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公用工程法規及相關知識

1.國務院第279號令對現場取樣檢測有何規定?
答:施工人員對涉及結構安全的試塊、試件以及有關材料,應當在建設單位或者工程監理單位監督下現場取樣,並送具有相應資質等級的質量檢測單位進行檢測。
2.國務院第198號令對占用或挖掘路面有何規定?
答:(1)未經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門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門批准,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占用或者挖掘城市道路。
(2)因特殊情況需要臨時占用城市道路的,須經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門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門批准,方可按照規定占用。
經批准臨時占用城市道路的,不得損壞城市道路;占用期滿後,應當及時清理占用現場,恢復城市道路原狀;損壞城市道路的,應當修復或者給予賠償。
3.國務院第15號令對申請施工許可證所應具備的條件有何規定?
答:建設工程開工實行施工許可證制度。建設單位應當按計畫批准的開工項目向工程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辦理施工許可證手續。申請施工許可證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1)設計圖紙供應已落實;
(2)征地拆遷手續已完成;
(3)施工單位已確定;
(4)資金、物資和為施工服務的市政公用設施等已落實;
(5)其他應當具備的條件已落實。
未取得施工許可證的建設單位不得擅自組織開工。
(1)國務院第15號令對施工單位規定:應採取措施對施工現場的哪些方面控制對環境的污染和危害?
答:施工單位應當遵守國家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規定, 採取措施控制施工現場的各種粉塵、廢氣、廢水、固定廢棄物以及噪聲、振動對環境的污染和危害。
4.建設部3號令對重大事故是如何界定的?
答:根據該法令第2條規定:本規定所稱重大事故,系指在工程建設過程中由於責任過失造成工程倒塌或報廢、機械設備毀壞和安全設施不當造成人身傷亡或者重大經濟損失的事故。
5.當重大事故發生後,事故發生單位及相關單位應如何執行施工報告程式?
答:重大事故發生後,事故發生單位必須以最快方式,將事故的簡要情況向上級主管部門和事故發生地的市、縣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及檢察、勞動(如有人身傷亡)部門報告;事故發生單位屬於國務院部委的,應同時向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報告。
事故發生地的市、縣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接到報告後應當立即向人民政府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報告;省、自治區、直轄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接到報告後,應當立即向人民政府和建設部報告。
6.重大事故發生後,事故發生單位應在什麼時限內寫出書面報告?
答:重大事故發生後,事故發生單位應當在24h內寫出書面報告,按以上所列程式和部門逐級上報。
7.施工發生後應如何保護現場?
答:事故發生後,事故發生單位和事故發生地的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嚴格保護事故現場,採取有效措施搶救人員和財產,防止事故擴大。
因搶救人員、疏導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動現場物件時,應當做出標誌,繪製現場簡圖並做出書面記錄,妥善保存現場重要痕跡、物證,有條件的可以拍照或錄相。
8.因工程建設需要臨時占用城市綠地時,應辦理何種手續?
答:因建設或者其他特殊需要臨時占用城市綠化用地,須經城市人民政府城市綠化行政主管部門同意,並按照有關規定辦理臨時用地手續。
9.因工程建設需要砍伐樹木時,應如何辦理?
答:砍伐城市樹木,必須經城市人民政府城市綠化行政主管部門批准,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補植樹木或者採取其他補救措施。
10.實施施工項目工程驗收應具備的條件是什麼?
答:根據建設部78號令法規規定:在完成工程設計和契約約定的各項內容、準備竣工驗收時應具備:
(1)施工單位應提出工程竣工報告。工程竣工報告應經項目經理和施工單位有關負責人審核簽字。
(2)對於委託監理的工程項目,監理單位對工程進行了質量評估,具有完整的監理資料,並提出工程質量評估報告。工程質量評估報告應經總監理工程師和監理單位有關負責人審核簽字。
(3)勘察、設計單位對勘察、設計檔案及施工過程中由設計單位簽署的設計變更通知書進行了檢查,並提出質量檢查報告。質量檢查報告應經該項目勘察、設計負責人和勘察、設計單位有關負責人審核簽字。
(4)有完整的技術檔案和施工管理資料。
(5)有工程使用的主要建築材料、建築構配件和設備的進場試驗報告。
(6)建設單位已按契約約定支付工程款。
(7)有施工單位簽署的工程質量保修書。
(8)城鄉規划行政主管部門對工程是否符合規劃設計要求進行檢查,並出具認可檔案。
(9)有公安消防、環保等部門出具的認可檔案或者準許使用檔案。
(10)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及其委託的工程質量監督機構等有關部門責令整改的問題全部整改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