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開發國家高考制度的啟示

  英國 增加考試的選擇性

英國目前實行18歲學生參加的普通教育證書高級水平考試(a-level)。

英國加強了對a-level考試的改革力度,其重要舉措之一就是增設了普通教育證書高級補充水平考試(as-level)。這樣,考生可以在a-level和as-level兩類考試中按規定選考科目,
有效 地改變了過去普通教育證書高級水平考試對學生要求過高、考試科目過少的缺陷,拓寬了英國中等教育階段的課程設定範圍和考生的選考範圍。

  法國 力圖統一考試實行預註冊制度

法國無論是畢業考試,還是升學考試,一律實行會考制和證書制。

為了提前掌握生源情況,法國高校在招生中採用了入學預註冊制度。具體做法是:在每年的3月至4月間提前讓學生登記志願,登記學生預讀的科系及兩所大學;到5月,學生收到由所登記大學寄來的保留名額登記單;7月,待高中畢業會考成績下來後,學生便可向預先註冊的大學領取表格正式註冊。

為了方便學生填報志願,防止考生因為填報志願不當而落榜,法國從2003年開始利用現代網路技術,實行新的填報志願及錄取辦法。讓考生在網上填報一份總報名表,並按自己中意的程度排序。招生辦根據考生的報名順序依次投檔,直到考生的最後一個志願。這樣既能保證那些知名大學選拔到最優秀的考生,也大大減少了考生因填報志願不當而落榜的情況。

  日本 擴大高校招生自主權

日本目前實行新的以大學入學考試中心考試為標誌的大學入學考試制度。按照新的考試制度,日本大學入學考試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是由大學入學考試中心統一組織的全國統考,第二階段是由各大學自行組織的單獨考試。全國統考一年舉行兩次,使考生可得到更多的報考機會。各大學可根據自身的專業特點和要求自行決定考生參加哪些科目的考試,並可根據需要對所考科目進行分數配點。同時,新的考試制度積極倡導和推動多樣化的入學選拔方式,包括推薦入學、面試和寫小論文入學、社會人特別選拔入學,等等。

  德國 轉向競爭入學

德國一直奉行大學自由入學的原則。隨著普通民眾教育需求的激增和高等教育的大眾化,申請入學的人數猛增,遠遠超出了大學的接收能力,從而產生了考生自由入學與大學接收能力之間的矛盾。因此,德國政府被迫實行“限額招生”的辦法,限額招生的學科範圍起初是醫學、藥學,後來又發展到人文、電子、生物等學科。現在,“限額招生”制度已經成為德國大學入學制度體系中的一種合法制度。由於實行限額招生,自然地使大學從自由入學轉變為競爭入學。

  澳大利亞 防止“一試定終身”

為了有效地改變“一試定終身”的考試弊端,澳大利亞近年廢除了全國高中畢業會考制度,取而代之的是以學生高中兩年的綜合成績加上一次地區性的“全澳等級考試”成績來決定考生是否被錄取,不以一次會考成績作為高校新生錄取的唯一標準。新的高考制度旨在克服考試所帶來的偶然性,強調考生平時學習的表現,因而受到了學校、考生和家長的普遍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