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學習心得體會

近代史學習心得體會 篇1

鴉片戰爭後的中國並不是不是安定和平的。

1931年9月18日,日本與中國之間爆發了軍事戰爭和政治衝突,並隨後日本關東軍將中國東北三省占領了,實行了20xx年之久的殖民統治。對此,野心勃勃日本並不滿足,欲征服世界的日本再次將矛頭首先指向當時國內政局動亂的中國。1937年發生盧溝橋事變,日本對中國展開了全面的侵華,先後占領了北平、天津、上海、南京、廣州等大批城市。與西方列強相比較,日本的侵華戰爭煩的罪行更加嚴重,對我中華民族造成的傷害更大。1937年12月,日均侵占南京後,展開了震驚世界的“南京大屠殺”,以射殺、火焚、活埋等方式殘害我國30多萬的同胞。日本侵略者在中國犯下的罪行令人髮指、罄竹難書。

自古以來,邪不能勝正,儘管日本人野心勃勃想要消滅中國,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1937年的盧溝橋事變爆發後,中國邊開展的長達八年的艱苦卓越、不屈不撓的抗日戰爭。剛經歷鴉片戰爭、驅除韃虜不久的中國元氣大傷,無論政治、軍事還是經濟上都處於幾近崩潰邊緣。然而,中國人民堅強勇敢、無懼無畏。戰爭期間,國共合作,全民眾志成城、團結一致、浴血奮戰,力爭民族獨立與解放。

抗日戰爭的勝利不僅僅是反侵略的勝利,抗戰勝利意味著中國人民在近百年的反帝國主義鬥爭第一次去的完全性的勝利,扭轉了反侵略鬥爭屢敗的局面。抗戰勝利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眾志成城、浴血奮戰得到的結果,勝利大大增強了中國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喚起了民族團結凝聚力。抗日戰爭給我們後背的啟示就是要弘揚強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增強民族的凝聚力,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奮發圖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艱苦奮鬥。否則,落後就要挨打!

1945年的抗日戰爭勝利並不是意味著中國從根本上改變舊中國半殖民地的性質,只是使得中華民族的獨立再次向前邁進一大步。直至1949年,在偉大領袖毛主席的領導下的解放戰爭取得勝利後,標誌中國結束了近百年動盪戰爭局勢。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人民當家做主,意味著中國真正意義上獨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歷史,是中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開闢新紀元,走上新道路,經過艱苦奮鬥,開創新局面的歷史。

在一個學期認真學習了《中國近代史綱要》這一門課程後,我深刻的了解了中國是從怎樣的坎坷中走,未來將怎樣走。我也明確了作為大學生肩負了怎樣的歷史任務,明白要怎樣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歷史雖已塵封,但不可被淡忘;歷史不可以改變、未來卻可以創造。了解了中國近代的屈辱史,我們更要牢記於心,並以此來鞭策自己,以史為鑑,奮發圖強。

近代史學習心得體會 篇2

中國近代史是一部慘痛、恥辱的歷史,是一部悲壯的歷史,更是一部徹底改變了中國幾千年來封建社會的歷史。學習中國近代史,作為中華民族的任何子孫都是義不容辭的,特別是當代大學生,越是生活在和平穩定、物資充足、無憂無慮的環境下越要了解一百多年前那改變我中國的歷史。唐太宗說過:以銅為鑑,可正衣冠;以古為鑑,可知興替。毛澤東也講過:歷史是值得注意的。只有認真學習近代史、了解中國的榮辱史,我們才能做到以古為鏡、知古監今,建設美好的社會主義色會。而作為理工科我,本身人文知識比較薄弱,於此我有什麼理由不去認真學習《中國近代史綱要》這門課程呢?

中國近代史從鴉片戰爭開始。1840年,英國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使得中國由獨立逐漸變成半殖民地、有封建逐步成為半封建的國家。清朝以前,中國地大物博、人傑地靈,處於封建社會的中國在小農經濟、男耕女織、以家庭手工業為主的狀態下,無論在經濟上還是政治上都處於世界的巔峰。因此,到了清朝,當朝統治者以此為傲,自恃男耕女織的自然經濟可以自給自足,無需與外國進行經濟貿易、藐視世界抵制,抵制西方工業和科學,並將中國對外貿易的大門緊緊關閉。到了嘉慶、道光年間清王朝盡顯衰相,閉關自守、固步自封帶來的危機逐一爆發。毛澤東曾說過,落後就要挨打!由於中國的糜爛、腐敗,西方資本主義的殖民狂潮席捲中國,使得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格局。當時中國在外國人看來是一個富饒的古老神國,遍地是寶卻不能收藏、沒能力保護的國家,西方力強對中國虎視眈眈,為打開中國對海外市場,1840年鴉片戰爭終於爆發。鴉片戰爭爆發後,西方列強猶如才狼虎豹一般入侵我中華,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為首的資本主義強國——英國強迫清朝政府簽下了中國近代史的首項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在中國近代史上,由於清政府的腐敗無能,一味賠款求和,西方大大小小的國家爭先入侵中國,由此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清政府被迫簽下了大批的不平等條約。其中,1894年到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戰敗,簽訂了《馬關條約》,標誌著中國正式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國家。反外侵鬥爭的幾十年里,中國政權和經濟都遭到嚴重衝擊,中國人民在深受封建統治者的壓迫同時,經濟負擔更加重、政治壓迫更加深。

從另一個角度看待鴉片戰爭和西方列強侵略,其也有相當的積極影響。從政治上看,中國的社會矛盾由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之間的矛盾轉向封建社會跟中國人民間的矛盾。由此中國兩千年的封建社會受到嚴重的衝擊,鴉片戰爭讓國人看出時勢格局,激發了中國人民的反封建鬥爭。從經濟上看,中國以家庭手工業為主的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封建自然經濟開始瓦解,為中國資本主義的殘生和發展創造了條件,儘管中國資本主義在萌芽中凋零。從外交上看,自戰爭以後,中國人民認識了科學知識強大、西方工業發達帶來的好處,統治者不再固步自封,開始學習西方知識,“師夷長技以制夷”。

中國近代歷史是一部恥辱的歷史、也是悲壯的抗爭史。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必須客觀面對歷史,不忘國恥、奮發圖強。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科學是發達的、社會是進步的、人是要自強的,我們要認識這一點,“落後就要挨打”,我們必須要自強!自強不息,在中華民族中從來都不是空談的,而是從實踐結晶的偉大的民族精神。在認識到清政府的腐敗、封建社會的危害、閉關鎖國的消極性後,國人紛漸漸反省,不斷嘗試各種方法使沉淪絕境、內憂外患的中華民族再次站起來。其中反清政府壓迫的太平天國起義、實業救國的洋務運動、救亡圖存維新運動、終結君主專制制度辛亥革命和開天闢地的五四運動等。自英國沖開中國鎖國的大門、西方列強列強試圖謀和瓜分中國之後,我中國民族一路泥濘走來,不僅僅頑強抵抗了外侵的強權壓迫,還推翻的中國延續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不僅初步解放了中國人民的封建思想,還解除了中國幾千年的小農經濟並為資本主義萌芽創造了條件。

我個人認為,中國近代眾多的民族鬥爭和運動中,意義最深刻、影響最深遠、反封反帝最徹底的便是五四青年運動!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徹底反帝反封建運動,促進了馬克斯思想的傳播,為中國成立奠定了基礎。五四運動還以愛國主義作為精神源泉,以民主與科學作為核心,勇於探索、敢於創新、解放思想、實行變革是民主與科學提出和實現的途徑。因此,作為大學生,我們要學習的是五四的愛國主義精神。要做到自強不息就要懂得借古鑒今,用歷史來鞭策自己,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傳承五四精神以武裝自己,努力做一個能建設美好的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接班人。

近代史學習心得體會 篇3

中國的政黨制度產生於挽救民族危亡、爭取民族獨立的革命鬥爭中,救亡圖存是中國近現代一切政治建設的歷史起點和邏輯原點。從它產生的那一天起,中國政黨制度就成為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調動最廣大人民抵抗外侮、爭取國家獨立統一和富強民主的政治機制。歷史起點和歷史主題深刻影響中國民主政治發展的歷史軌跡和現實道路,也使中國的政黨和政黨制度具有自身鮮明特色。

中國政黨制度是基於人民民主專政的理論邏輯和“跳出政權興亡歷史周期律”的歷史邏輯設計的。人民民主專政從根本上規定了中國政黨制度的核心價值和基本要素:民主黨派不是與中國共產黨分庭抗禮的反對黨,不是與中國共產黨分掌政權的聯合執政黨,而是與中國共產黨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參政黨;“跳出政權興亡歷史周期律”,從功能上規定了中國政黨制度的設計初衷:民主黨派與中國共產黨不是分權制衡關係,而是體系內的權力制約關係,其目的是加強和改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而不是反對或取消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民主黨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的有機組成部分。民主黨派存在的價值,從政治架構上看,列入了國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從政治功能上看,是長期共存、互相監督;從民主價值上看,民主黨派以民主為價值取向,與中國共產黨有共同旨歸,以參政黨身份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體現。它拓展和深化了人類社會對民主及其實現方式的認識:民主的內涵是豐富的,民主的形式是多元的;謀求共識是民主的靈魂,合作與協商應成為更好的民主形式。在新中國成立以前,民主黨派是民族抗戰的重要宣傳者、戰時民主的重要追求者、民族文化的重要保護者。在當今中國,堅定不移地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親歷者、實踐者、維護者、捍衛者,是參政黨最大的政治。

以知識分子為主體是民主黨派的顯著標誌之一。知識分子在中國古已有之。中國的知識分子在被稱為知識分子之前,叫做“士”。以“道”自任,是其本質特徵之一。“道”的概念在中國思想史上由來已久,它超越現實世界,但不脫離人間。士的天職和使命是守道、衛道、傳道。“士志於道”的價值追求,確立了知識分子參政的自覺性和根深蒂固的“入世(仕)情結”。因此,中國知識分子從一開始就不僅是“坐而言”的理想主義者,更是“起而行”的行動實踐者。

充分發揮知識分子在中國政黨制度建設中的優勢和作用。回顧百年中國歷史,有人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完成不同階段的歷史任務打了一個形象的比方:到新中國成立,我們依靠軍事力量解決了“挨打”問題;改革開放30多年,我們依靠經濟力量解決了“挨餓”問題;現在,我們面臨著“挨罵”問題。換言之,亟須構建一套既有中國特色又有國際親和力的價值體系、制度體系、話語體系,提升中國在國際社會的話語權。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寫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篇大文章,包括寫好中國政黨制度的時代篇章。為此,知識分子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和作用。民主黨派當以專業素養和學以致用的能力,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