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工程師輔導:結構施工圖的繪製方法

10. 1 概述 

10.1.1 目標和要求 

施工圖是工程師的“語言”, 是設計者設計意圖的體現,也是施工、監理、經濟核算的重要依據。結構施工圖在整個設計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切不可草率從事。 

對結構施工圖的基本要求是:圖面清楚整潔、標註齊全、構造合理、符合國家製圖標準及行業規範,能很好地表達設計意圖,並與計算書一致。 

通過結構施工圖的繪製,應掌握各種結構構件工程圖表的表達方法,會套用繪圖工具手工繪圖、修改(刮圖)和校正,同時能運用常用軟體通過計算機繪圖和出圖。 

10.1.2 結構施工圖的繪製方法 

鋼筋混凝土結構構件配筋圖的表示方法有三種: 

一、詳圖法。它通過平、立、剖面圖將各構件(梁、柱、牆等)的結構尺寸、配筋規格等“逼真”地表示出來。用詳圖法繪圖的工作量非常大。 

二、樑柱表法。它採用表格填寫方法將結構構件的結構尺寸和配筋規格用數字元號表達。此法比“詳圖法”要簡單方便得多,手工繪圖時,深受設計人員的歡迎。其不足之處是:同類構件的許多數據需多次填寫,容易出現錯漏,圖紙數量多。 

三、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設計方法(以下簡稱“平法”)。它把結構構件的截面型式、尺寸及所配鋼筋規格在構件的平面位置用數字和符號直接表示,再與相應的“結構設計總說明”和梁、柱、牆等構件的“構造通用圖及說明”配合使用。平法的優點是圖面簡潔、清楚、直觀性強,圖紙數量少,設計和施工人員都很歡迎。 

為了保證按平法設計的結構施工圖實現全國統一,建設部已將平法的製圖規則納入國家建築標準設計圖集,詳見《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製圖規則和構造詳圖》(gjbt-518 00g101)(以下簡稱《平法規則》)。 

“詳圖法”能加強繪圖基本功的訓練;“樑柱表法”目前還在廣泛套用;而“平法”則代表了一種發展方向。畢業設計時宜在掌握各種方法的基礎上有所側重。 

10. 2 結構施工圖繪製的具體內容 

10.2.1 基本內容 

一、 圖紙目錄 

全部圖紙都應在“圖紙目錄”上列出,“圖紙目錄”的圖號是“g-0”。 

結構施工圖的“圖別”為“結施”。“圖號”排列的原則是:從整體到局部,按施工順序從下到上。例如,“結構總說明”的圖號為“g-1”(g表示“結施”),以後依次為樁基礎統一說明及大樣、基礎及基礎梁平面、由下而上的各層結構平面、各種大樣圖、樓梯表、柱表、梁大樣及梁表。 

按平法繪圖時,各層結構平面又分為牆柱定點陣圖、各類結構構件的平法施工圖(模板圖,板、梁、柱、剪力牆配筋圖等,特殊情況下增加的剖面配筋圖),並應和相應構件的構造通用圖及說明配合使用。此時應按基礎、柱、剪力牆、梁、板、樓梯及其它構件的順序排列。 

二、結構總說明 

“結構總說明”是統一描述該項工程有關結構方面共性問題的圖紙,其編制原則是提示性的。設計者僅需打“√”,表明為本工程設計採用的項目,並在說明的空格中用0.3mm的繪圖筆填上需要的內容。 

必要時,對某些說明可以修改或增添。例如支承在鋼筋混凝土樑上的構造柱,鋼筋錨入梁內長度及鋼筋搭接長度均可按實際設計修改;單向板的分布筋,可根據實際需要加大直徑或減少間距等等;圖中通過說明可用k表示φ6@200、g表示φ8@200。也可用“k6”、 “k8” “k10” 、“k12”依次表示直徑為6、8、10、12而間距均為200mm的配筋。 

有剪力牆的高層建築宜採用“(高層)結構說明”。 


三、樁基礎統一說明及大樣 

人工挖孔(沖、鑽孔)灌注樁或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管樁一般都有統一說明及大樣。與結構總說明不同的是,圖中用“×”表示不適用於本設計的內容,對採用的內容不必打“√”,同時應在空格處填上需要的內容。 

樁表中的“單樁承載力設計值”是樁基礎驗收時單樁承載力試驗的依據,宜取100kn的倍數。 

確定“設計樁頂標高”時,應考慮樁台(樁帽)的厚度、地基梁的截面高度和梁頂標高、地基梁與樁台面間的預留空間、樁頂嵌入樁台的深度等因素。 

圖中的“不另設樁台的樁頂大樣”,其“設計樁頂標高”應在施工縫處,大樣上段可看作截面不擴大的樁台,應增加端部環向加勁箍及構造鋼筋網,註明配筋量等。 

四、基礎及基礎梁平面 

⒈ 基礎平面與基礎梁平面可合併為一圖,比例可用1:100;大樣圖可用1:60或1:50;基礎說明可用6號仿宋字型。 

基礎梁用雙細實線表示,梁寬要按比例畫。首層內、外牆及第一跑樓梯的相應位置下均應布置基礎梁;“地骨”一般只用於跨度小、高度不到頂的內部隔牆(如廁位隔牆);按抗震設計時,一般要沿軸線在相鄰基礎間布置基礎梁。 

⒉ 尺寸標註 

尺寸線通常分為總尺寸線、柱網尺寸線、構件定位尺寸線三類。構件定位尺寸應儘量靠近要表示的構件,位於平面中部及遠端的構件應另加標註。 

總尺寸及柱網尺寸、軸線符號、注寫方向、圓圈大小均要符合製圖標準的規定。要注意區分主軸線和輔助軸線,凡出現在基礎平面上的豎向構件的定位軸線才能編為主軸線。 

邊柱、角柱及梯間兩側的柱,一般以其外邊緣定位,中間柱以底層柱中定位,剪力牆以牆中或不收級一側定位,變形縫以縫兩側的雙柱或牆柱淨距定位,且必須採用主軸線。 

層間的樓梯平台如用樑上起柱(lz)支承,要標出小柱的定位尺寸。 

基礎梁的邊梁按外邊緣定位,中間梁一般以梁中定位,且必須採用主軸線。 

基礎以中心定位。樁台的中心一般與柱中重合,對聯合樁台則應使樁群的重心與荷載合力作用點重合。同一類型樁台應選一個標出樁的相對位置。 

各種受力構件(梁、柱、剪力牆等)宜在圖中構件旁註上截面尺寸。同一編號的構件可只注其中一個構件的尺寸。 

⒊ 基礎大樣應畫出剖面、平面、配筋圖,內容詳盡至滿足施工要求。在剖面圖中,要正確表示雙向配筋的相對位置關係,一般應將彎矩較大的一向放在外層。對於方形樁台,為免施工時放錯,應使雙向配筋量相等。 

⒋ 基礎說明應包括: 

⑴ 結構總說明和樁基礎統一說明中沒有提及的基礎做法; 

⑵ 樁台面標高、樁頂設計標高、樁的施工方法及施工要求等; 

⑶ 柱與軸線、基礎梁與軸線以及基礎與柱的位置關係; 

⑷ 與基礎定位有關的柱、剪力牆的截面尺寸; 

⑸ 構件編號說明等。 

結構圖中的文字說明應儘量簡短,文法要簡要、準確、清楚,敘述的內容應為該圖中極少數的特殊情況或者是具有代表性的大量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