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法律顧問《綜合法律知識》輔導:人民法院不受理的行政案件

人民法院不受理的行政案件
根據行政訴訟法第12條的規定,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下列事項提起的訴訟:
(1)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國家行為是指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國防部、外交部等根據憲法和法律的授權,以國家的名義實施的有關國防和外交事務的行為以及經憲法和法律授權的國家機關宣布緊急狀態和總動員等行為。國家行為是有關國家主權、國家安全、國家在世界上的地位等問題的。我國行政訴訟法明確把因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引起的行政案件排除在行政訴訟受案範圍之外。其中“國防行為”包括戰爭、軍事演習等:“外交行為”包括政府同外國或者國際組織的關係,同外國建交、斷交、法律教育 網原創締結條約等。
(2)行政法規、規章或者行政機關制定、發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議、命令。根據我國憲法,國務院制定的同憲法、法律相牴觸的行政法規以及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只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有權撤銷;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制定的同憲法、法律相牴觸的規章,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所屬部門制定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決議、命令、通告等,只有其上級行政機關或者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或者上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有權撤銷;部門規章或者其他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由國務院予以撤銷。因此,行政訴訟法規定對“行政法規、規章或者行政機關制定、發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不服的起訴,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3)行政機關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行政機關對其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雖是具體行政行為,但這是行政機關管理其內部事務的行政行為。根據我國有關法律的規定,對這類具體行政行為的監察、救濟權,分別由其上一級行政機關、監察機關、人事部門行使。因此,法律教育網行政訴訟法規定,對這類具體行政行為提起的訴訟,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4)法律規定由行政機關終局裁決的案件。我國法律規定由行政機關最終裁決的具體行政行為,有兩類:
①當事人對行政機關的行政處理決定不服,可以向上一級行政機關申請複議,也可以直接提起行政訴訟,但當事人選擇了複議的,複議決定即為終局裁決。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第15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法》第29條,都是這樣規定的。
②當事人不服行政機關的行政處理決定只能申請複議,不能提起訴訟。
行政複議法第14條規定:“對國務院部門或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國務院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申請行政複議。對行政複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也可以向國務院申請裁決。法律教育網國務院依照本法的規定作出最終裁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