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團結進步年學習心得體會

科學概括我國民族關係的基本特徵,推動“三個離不開”思想更加深入人心。維護民族團結的基礎是搞好民族關係。下面是關於學習民族團結進步年心得體會範文,歡迎閱讀!

把發展作為現階段解決民族團結繁榮問題的核心,不斷夯實民族團結的物質基礎。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蘇東劇變,世界民族主義浪潮洶湧,國際敵對勢力藉機加緊對我實施西化、分化,我國民族關係面臨嚴峻考驗。在這一重大歷史關頭,江書記同志明確指出,民族團結繁榮問題既包括民族自身的發展,又包括民族之間,民族與階級、國家等方面的關係。這個闡述,進一步深刻揭示了民族團結繁榮問題的內涵,明確了新形勢下維護民族團結的根本任務和途徑。當代中國的民族關係問題,歸根結底是發展問題。發展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也是鞏固民族團結的第一基礎和第一要求。因此,我們黨一再強調,增強民族團結的核心問題,就是要積極創造條件,千方百計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正是因為有了這一理論突破,才有了沿邊開放戰略、“八七”扶貧攻堅計畫、西部大開發戰略等一系列大思路大手筆,才有了民族地區大發展、少數民族生活大改善、民族關係大鞏固的生動局面,才有了中國在民族主義浪潮洶湧世界之時的“風景這邊獨好”。

鮮明提出民族工作的主題和根本任務,進一步明確新時期民族工作的前進方向。隨著人類社會邁入新的世紀,我國也進入了改革發展的關鍵階段。面對新形勢新任務,錦濤同志鮮明指出,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是新世紀新階段民族工作的主題。共同團結奮鬥,就是要把全國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上來,凝聚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上來,凝聚到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上來。共同繁榮發展,就是要牢固樹立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抓好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千方百計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提高各族民眾的生活水平。“兩個共同”的提出,打開了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新天地。今年以來,針對我國民族關係的新情況新問題,錦濤同志進一步指出:“促進民族團結、實現共同進步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務。”這一論斷,突出強調了民族團結的極端重要性,為我們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的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發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務;團結是硬任務,是第一職責。要緊緊圍繞“兩個共同”的民族工作主題,牢牢把握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務,狠抓團結促發展、抓好發展促團結,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使團結和發展緊密結合起來、有機統一起來,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只有這樣,民族工作才能適應黨和國家事業的新要求、滿足各族人民的新期待、符合社會發展的新需要。

深刻闡述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內涵,大力營造維護民族團結、促進民族團結的良好社會氛圍。錦濤同志指出,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就是要在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係的基礎上,全國各族人民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促進社會主義祖國的繁榮昌盛,維護社會主義祖國的統一安全,同心同德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鬥。這一論述,第一次全面、深刻地闡明了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科學內涵、重要地位和根本要求。改革開放以來,民眾性創建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活動自下而上在中華大地蓬勃展開。國務院先後召開四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2024年,民族團結進步表彰活動被正式確定為國家一項法定活動。與此同時,錦濤同志明確指出,要堅持不懈地開展黨和國家的民族理論、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規以及民族基本知識的宣傳教育。不僅要教育民眾,更要教育幹部;不僅要教育少數民族幹部,更要教育漢族幹部;不僅要教育一般幹部,更要教育領導幹部。通過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活動,在全社會形成了以維護民族團結為榮、以危害民族團結為恥的良好氛圍。

錦濤同志深刻指出,平等、團結、互助、和諧是我國社會主義民族關係的基本特徵,其中平等是基石,團結是主線,互助是保障,和諧是本質;民族關係是我國政治和社會領域必須認真處理好的五大關係之一;各族人民要互相尊重、互相學習、互相合作、互相幫助,不斷鞏固和發展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些重要論述,表明我們黨對社會主義民族關係發展規律和特點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高度。在長期歷史發展中,我國各民族形成了多元一體格局,特別是近代以來結成了生死相依、休戚與共的血肉聯繫。從這一實際出發,我們黨明確提出:“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我們黨還明確地把民族凝聚力作為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標誌,提倡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不斷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這一系列重要思想,成為新形勢下鞏固和發展我國民族關係的重要指導原則。30年來,我國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一個嶄新的中華民族巍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展現出巨大向心力和強大凝聚力。

突出強調依法保障少數民族的平等權益,充分保證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權,進一步打牢民族團結的法治基礎。在民族平等的基礎上加強民族團結,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也是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的基本內容。依法保障少數民族的平等權益,是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內容,是堅持以人為本、尊重和保障人權的必然要求。民族平等不僅包括政治、法律上的平等,而且包括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的平等。民族平等的原則體現在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中,貫穿於其他各項法律法規中。黨的會議進一步突出強調“保障少數民族合法權益”,這對於堅持以人為本、加強民族團結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採取切實措施保障少數民族各方面的合法權益,堅決反對一切形式的民族歧視,依法懲處侵害少數民族權益的行為,不斷夯實民族大團結的法治基礎。特別是近年來,各級黨委和政府以少數民族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突破口,扎紮實實為少數民族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各族人民正在共享改革發展的豐碩成果。

大力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幹部,強化民族團結的組織保障和人才支持。少數民族幹部是黨和政府聯繫少數民族民眾的重要橋樑和紐帶,是搞好民族關係、維護民族團結的第一資源。大力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幹部是我們黨的一貫方針。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把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幹部擺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強調少數民族幹部是我們黨做好民族工作的骨幹力量,要努力造就一支宏大的德才兼備的少數民族幹部隊伍。錦濤同志指出,少數民族幹部隊伍建設是一件管根本、管長遠的大事,要制定周密規劃,明確目標任務,完善政策機制,認真組織實施,持之以恆地抓下去。要把培養各級各類人才作為重要的戰略任務來抓,加快培養一大批適應民族地區發展需要的專門人才。要進一步完善少數民族幹部選拔制度,注重在改革發展穩定的實踐中考察和識別幹部,把更多優秀少數民族幹部特別是年輕幹部選拔到各級領導崗位上來,充分信任,放手使用。搞好民族團結的關鍵是搞好各族幹部之間的團結。我們黨反覆強調,民族地區的各族幹部都是黨和國家的幹部,都要以黨和國家的事業為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學習、相互幫助,攜手為各族民眾謀福利、為民族團結作貢獻。迅速壯大的少數民族幹部隊伍為我國各民族的團結和民族地區的改革發展穩定作出了重大貢獻,並越來越多地承擔起各條戰線的重要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