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考指南:EMBA學費高達23.8萬元

  本土emba推出之初的開價已讓人咋舌,然而它的行情不但沒有順流而下,反而一路看漲。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昨天傳出訊息,兩校的e mba學費今年全線漲價,而且漲幅不小。

昨天,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陸雄文在復旦第二屆e mba開學典禮上向記者透露,下一屆e mba學費還將上漲。據了解,復旦第一屆emba開出了23萬元的高價,創下上海emba的最高價,半年 後,該校在招第二屆emba時,又將學費漲至23.8萬元———儘管當時已有上海財經大學打出“平民emba”,降低emba學費在先。而交大在今年的第二屆招生中也使出漲價險招,第一年其學費報價為21.8萬元,今年則為23.8萬元,整整漲了2萬元,這在無形中又抬高了入學的門檻。

復旦第三屆emba價格再度上漲,金額雖然未定,但陸雄文明確表示,漲幅超過上次。他對此給出了兩點解釋:一是用價格調整市場供求關係,因為“來報名的人太多,學校不想招這么多人”;二是進一步區分市場,“復旦要面對高端、高品人群”。交大則強調,他們去年招滿300名emba學員,報名人數共有934人,校方經過嚴格的筆試與複試,挑選了300名。而今年交大在上海的招生總數為120人,更成了相對“稀缺”的資源,校方對本次招生充滿信心。

價格的槓桿究竟能起到什麼作用?兩校負責人都坦言,來讀e mba的都是公司的老總級人物,他們的學費絕大多數都是由公司出,那么價格在調整市場供求關係上的作用可見一斑。至於區分市場,則可以從各所學校一開始對e mba的定價上看出門道:清華、北大定了全國最高價,復旦、交大緊跟其後,定了上海的最高價,而其他學校則根據自身的地位,依次定價。

對於那些被價格門檻擋在emba門外的人,陸雄文說:“這沒有辦法,任何一個決定都有兩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