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考將如何走向更公平公正化考試道路(1)

考務之窗

編者按:考試,日益成為各行各業用人的一道重要門檻。除了聯考、研究生考試外,公務員考試、司法考試等,與人們的職業選擇、個人發展的關係也越來越密切。為給廣大讀者參與各種考試提供服務,《半月談》決定開設“考務之窗”欄目,在適當的時機,推出與聯考、高自考、研究生考試、公務員考試、司法考試等考試有關的報導。其目的,一方面將發揮《半月談》權威性強的特點,為考生提供來自高層的相關考試的信息,以及對於各種新出台政策的解讀;另一方面將秉承《半月談》面向基層、服務讀者的宗旨,為讀者參加相關考試提供具有參考價值的實用性知識。歡迎讀者積極參與,為我們辦好這一欄目建言獻策。

政策解讀篇

2007年聯考在即。今年,已經有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實行分省命題,作為國家級考試的聯考,一卷“試”全國的一統格局已經打破。

如何看待分省命題?未來聯考將發生哪些趨勢性變化?本刊記者就此獨家專訪了教育部考試中心副主任應書增。

焦點關註:聯考將更加公正公平―――訪教育部考試中心副主任應書增

記者:分省命題範圍在逐步擴大,人們對維護聯考這一國家級考試的權威性、公平性越來越關注。請您給大家做個分析。

應書增:分省命題上世紀80年代中期從上海開始,逐漸擴大到北京、天津等地。到今年,已經增加到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因此,有人問:以後是不是就不存在統一命題的全國聯考,都由各地自己組織考試了?

目前全國分省命題所涉及考生人數,占到全部考生人數的2/3。但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全部實現分省命題不僅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像有的省份綜合性的重點院校較少,比較難以組織獨立的聯考命題。同時,採取分省命題方式,雖然中央級的命題風險減小,但命題風險在省一級卻增大了,而且保證命題的質量也成為省級命題的關鍵環節。命題質量總的來講,要有利於基礎教育質量的推進和滿足高校選拔人才的需要。

另外,組織分省命題考試需具備一定條件,如本省命題教師具有足夠的力量,學科建設完備。因為,聯考涉及9個科目的內容考試,分省命題的實施需要軟硬體皆齊全,同時要報備省級政府申請,經教育部批准。

記者:那么,如何來評價分省命題後的命題質量呢?

應書增:最重要的是,在保密性上沒有出問題。而命題質量的評價,則涉及多方面。

巨觀評價。主要包括來自社會、考生、家長、老師的問卷調查結果。從2001年至今,每年我們都要進行幾千人的問卷調查,同時還要召開社會各界參加的座談會。既有對調查數據的統計分析,又有面對面的座談直接聽取意見,對試卷難度、區分度,與中學教材的相關性等進行點評。

專家評價。主要側重命題的科學性和公平性,比如表述要準確到位,防止學生答題時的誤解、偏差。像作文命題“面向大海”,作為沿海地區的區域性命題沒有問題,但作為全國統一考試題就不合適,因為內陸考生可能還沒有機會看到大海。像陝西省歷史文化厚重,相關命題運用到廣東省就不合適。要把上千個學時的課程,濃縮到兩個小時內來考,又要反映學生的水平,沒有命題的科學性和公正性是不行的。

中學與大學的教學結合評價。聯考作為接合部,要連線的就是這兩個學習階段。像美國的sat考試,因為沒有統一的教學大綱,更像知識競賽。這種考試風格顯然不適合中國國情。

所有的評價,公正是核心。一位陝西農民用兩句話來表述他所理解的公平公正:“我的娃娃考得好就能上大學,縣長的娃娃考得不好就不能上大學。”我認為講到家了。

記者:請您對新課標下的聯考做個分析。

應書增:舉例來說,廣東省實行“3+文科基礎/理科基礎+x”方案。“3”為語文、數學和外語。“文科基礎”、“理科基礎”全部只考新課標的必修課內容,力求達到為考生減負的目的。“x”為專業選考科目,有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音樂術科、美術術科、體育術科等9門學科,任選一科。

廣東方案的出發點是為了避免考生偏科。否則文科考生有可能不選理科,理科考生可能不選文科。為了避免出現偏科現象,所以要在文科基礎中體現出理科的知識,理科基礎中體現文科知識。理科知識在現代社會是很重要的,沒有理科知識是有缺陷的,作為文科考生也應該具備基本的理科知識。同樣,對理科考生而言,文科知識照樣不能忽視。如果只考文科而不考理科,或只考理科不考文科,會造成大面積的偏科。

新課標下如何命題、如何建立評分機制等都是要探討的新問題。

記者:我們看到,比起高中新課標教學中的大量的選修模組,寧夏、山東、廣東、海南4省區新聯考方案中,具體到每張試卷,涉及選修模組的比重較小,體現多樣性、選擇性的分值也不多。請問現在這部分大概能占到多少?如果分值太少,考生是否會選擇放棄選修內容?

應書增:以總分150分計,保守的說法認為,現在選修的內容會占到15分左右;樂觀的說法認為,可以達到20分~30分。這是一個很敏感的線,如果選修的內容分值太少,確實會使一些考生選擇放棄學習選修內容。關鍵是平衡,多少分才能使其不放棄,必須把握分寸。

記者:作為第一個全國統一的新課標聯考大綱,你認為還存在哪些問題,今後要在哪些方面加以改進?

應書增:從各方面反映看,新大綱是成功的,與高中新課程改革進行了有效的銜接,檢驗了高中新課程教學改革的效果,應該說,沒有新聯考的檢驗,高中新課程改革是不完全或不徹底的。

當然,新大綱主要還是為高等學校選拔新生制訂的,它肩負著為高等學校選拔合格新生的重任。從目前來看,新大綱確實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與高中新課程的銜接上。比如歷史課程標準的編排體系,分為歷史(ⅰ)歷史(ⅱ)歷史(ⅲ)三個學習模組,包括25個古今貫通、中外關聯的學習專題。也就是說它是以專題形式編排的,而不以通史形式編排。一般來說,專題學習到了大學或研究生階段才可以進行,在高中應該以通史形式學習為主。在新大綱中,歷史科目試題還是按照通史編制的,這種矛盾衝突應該及早解決,這些是以後需要探索改進的地方。

記者:山東、寧夏、廣東、海南4省區的新聯考方案中,都把綜合素質評定列入其中,考生的綜合素質評定被記入電子檔案,作為高校錄取新生的重要參考。綜合素質評定怎樣才能避免出現不公平、不公正現象?

應書增:綜合素質評定是高等學校錄取新生的重要參考。這是完善考生評價體系、避免把考試分數作為錄取的惟一尺度的重要舉措。但目前存在的問題是人們的社會誠信度還沒有得到相應的提高,因此,個別地方提供的綜合素質評價,在錄取時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在國外的考試中,除了考試成績,校長和老師的推薦信往往起到很大的作用,在國內這樣就不行。這些問題不可能一朝一夕解決,需要長期的努力才能真正得到解決。(記者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