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A考試魔法大全

acca考試揭密

國際知名的acca(特許公認會計師)因為其全球的權威性讓許多人望而生畏,很多考生因為處理不好考試中思維方式、法律制度和答題技巧等方面的與國內考試的差異,使考試成了艱苦而漫長的過程。其實,國際職業資格考試並不象一般人想像的那樣可望而不可及,再難也是有規律可循的。acca考試的規律和秘密在哪裡呢?

1、 acca鼓勵人們從戰略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以樂觀態度看待未來,提倡考生自己對問題獨到的見解。由於其培養的是高級管理人才,面對的許多問題並不僅局限於會計的領域,因此需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拓展自己的思路。在學習過程中一方面要培養自己用英語進行思維的習慣、發散性分析能力和歸納能力, 另一方面要從最基本的要義和邏輯分析入手,培養自己在複雜環境下的決策、判斷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可通過對其提供的大量案例的反覆研究、分析和體會,逐漸使自己形成靈活、獨立、辨正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經過一段學習之後,你可能會發現這些能力在實際生活中也是十分有益的。

2、 acca考題規律性比較強,重點的內容會反覆出現在歷年的考題中,儘管教材提供的內容很多,信息量大,而每次實際考試不會超過教材內容的三分之一,更不會出偏題和怪題。考生不妨嘗試分析歷年考試內容,找出考官的出題規律,針對這些重點反覆練習,這樣有利於把握考試要點,同時提高學習效率,對考過關會有極大的幫助。但這種分析是須建立在對書本內容全面理解的基礎上的。

3、 除了充分利用課本和習題上提供的知識外,還要充分利用學員簡訊,不斷擴大自己的知識面,了解最新信息和接受不同的觀點。有條件的同學不妨瀏覽 acca的網站,上面提供了許多專家甚至主考官的文章和歷年考試分析,從中可以了解最新考試信息,不至於盲人摸象。在最後幾門難度較大的管理策劃和財務策劃等課程中,我感覺課本似乎只提供了一個知識框架,應不斷地補充知識面。例如,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不斷培育、競爭優勢、績效評價體系、全球經濟一體化對企業的影響等均可以和當前我國的一些知名企業相聯繫, 這些理念在跨國公司的實際運作中有許多貼切的運用,俯拾皆是,從而有助於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和套用。

4、 注意學習和交流。在學習過程中有了收穫和體會後,要不斷地與同學和同事交流和溝通,以加深印象。acca 主要靠自學,但有時老師或同學的幾句點撥,會使一個自己反覆看不懂的問題迎刃而解。而知識一旦被理解後,是不易被忘掉的。

5、 合理安排時間。學習中每個人的複習方法不盡相同,但有一點是共通的,即需花費足夠的時間去理解和把握。對在職人員來說,無論是在學習過程中還是考場上,時間都是最主要的制約因素,所以要處理好工作和學習的矛盾,在時間短缺的情況下,提高工作、學習效率是唯一的辦法。有人說困難象彈簧,其實時間也一樣象彈簧,只要你想學習,每天是能夠擠出一些時間來的。

其實,acca並不難,真正的困難和對手是自己。其實,每個人都是有很大潛力的,關鍵看是否去挖掘;acca也並不是高不可攀,它需要的不是天才,而是毅力和勤奮。學多學員都說acca不僅僅給了他們知識,更重要的是給了他們不斷挑戰自己、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

acca課程設定靈活,並對中國的會計專業考生有5門課程的減免,英語和理論知識比較紮實、又有一定實際工作經驗的年輕人不妨試一試,相信會有更多的朋友加入到這個隊伍中來。

我考acca的幾點體會今年六月的acca考試成績已經放榜,全國又有149位學生完成了全部14門考試,獲得acca畢業生資格,已經有三年或以上相關經驗的畢業生可以即刻申請成為acca會員。這149位新科畢業生中,北京地區和上海地區各有41位,廣東有34位,其他地區33位。acca廣州代表處採訪了其中一些畢業生,分享他們的acca考試心得。以下是一位acca畢業生的體會。

在我考acca的時候,離開大學校門已經八年了,當年大學成績平平,英語由於長期不用,也早忘個差不多。考前曾聽說過acca作為全英文學習和考試的難度,但我還是毫不猶豫地報了名。一是因為經過幾年的審計實踐,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中國加入wto, 越來越多企業趨於國際化,我感覺自己的會計、審計、管理等方面的理論知識已經有些老化,不能滿足審計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想利用這個寶貴的學習機會,學習和了解國際最新的會計、審計及管理知識,接受國際上最先進的教育,使自己開闊眼界,提高素質,更好地開展審計工作。

acca的課程涵蓋了會計、審計、稅務、管理、決策等14門課,課程設計比較科學,由一般的基礎知識直到高級管理知識,循序漸進,這些教材除了有較深和全面的理論知識外,又提供了大量的案例,有很強的實際操作性。從開始學習起,我就針對自己的特點,制定了以下策略:在前幾門理論知識較簡單的課程中先過語言關,側重於英語理解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的提高,以至於在最後幾門理論較深的課程中,使英語不至於成為最大的障礙;針對課程內容非常多,知識面廣,信息量大的特點,我對自己提出注重“全面理解,重點把握”的要求;同時針對精力有限,僅靠考前突擊對我來說是不可能的,就做到把問題和難點在平時來消化和吸收。事實證明,這些策略是十分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