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EMBA身家資產上億拓展訓練睡上下鋪

  “在這裡我們將要卸下作為一個社會人的所有名、利、權、位,所有的世俗包袱,所有的目的只是做一名學生。”日前,在清華大學2005級emba秋季班的開學典禮上,鳳凰衛視資訊台副台長吳小莉作為179名新生代表作了以上發言。 

清華大學也首次向媒體開放地展示了他們的emba教育。那么,什麼樣的人在讀emba呢?他們帶著什麼樣的願望來到emba? 

他們怎么從一個有“名、利、權、位”的“社會人”轉變為學生呢?…… 

84%學生為企業高層 

國內的emba自設立以來已經有三年的歷史,在國外這門專門針對企業中層的培養課程,在中國設立之初就引起了中國企業高層領導的普遍興趣和關注。 

在清華emba項目已經培養的1200多名學生中,84%為公司副總經理以上級別,其中董事長或總經理占全部學生的58%以上,副總經理占26%。 

“這是由於中國特殊的教育背景決定的。現在有所成就的中國企業老總,多半沒有接受過系統的經濟管理教育。但隨著開放和經濟體制轉軌,來自國外的競爭加劇,市場經濟對企業領導層決策能力的要求提高,企業高層開始需要系統地學習經濟管理。”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副院長兼emba項目主任廖理這樣解釋。 

從企業性質上分析,來清華emba學習的學生37%來自民營企業,30%來自國有企業,20%來自外資和合資企業,行業涉及金融、房地產、製造業、傳媒等行業。另有4%是政府的現任官員。 

入學競爭越來越激烈 

從2002年舉辦第一屆以來,清華emba的入學競爭越來越激烈———入學比例從剛開始的1.7∶1,到現在已經變成接近4∶1。 

據清華emba項目主任廖理教授介紹,每一位申請入學的人員,都需要向清華提交經過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財務報表,以了解他們的企業規模和他們的工作業績。而據清華公布的資料顯示,入讀學生的“企業資產多數為10億元人民幣以上”。此外,清華還會了解申請人對於事業的看法和追求。廖理說:“emba學生應該是有一定事業基礎並且仍有上升需求的中層以上管理人員。” 

除了學業,還盤算“利潤” 

“世界頂級教授專家們的諄諄教導,給了我‘頓悟’的醍醐灌頂;更難忘和眾老師同學情同手足的深厚情誼,在經營之道、做人之法、生活之式上都讓我受益匪淺。” 

2002級emba學生、聯想集團營運長劉軍畢業時這樣感慨。 

“在清華emba的兩年中,我一定要把所有的同學請到內蒙古去,我要吸引一部分同學到呼和浩特市去投資落戶,並為所有希望到呼和浩特投資的同學提供好服務。”這是呼和浩特市常務副市長張院忠來到05級清華emba秋季班學習的想法之一。他說,作為主管經濟的官員,在這裡他第一想學現代化的經濟管理知識,和企業家有“溝通的語言”;第二就是想聽聽企業家怎么“罵”政府的,回去可以建立服務性更強的招商引資體制。 

“這裡是一個充分交流的平台,為企業間的強強合作奠定基矗”清華emba2002級學生、泰鴻集團董事長段偉紅這樣說。 

在清華emba學習的同學,因為不同的企業性質、不同行業、不同工作崗位都有自己的獨特的需求———向老師學習前沿管理知識、與不同行業背景和經歷的同學互相取經、以同學間交流帶動合作……或許這些就是所有來讀emba的管理人員的目的和所得。 

“書本知識一定要學,但不能僅限於學書本知識。還要從老師、同學那多學一點只可意會不能言傳的智慧。因為我們這個群體都是在社會上工作了很長時間,經歷了各種考驗、處理過各種事情、面對過各種危機的人群,同學們彼此間是很好的老師。”在剛剛開學的2005級秋季班開學典禮上,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院長趙純均教授也鼓勵新生間互相學習。 

老總們6人一間宿舍 

“一旦成為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學生,不論大家的社會地位有多高,財富有多少,功勞有多大,都是學生,而學生之間是平等的。”開學典禮上,趙純均院長就開始要求這些老總們轉變身份。在班上,再沒有“某某總”,只有“某某同學”。 

在清華emba流傳著一個明白的辨別———“所有emba的同學都是清華的學生,不是學員”。因為學生必須遵守清華大學的學生守則,而學員則可以靈活些。清華大學給emba學生制定了專門的《學生手冊》,明確規定作業不自己完成、缺課的後果;曠課、不及格的處罰;退學、開除的原因等等。

所有入學的學生在開學之初都要參加拓展訓練,同學們被分成幾個團隊,體驗互相協作。晚上住宿也是五六個人一個宿舍,睡上下鋪。 

“起先我們都各自在心裡嘀咕———平時都是住四星、五星賓館的,好久沒有和別人一起住了,能適應嗎?大家都有這樣的擔心,但誰都不好意思跟室友說。”湖南天華會計師事務所董事長譚憲才告訴記者,入住以後很快大家就熟悉了———同學間互相協調上下鋪,年輕的住上鋪,年紀大一點的住下鋪;洗澡時也互相謙讓一下:“你先來1;早晨起床時還互相提醒:“該起床了1拓展結束要回住地上課時,大家都說:“還住集體宿舍多好呀1 

“遊戲也上火”—直擊清華管理課程實戰模擬 

“我們先討論一下分工吧!”提出倡議的是聯泰控股有限公司中國事務代表沈軍瑛女士。她和其他6位同學被分到了一組參加管理模擬實戰。 

管理模擬實戰課程是清華emba學生入學時要進行的熱身課程,在國內清華率先將其引入。這個課程要求學生通過觀察體驗,理解一個綜合的執行過程。各就各位:分成四組“組建新公司” 

記者跟蹤的一組隸屬於金星大組(其他還有木火土星三大組),需要和其他4個小組比拼。在金星上,每個小組就是一個公司,5個公司的起始條件都一樣:有3個型號的產品,工廠本部都設在尤菲亞,在包括尤菲亞在內的3個不同特點的市場上擁有相同的市場份額。 

經過介紹自己的特長,很快7位同學就領到了自己該扮演的角色,沈軍瑛女士被推選為ceo(執行長)。 

各執己見:討論占去了八成的時間“先決策一下三個產品的主攻市場吧!” 

ceo沈軍瑛提議。 

“我覺得3型產品應該主要攻占尼赫魯市場!”一段時間後,有人作出了自己的判斷。 

“我覺得不對,你看這個產品在尼赫魯的市場走勢是下滑的!”有人反對。 

“別爭了,先算一下數據再做比較吧!誰算一下?”又有人提議。 

眼看著60分鐘過去了,有人開始著急了。 

90分鐘的時間還剩15分鐘了,chro(人力資源總監)忍不住了,說:“大家不要爭了,時間來不及了,都別說話,現在聽市場總監和研發總監的。”大家都不做聲了,市場總監和研發總監開始肩負起計算研發成本和填決策書的重任。 

限時決策:老總無奈“拍腦袋” 

第一輪前半部分的決策按時交了。 

“我覺得剛才大家的合作不好,主要因為我們剛剛開始協作,互相不熟悉,對模擬課程的要求也不太了解。下一輪我們都按照自己的分工去執行,互相信任。” 

cmo(市場總監)任學剛開始反思剛才的決策過程。 

大家都表示贊成,cpo(運營總監)喬翼生補充說:“戰略定好後,執行力非常重要。” 

第一輪後半部分的決策內容,很快又下達了:在75分鐘的時間內決定3個產品在不同市場的定價和發貨數量。 

小組成員不再各自為政,但討論仍然激烈,主要集中在不同市場降價還是提價、發貨量如何調整的大方向的討論上,有人提議同時確定價格的準確數字,但沒有引起其他人的共鳴。大方向的討論達成一致時,時間也還只剩下15分鐘左右了。 

“你來填吧!”任學剛繼續被要求承擔起完成決策報告的任務,但20多個數據,15分鐘之內顯然算不完了。任學剛笑了,說:“我就拍腦袋了呀!” 

“你拍腦袋吧,聽你的!”大家也笑了。 

 唯一全勝:總結數據很殘酷 

可等報告交上去後才發現,一個產品的定價太低了,不能滿足成本需求;一個產品的定價太高……緊接著的第二輪和第三輪在一些環節的決策上也遭遇了挫折,小組的經濟利潤出現了負數,資產負債率甚至高達47%。 

“這兒遇到的挫折,在現實生活中都有例子!”挫折引起了任學剛的反思,也讓他產生和同學分析的願望。 

“雖然決策的大方向是對的,但我們的決策太隨意,只是基於經驗。” 

cto(研發總監)任超說,國內大部分的企業的決策都是這樣靠經驗。 

經過分析,大家找到了問題的根源,很快一個更科學的決策流程被設計了出來,小組更看重數據的收集和使用了。 

因為每位成員的個人能力都很好,再加上協作從混亂到有序的轉變,這個小組最終成為了20支隊伍中唯一同時滿足三項指標的隊伍。 

可是,遊戲到這並沒有結束。引用任超的話說,就是:“雖然是遊戲,但也很上火。” 

擔任cpo(運營總監)的中鐵十九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孫公新就沒有把這當成遊戲,他重新審視了自己的企業,甚至仔細思考了自己企業的市場定位和財務運作是否合理、如何改進。扮演中層角色的經歷,可能會讓他要求自己的中層為自己的決策提供詳實的數據了。 

“中鐵十九局集團有限公司會有大飛躍了!”聽了孫公新的感悟,大家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