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企業會計準則實施的台前幕後

隨著第一期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培訓班的開課,財政部周密部署的會計準則大戰平穩進入了中期,距離2007年新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在上市公司的率先施行則進入“倒計時”階段。早在今年2月,財政部部長金人慶宣布我國新會計準則體系建成時,財政部精心策劃的準則制定、培訓、實施三大戰役已在有計畫、有步驟地推進。充分的準備、周密的安排,有章有法、穩紮穩打,確保企業會計準則的高質量,既是此次準則“大戰”的指導思想,也是此次準則“大戰”的特點。

在新企業會計準則“大戰”打響之初,財政部副部長樓繼偉、王軍就要求:集思廣益,科學決策,確保準則制定的高質量;統籌規劃,統一組織,確保準則培訓的高質量;未雨綢繆,慎密部署,確保準則實施的高質量。

一場新準則大戰就此悄然打響。

制定之戰:集思廣益 科學決策

作為一項專業技術性強、社會影響面廣的系統工程,企業會計準則體系的建設充分發揮了“民主集中”制度。所謂“民主集中”,就是指在準則制定的前期,財政部相關部門不僅作了針對性極強的研究,確定了重點,還廣泛徵求了方方面面的意見,集思廣益,充分體現了中央提出的科學民主決策的精神。

據了解,企業會計準則體系的建設首先從準則課題研究起步,財政部聘請會計準則委員會各位委員和部分諮詢專家,分別主持了40餘項針對性極強的會計準則研究課題,為全面鋪開企業會計準則體系的建設奠定了較為紮實的理論基礎、政策基礎和技術基礎。同時,在2005年年初會計準則立項後,財政部要求每個準則項目負責人首先把與該準則有關的國際準則、美國等國準則、中國當前實務及其存在問題等搞懂吃透,並撰寫研究報告,這對於把握準則重點,提高制定效率發揮了十分積極的作用。

最為人稱道的是,整個準則制定過程始終保持集思廣益、公開透明,徵求意見規模大、範圍廣、領域寬。在徵求會計準則委員會各位委員和國內外諮詢專家專業性意見的基礎上,財政部還邀請國際“四大”及境內外大型上市公司的會計專家進行準則集中研討,並徵求了審計署、國資委、證監會、銀監會、保監會等相關部委的意見,就準則及其指南的內容出謀劃策。同時,每個準則的徵求意見稿都通過網路、報紙、雜誌等多種形式發布,廣泛徵求意見,意見收回後,起草人員對於每個意見都認真對待,作為進一步修改完善準則的重要依據。這些都成為保證準則質量、提高準則科學性的重要手段。

在整個企業會計準則的起草、修改過程中,實地調研測算是另一個工作重點。在精心選擇部分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和大中型企業,進行調查摸底和面對面交流的同時,還選擇了50多家企業,在企業會計準則體系發布之前進行模擬測試。這樣既掌握了會計準則套用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也了解了會計準則套用後可能產生的影響,大大提高了準則內容的針對性和準則套用的可操作性。

此外,我國企業會計準則體系的建設與審計準則體系的建設是同步進行的,兩者之間相互聯繫,相互促進,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因此,在會計、審計準則制定過程中,凡是涉及到相互影響的內容,雙方準則制定人員都能夠及時研究,協調一致,保證了準則內容的一致性、嚴肅性和權威性,有利於兩大準則體系的有效貫徹實施。

碰撞之戰:積極主動 不同凡響

積極參與會計國際交流與合作,是本次準則建設的一大特色。就是在這種碰撞之中,準則制定者們抓住機會,發揮才智,實現了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互動趨同”,為我國這次意義深遠的會計改革創造了積極、良好的國際環境。財政部副部長樓繼偉在新企業會計準則發布會上曾表示:“中國政府這一與全球經濟進一步整合的做法,使得在國內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趨同方面與那些走在前列的國家保持一致。”

首先,財政部副部長王軍提出的會計國際趨同四項主張,得到了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歐盟、日本、韓國、澳大利亞、俄羅斯等國際社會的廣泛支持,為我國這次會計改革創造了有利的國際環境。與此同時,財政部會計司的同志加班加點,犧牲國慶和春節休假,利用數周時間,和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的技術人員進行了艱苦的討論、談判、交鋒和協商,解決了趨同中的若干技術問題,取得了顯著成效,中國會計準則建設及其趨同的成就得到了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的理解和認可,並寫入雙方的聯合聲明。通過中日韓三國會計準則制定機構會議,討論了具體技術問題,協調了我方提出的趨同立場,簽署了備忘錄。同時,打開了與歐盟會計對話的大門,促使歐盟認可了中國會計改革成果,為爭取歐盟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掃除了會計標準障礙。這些舉措不僅大大提升了我國會計準則質量和國際地位,也為我國經濟迎接全球化挑戰、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夯實了會計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