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疫情時期我的心得感受

有關疫情時期我的心得感受 篇1

在中國面臨新冠性病毒時,每個人都為這次疫情付出了自己力所能及的貢獻。

貢獻是面對疫情時的擔當奉獻。

武漢是疫情嚴重地,有數人感染,已經封城。許多人陸陸續續從武漢跑出來,而許多人在這個關鍵時刻奔向武漢,為這次疫情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各個城市的醫生護士組成一隻只醫療隊,毅然選擇了前往疫情隔離區支援。他們二十四小時穿著防護衣物,時刻觀察病人的情況,睡覺吃飯的時間更是少之又少。高強度的工作,讓醫護人員原本那光滑的臉蛋變得暗沉,痘痘黑眼圈說來就來,烏黑的秀髮上也有了幾根白髮。

不久前的下午,醫生吳亞玲的母親過世,可她無法回去也不能回去。得知噩耗的她頓時淚如雨下,眼睛裡的紅血絲布滿眼白,她抽泣著,卻沒有嚎啕大哭,壓抑著自己悲傷的情緒。她身上背負著巨大的責任,必須堅守在抗擊疫情一線。朝著遠方家的方向,她連鞠三躬後便恢復狀態,重新回到了崗位上。

“抗擊疫情,不勝不歸”,這是每一個奔赴前線的人的心聲,為了這共同的目標,他們甘於奉獻自己,承擔起肩上的責任。

貢獻是面對疫情時的勇敢無畏。

浙江的一家大型風機公司捐贈了1054颱風機給武漢的九家醫院,可是找不到人運輸風機去武漢。

在關鍵時刻,一個普通的貨車司機鏗鏘有力地說:“行,我去!”他叫王國榮。他沒有一身名牌,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但他非常想為武漢做一份貢獻。“湖北疫情那么嚴重,社會各界都在全力援助,我沒什麼可以做的,只會開車,如果能用到我,我義不容辭。”運送分機的機會來了,他就在第一時間應下了這份差事。沒有猶豫不決,而是堅定肯定!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疫情雖然可怕,但我們依然有勇氣去面對它,戰勝它。

貢獻是面對疫情時的安分守己。

這次病毒的突發讓我們措手不及,許多感染上病毒的人都在與死神做鬥爭。醫護人員們在一線拼搏,社會各界也在貢獻自己的力量,而我們現在安分待在家裡,就是最大的貢獻。在家中無聊憋得慌,便可以憋死病毒,恢復中國原來生機勃勃的樣子。

我們多安分,醫生多放心。

熬過冬天的種子,會在春天發芽。

有關疫情時期我的心得感受 篇2

時代呼喚雷鋒精神,時代需要雷鋒精神,時代更需要升華雷鋒精神。正是這些無私無畏的“逆行人”,把什麼是雷鋒精神詮釋到了極致,對如何繼承和弘揚雷鋒精神,進行了生動的演繹。感念,是為了由衷地致敬,也是為了更好地學習。我們唯有心存感念,才有感恩之心,在榜樣的參照中檢視自己,找到不斷前行的方向。

3月5日是學雷鋒紀念日,全國各地以多種形式舉行紀念活動。在舉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當下,今年這一天意義尤為重大。這場戰“疫”中湧現出無數的凡人英雄,以血肉之軀抗擊疫魔,踐行雷鋒精神的真諦。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我們既要學習雷鋒的精神,也要學習雷鋒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質追求轉化為具體行動,體現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把雷鋒精神代代傳承下去。

1963年3月5日,毛澤東發表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號召全國人民學習雷鋒的共產主義精神品質。雷鋒精神有著深刻而豐富的內涵,除了做好事、做善事和做實事外,忠於本職幹事創業、危急時刻衝鋒在前、扶貧濟困、見義勇為等等,都屬於雷鋒精神的應有之義。

五十多年來,雷鋒精神歷久彌新,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光澤,並有了更強大的生命力。時代呼喚雷鋒精神,時代需要雷鋒精神,時代更需要升華雷鋒精神。我們顯然不需要懷疑“要不要學習雷鋒”,而需要認真回答“如何學習雷鋒”,如何將學習雷鋒精神細化成日常行為,並升華成一種公共素養和社會品質。當前這場艱苦卓絕的抗疫人民戰爭、總體戰和阻擊戰,給我們帶來了更生動的參照和深切的思考。

疫情突如其來,危及公眾健康與生命,影響社會穩定與和諧。阻擊疫情是一場不見硝煙的戰役,需要直面疫情的勇士、面對危險的志士、衝鋒在前的戰士,也需要無數普通人立足於工作崗位,用自己的實際行動默默奉獻力量,平凡中彰顯非凡,危難時刻見真章。他們都是與疫情作戰的“逆行人”,是勇於付出和擔當的真心英雄。

這場波瀾壯闊的人民戰爭中,湧現出許多感人至深的英雄人物——有80多歲高齡還臨危受命的鐘南山院士,有倒在救護第一線的白衣天使,有“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基層幹部,有“連續值守數十天”的社區工作者,有連續作戰操勞過度的民警,有始終沖在最前沿的解放軍戰士。還有那些在交通管控之後,每天志願接送醫護人員的計程車司機,那些戴著最簡單防護口罩、在城市中每個角落穿梭的快遞小哥,以及在收費站路口為來往司機測體溫、搬運防疫物資的志願者。

“我不知道你是誰,我卻知道你為了誰,為了誰,為了秋的收穫,為了春回大雁歸,滿腔熱血唱出青春無悔。”疫情兇猛,擋不住古道熱腸;形勢嚴峻,且看我眾志成城。正是有千千萬萬立足崗位、甘於奉獻、勇於拼搏的“逆行人”,我們才凝聚了強大的抗疫力量,構築起了堅不可摧的防線,迎來了戰勝疫病、春暖花開的曙光。正是有無數人樂於付出、忠於職守,鐵肩擔道義、共築家國夢,我們才迸發出了強大的正能量,不斷取得疫情防控的階段性成績。

感念抗疫戰線上的“逆行人”,感念這些英勇無畏的凡人英雄。他們散發著耀眼的光芒,是我們每個人應該有的模樣。“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負重前行”,正是這些無私無畏的“逆行人”,把什麼是雷鋒精神詮釋到了極致,對如何繼承和弘揚雷鋒精神,進行了生動的演繹。感念,是為了由衷地致敬,也是為了更好地學習。我們唯有心存感念,才有感恩之心,在榜樣的參照中檢視自己,找到不斷前行的方向。

雷鋒精神並不縹緲與虛無,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在學習榜樣中成為榜樣。在這場全民參與的疫情阻擊戰中,我們講規則守秩序,做好自己的事,盡好自身的本分,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各種政策措施落地,都是雷鋒精神的細節化呈現,都是對雷鋒精神真諦的深刻踐行。偉大的雷鋒精神,必將因此而不斷發揚光大。

有關疫情時期我的心得感受 篇3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要講話精神,引導廣大學生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優勢轉化為支持防疫鬥爭的強大力量,3月9日下午,安徽科技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積極組織全體教師和全校學生觀看了由教育部社科司與人民網聯合舉辦的“全國大學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課”活動。

本次“思政大課”特別邀請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指導委員會專家: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艾四林教授、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秦宣教授、北京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王炳林教授、中央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馮秀軍教授,結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四門必修課教學內容,深入解讀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於疫情防控的決策部署,分析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用豐富、鮮活、具有理論說服力和實踐感染力的防疫案例和素材,講述抗疫一線的感人故事。這既有理論學習的深度、廣度,又具備疫情防控現實的溫度和效度的新時代思政課教學新嘗試,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廣大學生中引發熱烈反響。

艾四林教授從疫情發生後確保人民民眾生命安全、倡導文明綠色環保生活方式、構建戰“疫”命運共同體三個方面深入講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疫情防控中的運用及成效。

秦宣教授以“疫情大考告訴我們什麼”為題告知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必須要像疫情防控阻擊戰一樣進行偉大鬥爭;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告訴我們要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把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工作做好。

王炳林教授以“總結歷史經驗,增強必勝信心”為題,重點從中國歷經歷的磨難及當前防疫鬥爭、中國必將從磨難中奮起的啟示進行深入分析,向大學生傳遞要及時總結歷史經驗,切實增強疫情防控必勝信心。

馮秀軍教授以“戰‘疫’里的最美青春-談中國青年的責任和擔當”為主題動情講解,重點從責任擔當於青年的青春“蝶變”、當代青年責任擔當的四點建議中深情讚美防控一線的青年抗疫壯舉,循循啟迪莘莘學子勇擔責任,愛國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