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A會員陳志斌: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訪偉爾格羅普貿易(上海)有限公司中國區財務副總裁 acca資深會員 陳志斌

他選擇了語言文學作為專業,卻又選擇了另一種語言:財務,作為自己的事業。

90年代初,陳志斌從復旦大學英美語言文學專業畢業。

出於對財會的興趣,他進入一家會計師事務所工作。提起轉行,他或多或少還受到了社會學家的啟發。平日裡,陳志斌喜歡閱讀社會學方面的書籍,他曾在德國著名社會學家韋伯(max webber)的著作中讀到關於會計行業的興起對資本主義的影響。韋伯認為:只有有了會計,現代意義上的企業才能夠存在,因為這意味著企業可以用數字來管理。著名歷史學家黃仁宇也曾提出這樣的觀點,沒有數字管理就不是現代管理。知名學者的觀點讓陳志斌意識到數字管理的重要性,並由此燃起了對財會行業的興趣。

acca: 專業發展的基石

由於缺乏財會知識背景,陳志斌進入會計師事務所後只能依靠常識(common sense)做事。但他很清楚,要成為一個財會專才,必須要有過硬的資格認證。此時,機遇降臨到他身上。他就職的會計師事務所鼓勵他學習acca課程,並承擔了全部費用。當時正值90年代初,acca剛剛進入中國大陸,了解並有機會學習acca專業課程的人並不多。所幸的是,陳志斌把握住了這樣的機遇,順利完成全部課程,為日後的專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陳志斌說:“無論從當時還是現在來看,acca所提供的知識和技能都是非常先進的。當初參加考試的時候,並未意識到acca對我今後職業發展的重要性。但現在回想起來,acca對我的幫助至關重要。”

憑藉著在acca課程中學到的專業知識,陳志斌贏得了更廣闊的職業發展空間。離開事務所後,他進入上海羅氏製藥有限公司從事管理會計,主要負責成本及預算管理。實際上,他應聘時並沒有成本管理的工作經驗,但是已經完成了acca的全部考試,具備了紮實的理論基礎,因此在面試時表現得信心十足。結果,他順利地獲得了這份工作。事後他才得知,面試他的老闆是acca會員,因此深知獲得acca證書的財會人員所具備的專業知識與技能,並且相信他的學習能力會幫助他勝任這份工作。

在羅氏期間,陳志斌曾負責建立公司erp 的成本模組和成本核算的會計處理步驟。對於當時實踐經驗不足的他來說,通過acca學習獲得的知識成為唯一有效的工具。他參照acca課本中的範例,結合公司的實際情況,順利設計出成本管理模組,而且這套模式一直延用至今。他說:“有些人可能認為書本知識和實踐是兩回事,但是acca的書本知識恰恰具有很高的實踐性。對我而言,經驗有很大的局限性,紮實的理論基礎才是最重要的。理論知識讓我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這樣在實踐過程中遇到不同的情況才能舉一反三。”

儘管離開學校多年,陳志斌卻從來沒有停止學習的腳步。工作之餘,他還完成了emba課程。而acca課程中涵蓋的跨學科知識讓他在攻讀emba時駕輕就熟。他發現,“因為有學習acca的背景,emba課程中75%的知識我已經掌握。財會知識爛熟於心自然不必說,人力資源,管理類知識也都在acca課程中學習過。”所以我一直認為acca是我職業生涯的基石,沒有acca打下的堅實基礎,我也不會走到今天。

對於陳志斌來說,幫助他加快專業發展的不僅是過硬的專業理論,更重要的是acca課程的精髓——專業知識套用和思維方式。因此,他也非常注重考察員工的分析思考能力,並巧妙地用acca考題作為標準來招聘財會人員。在他看來,答案對錯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應聘者在回答問題時是否具備很強的邏輯思維能力,能夠按照假設(assumption), 推算(calculation)以及結論(conclusion)三個清晰的步驟來分析問題。陳志斌滿意地說:“這個方法幫我招聘到非常優秀的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