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容易被誤會的幾個專業(1)

  對於考生來說,要在高考填報志願上數百個形形色色的志願名稱中找到一個真正合自己心意,在校幾年既能學到東西,畢業後又能找到一份對口、滿意工作的專業,絕對是一件大傷腦筋的事。

好多高校都會在臨近高考前夕到一些中學面向高三學生做宣傳,那時候大學和專業介紹的宣傳材料貼滿了校園,好多學生都圍著看。介紹材料中充滿了高科技的概念名詞和專業術語,讓單純的高中生們雲裡霧裡。個個專業都看起來很美,但究竟這個名稱下專業學的是什麼,有多大的發展前景,是不是自己所想像的那一個專業,就概莫能知了。

五花八門的專業,有的可以從專業名稱和院系名稱,顧名思義地大概“猜”出專業性質、培養目標和教學內容,像船舶與海洋工程、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國際經濟與貿易、材料科學與工程、建築學,學習內容指向明確,行業特色鮮明,辨別容易。而有些專業名稱概念比較籠統,範圍又特別大,像安全工程、生物技術、金融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連老師都不能完全明白其所以然,便常常根據往屆弟子的報考來做大致推斷,指導效果不很理想,考生們更是只好跟著感覺走,抽彩般胡亂填報了。

於是,就產生了種種誤會,比較典型的有以下幾種:

最合乎情理的誤會——老專業、新名詞

誤會這些專業,是合乎情理的——專業就是那個專業,名字一絲不錯,有的連就業單位都能蒙住,沒辦法,誰有那么多能耐打探盡它的前世今生?

這類專業俗稱“新瓶裝舊酒”。一是為提高生源質量,二是國家也要求專業名稱規範,很多高校刻意把專業與“貿易”、“信息”、“自動化”等聯繫起來,紛紛開設相關專業,一些名稱中帶有“國際”、“信息”等時髦字眼的專業異常火爆。改名稱,也沒什麼不好,關鍵是看有沒有相對應的師資和教學實驗設備,但就目前情況來看,許多二三流的大學由於經濟因素,並未能及時培訓或者引進師資,實驗條件也不完善,甚至開的還是老課程,這就容易誤人子弟了。還有的雖然及時更新了師資和硬體設備,但社會需求並不旺,導致就業招生冰火兩重天。有的雖然招生就業兩旺,但學習內容卻不在常人的想像當中,一些考生可能會感覺到與自己的興趣不吻合,從而心生不滿。

這類誤會,以信息類和管理類學科為最。

地理系常常改為環境科學系,搭上環保信息快車,下設“資源環境與城市規劃管理”“地理信息系統”,招生無憂。其實專業是順應了改革大潮,只是社會對此不是很熱情,這類專業,要紅起來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管理學中,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是個典型,這個專業在很多院系中都有開設,有的甚至是一所學校的下屬幾個院系同時設有,有的是名副其實,學的是計算機,有的卻是由“檔案學”專業移花接木,或是由圖書館學、情報學演變而來,它們將信息電子化了。這種現象,有一種簡單的方法可以判斷,就是上這個學校的網站看這個專業設在哪個院系之下,由院系名字就可以判斷出它到底是哪個專業方向了。這樣,才能夠把握好自己可以學習什麼樣的東西。

交通運輸是工科類專業裡面比較熱門的一個專業,但是在不同的學校里,它的培養方向卻有所不同。在北京交通大學,它更側重鐵路運輸管理,而在大連海事大學,則側重航道和船舶運輸管理。

近些年“大熱”的電子信息工程專業,雖然很多高校的專業設定都大同小異,但在一些行業特色非常鮮明的學校里,仍有不同含義,如在中國民用航空學院,電子信息工程也叫航空電子,主要是學習電子技術基礎、慣性導航系統等與航空電子維護方面的課程。畢業後將成為電子設備維修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學生們常戲稱自己是“修飛機的”,而且畢業生一般會在外場作業,勞動強度大,對人的體能有很大的考驗,這樣的專業,就不適合興趣在純電子技術方面的考生和女生報考。

此外,還有“石油勘探”改為“能源工程”,“機械維修”改為“機械自動化”……不能一一道來,大家多注意看它的開設時間長短是一個有效的辦法。

不過,老專業新名稱的情況,也要區別對待,有的是為了更規範的表達本校專業目的的,不在上述之列。就像浙江大學的能源與環境工程及自動化肇始於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濟南大學的工業工程專業脫胎於機械設計及自動化專業。北京工業大學的公路與城市道路專業更名為交通土建專業;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土木工程專業更名為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專業……這些專業名稱細化,更適合考生參考和理解了。

最容易錯過的誤會——土名字,好就業

求新求異是人的本性,對於一些傳統的老專業,人們總是容易忽略,殊不知“桃紅又是一年春”,眼光要與時俱進才行。

“舊瓶裝新酒”是這類專業最好的註解。雖然專業名稱還是老樣子,但其內容、地位和就業方向早已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煥然一新。這些以傳統的“老黑難”專業和基礎學科為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