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文化散文作品:關於秦腔

曾經,有人問我“秦腔有什麼好的?哇哩哇啦,你能聽來唱的啥么?”,我說“有時候能,有時候不能;但,傳統戲的故事大多知道!”。他說“反正我就不喜歡秦腔,聽不來唱的什麼,覺得很沒意思”。於是,我反過來問他“你喜歡周杰倫的歌么?”,他說“喜歡啊,周杰倫的歌很好聽”,我問“那你能聽來周杰倫的歌唱的是什麼嗎?”他當即搖頭“不知道”。我笑了,“其實我們都沒有錯,有共同的地方,你喜歡周杰倫歌曲的鏇律,我喜歡秦腔的調子,都是藝術形式的一種表達,我們喜歡,但我們不懂,僅欣賞而已,這就是愛好而不是專業”。

如今,熱愛秦腔的年輕人很少,他們大多對李宇春之類的饒有興趣,卻很少知道幾個秦腔名家。秦腔對於偏僻的鄉村來說,似乎與藝術欣賞並不沾邊,只是成了廟會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過程。每逢唱戲,戲場裡認真看戲的寥寥無幾,卻有相當多的人在酒攤上、在路上、在賭場裡……儘管如此,仍未影響秦腔長期以來成為大西北人文化精神的食糧。愛秦腔的,在看秦腔;不愛秦腔的,在秦腔中娛樂。

任何一種戲劇,都與當地政治、經濟、文化等各種因素息息相關,京劇之所以成為國劇,與其發源地首都的各種影響力以及政治高層的喜好是密不可分的。趙本山是娛樂界的名人了,他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也終未能將二人轉搬上春晚的舞台,不過這二人轉也畢竟太俗,雖是藝術,但與其他劇種比較起來,還是感覺膚淺。

欣喜的是,近年來,以陝西為主,西北一帶,大力發展秦腔,宣傳秦腔,一個個新創作的現代劇本相繼演出,反映當下人民生活的劇本陸續在舞台上演;一些秦腔名家專場演出逐漸增多;團體巡迴出演和赴台、赴港、赴澳,甚至秦腔走出國門給老外演戲而帶來的反響屢見不鮮;國家對於文化高度重視,大力投資,也為中國劇種之一的秦腔發展繁榮創造了千載難逢的良好機遇。

秦腔,是大西北人的性格。吼一聲秦腔濃似酒,纏綿的鄉音陶醉多少人。“八百里秦川塵土飛揚,三千萬秦人齊吼秦腔,端一碗髯面喜氣洋洋,沒撮辣子嘟嘟囔囔”!

:夢影無痕

:夢離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