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例探討:有機磷農藥中毒少見併發症分析

一、 有機磷農藥概述
有機磷農藥是我國目前使用最廣、使用量最大的殺蟲劑,大多為磷酸酯類或硫代磷酸酯類化合物,常用的有:辛硫磷,對硫磷(1605),馬拉硫磷(4049),敵敵畏,敵百蟲,內吸磷(1059)和樂果等。
1.理化特性 除少數品種如敵百蟲外,有機磷農藥多為油狀液體,具有類似大蒜臭味。一般不溶於水,而溶於有機溶劑及動植物油,對光、熱、氧較穩定,遇鹼易分解破壞。敵百蟲為白色晶體 能溶於水遇鹼可轉變為毒性更大的敵敵畏。
2毒理 有機磷農藥能通過呼吸道、 消化道及完整皮膚和黏膜吸收進入機體,並隨血流迅速分布至全身各組織器官,其中以肝臟含量最高,其次為腎、肺和腦等組織器官。有機磷農藥的毒作用機理主要是抑制乙醯膽鹼酯酶活性,造成膽鹼能神經末梢釋放的化學遞質乙醯膽鹼(che)不能被及時水解而大量積聚,導致膽鹼能神經的高度興奮,表現出一系列的毒蕈鹼樣、 菸鹼樣及中樞神經症狀等。
3臨床表現 有機磷中毒大多為急性中毒,主要表現為⑴毒蕈鹼樣症狀: 由平滑肌收縮和腺體分泌亢進所致,出現較早。瞳孔縮小、多汗、噁心嘔吐、呼吸困難等,嚴重時可發生肺水腫,甚至呼吸衰竭。
⑵菸鹼樣症狀:主要因骨骼肌神經肌肉接頭的過度興奮或麻痹所致。表現為肌肉纖維震顫,嚴重者出現肌無力、全身癱瘓,最終因呼吸肌麻痹而窒息死亡。
⑶中樞神經症狀: 因中樞神經細胞間突觸處乙醯膽鹼積聚所致。如頭昏頭痛、言語障礙,嚴重者出現昏迷、癲癇樣抽搐等,最終因腦水腫致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4. 診斷:根據有機磷農藥接觸史、臨床表現,結合全血膽鹼酯酶活性降低以及患者體表、呼出氣或嘔吐物中具有特殊的類似大蒜臭味,並排除其他中毒和疾病後,進行綜合分析,即可做出診斷。
5. 急救與治療 由於有機磷農藥中毒尤其是急性中毒大多發病急、變化迅速,嚴重者數分鐘內即可死亡,必須分秒必爭,積極搶救。
⑴迅速清除毒物,終止毒物的繼續吸收
⑵儘快給予特效解毒藥 常用的解毒有抗膽鹼藥(如阿托品)和膽鹼酯酶復能劑(如解磷定、氯解磷定等)兩類。
⑶對症治療、加強護理、積極防治併發症

二、 有機磷農藥中毒少見併發症
據不完全統計,1994~2003年《中華勞動衛生職業病雜誌》等115種中文雜誌報導有機磷農藥中毒的病例計323例,其中少見併發症130例,占40.25%。少見併發症主要包括中間綜合徵26例(嚴重者致呼吸肌麻痹7例,占中間綜合徵26.92%),占20.00%;急性胰腺炎15例,占11.54%;遲發性神經病14例,占10.77%;呼吸衰竭13例,占10.00%;心律失常7例 ,占5.34%;腹膜炎6例,占4.62%;雙目失明5例,占3.85%;阿托品中毒4例,占3.08%;急性腎衰4例,占3.08%;阿斯綜合徵3例,占2.31%;其他34例(其中癲癇、腸梗阻、血紅蛋白尿、甲亢、急性肝衰竭、消化性潰瘍穿孔各2例, 肝損害、心肌炎、心絞痛、心肌梗塞、紅斑性肢痛症、木僵、中腦旁中央綜合徵、呼吸道慢性中毒、下消化道慢性中毒、gullain-bana綜合徵、腦出血、橫紋肌裂解症、高血壓危象、急性涎液瀦留、腮腺炎、膽囊炎、B肝、心源性腦缺氧、膿胸、聽力減退、帕金森氏綜合徵各1例),占26.15%。
1. 中間綜合徵(ims)
ims是由急性有機磷農藥中毒引起的一組以肌無力為突出表現的綜合徵。因其在發病時間上居於有機磷中毒後的急性膽鹼能危象和遲發性周圍神經病之間而得名。由senanayake1987年首先報導。
ims發病機制:本病發病機制尚未闡明,一般認為是乙醯膽鹼脂酶活力被抑制後,蓄積在突觸間隙內的大量乙醯膽鹼持續作用於突觸後膜上的n受體,使其失敏,導致神經肌肉接頭處傳遞障礙而出現骨骼肌麻痹。ims的發生與個體差異有關,有些人n受體特別容易失敏,這可以解釋同樣服毒,為何僅極少數人發病。
ims臨床表現:⑴多發生於急性有機磷農藥中毒7天內;⑵首發主要症狀為胸悶;⑶以第ⅸ、ⅹ對顱神經支配的肌力弱多見,表現為吞咽困難,聲音嘶啞,抬頭無力,眼球運動受限,呼吸肌麻痹並有腱反射減弱或消失;⑷ims引起的呼吸肌麻痹發生和發展非常迅速,一般於數分鐘至數小時內出現紫紺,呼吸逐漸停止,常危及生命;⑸ims的最突出特點為出現呼吸衰竭後立即進行人工呼吸,一般於數分鐘後紫紺消失,神志轉清,患者可作動作或書寫表達意願,但不能作自主呼吸,部分患者可以在治療期間短暫恢復自主呼吸,持續數小時後病情再次惡化;⑹ims持續時間為2~18天,常因病程長,出現肺部感染等併發症而死亡。
ims診斷:急性有機磷農藥中毒時,在急性膽鹼能危象症狀消失後2~7天出現以部分顱神經支配的肌肉、屈頸肌、四肢近端肌肉和呼吸肌的肌力減弱或麻痹為特徵的一組臨床表現。全血膽鹼脂酶活力持續減低可以輔助ims的診斷。特徵性肌電圖改變為發現高頻率刺激神經顯示肌肉反應波幅遞減,類似重症肌無力,提示神經肌肉傳遞障礙。
ims治療:ims的治療以對症治療為主。對呼吸肌麻痹者,搶救成功的關鍵是及時建立人工氣道,進行機械通氣,防治肺部感染,並根據血氣分析及時調整呼吸機各項參數。膽鹼脂酶復能劑雖可直接改善神經肌肉傳遞,但其用量與ims發病間的關係有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