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準備P3.4BIMPaper

2007年,p3.4 busines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bim)將因考綱變更而隨之消失,或許因為這門課的內容無法跟上日新月異的it產業變革的步伐,或許因為它的內容與其他課程有太多重疊,或許是其他的原因。為了不辜負數位考友的盛情之邀,也為了些許的懷念,我在此留下一些感想與建議,希望對僅剩3次考試機會的p3.4bim的複習準備有些幫助,是為題記。

選擇p3.4 bim 的幾個理由
1、知識結構完善性。acca為什麼有optional paper自然有其道理,3.1審計實務,3.2高級稅務都是非常professional的課程,如果在事務所裡面做審計或者稅務的朋友或者有志於去事務所(特別是big four)裡面從事該職業的朋友,可以選擇這兩門中的一門。3.3業績管理和3.4信息管理更適合於企業背景的朋友報考。另一方面,3.3和3.4的知識結構相輔相成,兩門一起學習為3.5戰略管理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其實,3.5中很多內容在3.3和3.4中都已經有較詳細地闡述,並且3.4和3.5的答題風格極為相似,所以我的首選組合是3.3和3.4放在一起考。
2、難易程度。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考慮因素。從2001年12月至2005年6月的8次考試通過率來看,3.4是4門optional paper中平均通過率最高的一門,而且通過率極為穩定(最高54%,最低50%)。相比之下,3.1和3.2的平均通過率保持在40%左右,遠低於3.4的通過率。出於時間和金錢的考慮,也應該選3.4。

3、專業知識難度小於預期。迴避3.4的考友多數擔心3.4講it的內容,自己從來沒學過,怕根本看不懂。事實上,儘管3.4涉及信息系統與信息管理的內容,但是難度並不大,其中涉及到的e-commerce大家都有感性認識,應該也不難理解。3.4更偏重於講思想而不是技術。

我的考試經歷
3.4我考了兩遍,雖然成績一般(49分和56分),但也可謂“經驗老道”了。
迫於時間緊張,第一次考試我書看了7章半(共9章),練習冊沒碰過,真題看了2/3吧。戰場上,有12分的題和考官的文章有關,這篇文章考試之前重點看了一下,很有幫助。其他的必答題還算能勉強回答,但是後面40分的出亂子了。我迴避了一道關於data warehousing的題目,因為考前我這部分沒怎么準備,選擇了第4道和第6道。後來看答案,第4道答題思路完全錯了,這道題其實是與第九章impact of it on work practice相關的,我卻按knowledge management中的不同的信息系統種類去舉例了,估計分被扣的滿慘的。哎,書沒看完的嚴重後果啊!第六題我匆匆忙忙做了10分左右。結果非常不幸,我49分被關,我懷疑閱卷考官故意把我拉下來的。
jun 2005/q4 identify and discuss five examples of how, in your opinion, the introduction of busines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s can significantly affect working relationships and the communication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between employees and employers within an organisation.
第二次考試,把剩餘為看完的書看完了,沒空做習題,考前照例把歷屆考題review一遍(其實還是沒看完,data management這一塊我還是放掉了),把考官的文章重點學習了一遍。這次考試比上次順利些,終於在三小時內完成了100分的題量。考官的文章覆蓋了必答題中十多分的題。

複習技巧總結
1、看完書、看透書。理解書的內容和思想是學習3.4的價值所在,如果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整本書的思想的話,那便是’enable business strategy through it application’。國外,信息部門被稱為enabling function,顧名思義,信息部門的任務就是保障戰略實施、提供戰略優勢,而並非通常意義上的輔助職能部門,我想3.4反覆強調的也就是這么一個思想。附錄中有一篇ifac2004公布的研究報告<the diverse roles of professional accountants>中的文章摘錄<enabling functions – what that means in a global company>,對大家理解3.4這門課很有幫助。
2、總結模型。3.4中有許多經典模型,他們經常出現在考題中,考前好好的梳理一下各個模型的主要思想對考試大有裨益。列舉如下:
n pest,swot
n ‘where we are, where we want to be, going to get there’
n nolan’s six stage growth model
n parson’s is strategies
n porter’s value chain, porter’s five forces
n earl’s three legs analysis
n zuboff’s ‘automate, infomate, transformate’
n checkland’s ssm
3、考官的文章非常重要!3.4的考官通常半年至少寫一篇文章,而這篇文章多數會成為下一次考試的topic之一,一般涵蓋10-15分的題目。好好學習考官的文章有助於進一步理解模型,更有助於通過考試:)
4、關於習題。3.4全部是essay question,要求寫得快,寫得多。一、原則上應該多做習題,平時多練筆,多寫寫,以避免考場上“知道模型怎么回事,但是三言兩語就寫不出東西了”的尷尬境地。(鄭重申明:本人學習態度不夠端正,千萬別以我為榜樣;p)二、歷屆真題的重要性遠遠高於練習冊。熟悉答題風格,考過的模型會經常換著花樣的考,要重點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