沒有任何一個夢想像“中國夢”那樣打動人心、激勵人心、凝聚人心,也沒有任何一個夢想像“中國夢”那樣成為一代又一代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為之犧牲、為之探索、為之奮鬥的偉大追求。

一、“中國夢”記錄著中華民族從飽受屈辱到贏得獨立解放的非凡歷史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隨著另一場夢的破碎產生的。長期以來,中華文明以其獨有的特色和輝煌走在了世界文明發展的前列,為世界文明進步作出過巨大的貢獻。然而,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興起,隨著近代工業革命腳步的加快,中國很快落伍了。固步自封的封建統治者仍然沉浸在往日的輝煌所造就的夢想之中,等待著“萬國來儀”。不料,等來的卻是西方列強的船堅炮利,等來的卻是亡國滅頂之災。

1840年爆發的中英第一次鴉片戰爭,不但打開了中國的國門,也打碎了“天朝之夢”。從此,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一系列的侵略戰爭接踵而至,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被迫簽訂,中華民族遭受的屈辱與苦難世所罕見。這證明了一個鐵律:落後就會挨打,生存必須自強。

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絕不會將自己的命運任人擺布,更不會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而無動於衷。在西方列強和帝國主義入侵下隨之而興的,是中華民族民族意識與民族精神的喚醒,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中國夢的提出。

中華民族猶如一頭沉睡的雄獅。在喚醒中華民族萌發出中國夢的過程中,無數仁人志士屢踣屢起,不懈探索奮鬥。他們曾經學習西方列強的船堅炮利,以實現富國強兵的夢想,換來的卻是一次次慘痛的失敗;他們曾經寄希望於封建君主的“維新新政”,以實現像日本明治維新那樣的夢想,換來的卻是封建統治者的無情鎮壓;他們曾經渴望通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以創建像西方那樣的民主共和國,換來的依舊是四分五裂、戰亂頻仍、人民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舊中國。正如毛澤東同志所指出的那樣:“帝國主義的侵略打破了中國人學西方的迷夢。很奇怪,為什麼先生老是侵略學生呢?中國人向西方學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總是不能實現。”“一切別的東西都試過了,都失敗了。”“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就是這樣,西方資產階級的文明,資產階級的民主主義,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方案,在中國人民的心目中,一齊破了產。資產階級的民主主義讓位給工人階級領導的人民民主主義,資產階級共和國讓位給人民共和國。”

真正把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帶上實現“中國夢”的人間正道的,是中國共產黨人。中國共產黨自1920xx年誕生之日起,就在華夏大地掀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在這場前無古人的偉大革命中,中國共產黨從蹣跚學步的幼年迅速成長起來,經歷過一次又一次血與火的考驗。從大革命失敗的血雨腥風到井岡山的星火燎原,從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到經過萬里長征後在抗日烽火中再起,從奮起反擊國民黨軍的全面內戰到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冉冉升起,正可謂“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隨著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國夢”演完了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悲壯的第一樂章,掀開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為實現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共同富裕而奮鬥的新篇章。中國人飽受屈辱、任人擺布的歷史一去不復返,開始了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新時代。

從1840年起,中華民族為實現中國夢,整整走過了120xx年,才邁出了贏得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第一步。在這一百餘年的前80年間,中國人民始終在黑暗中探索。只有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和奮鬥,才把中國從黑暗引向了光明。在整箇中國革命中,中國共產黨為了實現“中國夢”犧牲了數百萬優秀黨員,中華民族犧牲了上千萬英雄兒女,英烈們的鮮血染紅了五星紅旗。對於這段歷史、對於為這段歷史而獻身的先烈,我們要永遠銘記。

二、“中國夢”承載著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艱辛探索的偉大曆程

新中國成立伊始,毛澤東同志等老一代革命家就帶領中國共產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為建設一個繁榮昌盛、人民當家做主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鬥。

我們建立起具有中國自己特點、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根本制度。首先建立起來的,是以工人階級為領導、工農聯盟為基礎、最廣泛的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為紐帶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這一國體的建立,使新中國有可能在對極少數敵對勢力實行專政的同時,在人民內部實行最廣泛的民主。在此基礎上,逐步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這一根本政治制度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

我們白手起家,艱苦奮鬥,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經過20多年的不懈努力,建設起一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以“兩彈一星”為標誌在國防和高科技領域中取得了重要突破,農業現代化、工業現代化、國防現代化、科學技術現代化全面推進。

總之,新中國建立後的20多年間,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過了許多國家需要上百年時間走完的路程,在中國近代以來的歷史上出現了少有的和平建設局面,中國人民正信心百倍地朝著“中國夢”的目標前進。

然而,探索的道路並不平坦。在一個經濟文化落後的東方大國實行徹底的民主革命並取得勝利固然不易,在這樣的大國窮國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更是一件前無古人的偉業。實現偉大的夢想,想要一帆風順,沒有犧牲,不付出代價,是難以想像的。“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的發生,就是這樣的沉痛教訓。

同歷次犯錯誤一樣,從失誤中警醒,並以對人民、對歷史高度負責的態度徹底糾正錯誤的,不是別人,正是中國共產黨自身。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鄧小平同志一面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實事求是地糾正毛澤東晚年所犯錯誤,實事求是地充分肯定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和偉大功績,一面應對新問題、解決新問題,開創了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改革開放極大地改變了中國的面貌,在華夏大地再一次掀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深刻革命,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創造出令世人驚嘆的中國奇蹟。

30年前,鄧小平同志在黨的十二大開幕詞中鄭重指出:“照抄照搬別國經驗、別國模式,從來不能得到成功。這方面我們有過不少教訓。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沒有黨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的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不可能形成這樣的結論。沒有過去的沉痛教訓,也不可能得出如此深刻的結論。從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清晰地寫在中國共產黨的旗幟上,成為一次又一次黨的全國代表大會的主題,成為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為實現“中國夢”而進行一以貫之的接力探索、接力奮鬥的偉大事業。

我們建立和完善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形成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新格局。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水平實現從溫飽到總體小康的歷史性跨越。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隨著道路的拓展、理論的創新不斷向前發展,總體布局從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發展為四位一體,又發展為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

改革開放偉大實踐,不但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的拓展和發展,而且有力地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和不斷完善。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體制改革的推動下,人民代表大會根本政治制度的優越性及其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彰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不斷完善,並且逐步探索形成了基層民眾自治制度和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得以形成並繼續完善。

改革開放新時期全部成就歸結到一點,就是開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它們“三位一體”,分別以實現途徑、行動指南、根本保障共同支撐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形成了最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經驗。有了道路、理論、制度支撐的“中國夢”距離我們不再遙遠,它是必定實現的美好未來。

三、“中國夢”展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前程似錦

從新中國成立之日起,我們正在為實現“中國夢”經歷著第二個一百年。在這第二個一百年,我們經歷過近30年的建設、探索與曲折,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起點,走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康莊大道。在我們的前面,還有36年的新征程,將要達到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即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站在改革開放30多年為我們創造的新的歷史起點上,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正如同志所說:“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歷史新起點呢?一方面,經過30多年的積累,改革發展成就巨大。經濟社會發展基本面長期趨好,國內市場潛力巨大,社會生產力基礎雄厚,科技創新能力增強,人力資源豐富,生產要素綜合優勢明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機制不斷完善。另一方面,改革發展的任務艱巨。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經濟成長下行壓力和產能相對過剩的矛盾有所加劇,企業生產經營成本上升和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並存,金融領域存在潛在風險,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的矛盾仍然突出,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問題引人關注。

種種跡象表明,實現“中國夢”,現在到了一個關節點上。義無反顧,迎難而上,奮力拚搏,展現在未來的是一片新前景、新天地;畏首畏尾,遲疑不決,坐失良機,帶來的將是千古遺憾。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唯一宗旨的中國共產黨人,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的中國共產黨人,唯一的選擇就是胸懷理想、堅定信念,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頑強奮鬥、艱苦奮鬥、不懈奮鬥。

黨的最重要的歷史性貢獻,就是提出了凝聚黨心、體現民意的行動綱領,推舉出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繼續前進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這個行動綱領概括起來,就是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思想,堅定不移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鬥。為此,必須做到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八項基本要求。

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必須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必須堅持推進改革開放。這是根據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根據中國共產黨必須始終做到“三個代表”,根據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提出來的。必須堅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必須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須堅持促進社會和諧。這是根據鄧小平同志所深刻闡述的社會主義本質提出來的,也是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大人民關切,關係到中國共產黨的長期執政,關係到社會主義國家的長治久安,關係到最廣大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和安康幸福。如同同志所說,“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必須堅持和平發展,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這是實現“中國夢”不可或缺的外部條件和根本保障。沒有一個和平安寧的國際環境,難以實現國泰民安。沒有一個強有力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堅強領導,一盤散沙,也會一事無成。可以說,八項基本要求,體現了社會主義本質特徵,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體現了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執政黨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更體現了中國人民的共同心聲。堅定不移堅持著八項基本要求,“中國夢”一定可以美夢成真。

歷史一次又一次地證明了一個樸素的真理:實幹興邦,空談誤國。就任伊始,以為的新一屆黨中央,不負歷史和人民重託,以一系列的果敢舉措,以一系列表率行動,在中國政壇上帶來一陣陣清風。

“打鐵還需自身硬”;“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一個實際行動勝過一打綱領”;“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這一系列鏗鏘有力的話語,向全中國、全世界展現了忠誠祖國、造福人民、銳意改革、攻堅克難、求真務實、清正廉潔的新形象。

“長風破浪會有時”。中華民族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揚眉吐氣,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對更加美好的明天充滿自信。我們不但找到了一條康莊大道,而且有可以信賴的主心骨和引路人。而最可珍貴的就是,改革開放偉大成就,中國道路的成功實踐,為中華民族找回了曾經一度缺失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這是彌足珍貴的民族自信!

中國夢一定要實現。中國夢一定能夠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