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國家概況

國家概況
俄羅斯的全稱是俄羅斯聯邦,是聯邦制的國家 首都是莫斯科。它是1991年12月以後由原來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國家聯盟中“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联邦共和國”更名而來。俄羅斯面積171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地域最遼闊、面積最廣大的國家,約占世界陸地總面積11%,海岸線長達3.4萬公里。

俄羅斯由21個自治共和國(如阿巴什克斯坦、車臣、韃靼斯坦等)、49個州(如阿穆爾州、赤塔州、伊爾庫茨克州、新西伯利亞州、聖彼得堡州及莫斯科州等)、6個邊區(如哈巴羅夫斯克邊區、濱海邊區等)、10個自治區和一個自治州組成。

地理位置 
 俄羅斯位於歐亞大陸北部,地跨東歐北亞的大部分土地。北臨北冰洋的巴倫支海、白海、喀拉海、拉普捷夫海、東西伯利亞海和楚科奇海,東瀕太平洋的白令海、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西濱大西洋的波羅的海、黑海和亞速海。與挪威、芬蘭、波蘭、中國、蒙古、朝鮮、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白俄羅斯、烏克蘭、喬治亞、亞塞拜然、哈薩克斯坦等國家相鄰。隔海與日本和美國阿拉斯加相望。


氣候特徵

俄羅斯地域遼闊,境內有多種氣候帶,由北往南從北寒帶到亞熱帶,從西北端的海洋氣候到西伯利亞的劇烈大陸性氣候再到遠東的信風氣候。但大多數地區屬溫帶和亞寒帶大陸性氣候。冬季漫長嚴寒,夏季短促涼爽,春秋季節甚短。上揚斯克和奧伊米亞康兩地的極端最低氣溫曾分別達零下70度和零下71度,成為北半球的“寒極”,7月平均氣溫從北向南逐漸升高,裏海沿岸低地可達25度。年降水200�3000多毫米。冬季幾乎全境降雪。

歷史文化
公元9世紀建立基輔羅斯。13世紀分裂為眾多封建公國。l4~16世紀以莫斯科為中心的俄羅斯中央國家��莫斯科大公國合併了東北和西北羅斯。1547年改大公為沙皇以後,推行對外擴張政策。1721年彼得一世(彼得大帝)改國號為俄羅斯帝國。19世紀下半葉廢除農奴制,加速資本主義發展。19世紀末成為軍事封建帝國主義國家。1905年爆發第一次俄國革命。1917年十月革命勝利後,建立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22年與南高加索聯邦、烏克蘭、白俄羅斯組成蘇維埃社會共和國聯盟(簡稱蘇聯,後擴大為由15個加盟共和國組成)。1991年12月蘇聯解體,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正式改名為俄羅斯聯邦,成為獨立國家。

 旅遊景點 
莫斯科是一座舉世聞名的旅遊城市,主要景點有著名的紅場、雄偉的克里姆林宮等等,多達幾十處。 

古建築群克里姆林宮建於14~17世紀。十月革命前是俄國沙皇的宮殿;革命後,克里姆林宮一直是前蘇聯黨政中央機關所在地,現在是俄羅斯聯邦政府所在地。建於15世紀後期巍峨壯觀的聖母升天大教堂,一直是俄皇舉行加冕大禮的地方。建於16世經的天使大教堂,是彼得大帝以前莫斯科歷代帝王的墓地。81米高的伊凡大鐘樓是克里姆林宮最高的建築物。離鐘樓不遠處陳列著的“鐘王”和“炮王”,據稱是世界最大的鐘(重200多噸,高達10米)和世界上最大的鐵炮(重40噸)。克里姆林宮北角有古兵工廠,現為兵器陳列館;南角是古武器官,現為武器博物館。

紅場緊依克里姆林宮牆,是莫斯科的中央廣場,全長700米,寬130米,總面積9萬餘平方米。17世紀中葉起開始稱“紅場”。17世紀以來,這裡既莫斯科的商業中心,又是沙皇政府宣讀重要詔書和舉行凱鏇檢閱的場所。十月革命後,紅場成為原蘇聯慶祝重要節日的地方。

列寧墓是紅場上最重要的建築,位於紅場西南方。初建時為木結構,1930年改用石建。陵墓一半埋在地下,一半露出地面。墓前刻有“列寧”字樣的碑石淨重60噸。

聖彼得堡(saintpieberg)也是著名的旅遊城市,東正教式的優美人文景觀在這裡俯拾皆是。不論是聞名的艾米塔什博物館,獨具大國恢弘氣度的彼得宮,傳統經典的古典芭蕾,還是街角的畫家,都透露出一種孕育於俄羅斯草原之上,異於西方國家的精緻而獨一無二的氣息。

無論市區或郊區,聖彼得堡獨特的絢麗和宏偉總是令人難忘,想要感受歐洲文化氣息的東方人,都可以在此飽覽一番。

生活習俗 
 “麵包和鹽” 鋪著繡花的白色面巾的托盤上放上大圓麵包和麵包上面放一小紙包鹽。捧出“麵包和鹽”來迎接客人,是向客人表示最高的敬意和最熱烈的歡迎。

俄羅斯特別忌諱“13”這個數字,認為它是兇險和死亡的象徵。相反,認為“7”意味著幸福和成功。俄羅斯人不喜歡黑貓,認為它不會帶來好運氣。俄羅斯人認為鏡子是神聖的物品,打碎鏡子意味著靈魂的毀滅。但是如果打碎杯、碟、盤則意味著富貴和幸福,因此在喜筵、壽筵和其它隆重的場合,他們還特意打碎一些碟盤表示慶賀。俄羅斯人通常認為馬能驅邪,會給人帶來好運氣,尤其相信馬掌是表示祥瑞的物體,認為馬掌即代表威力,又具有降妖的魔力。遇見熟人不能伸出左手去握手問好,學生在考場不要用左手抽考簽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