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考招生志願補報意外遇冷的背後

歷時一個多月的普通高校招生錄取工作至今已接近尾聲。今天,浙江省教育考試院啟動了第五批高校錄取的第二次志願補報。“這是今年考生最後的一次機會。”浙江省教育考試院宣傳處處長張江琳強調。

據介紹,浙江第五批高校總計劃錄取考生8.2萬人,但根據考生志願最後錄取了6.8萬人。
 
  在8月11日開始第五批招生的第一次志願補報,而到昨晚還有4000多招生計畫未完成,因此不得不啟動第二次志願的補報。

考生對補報志願並不積極

高招志願補報是為了讓考生有更多的升學機會,今年浙江招生部門為利用好有限的高等教育名額和資源,實現招考雙方最大程度的對接,把補報志願通知到有資格補報志願的每一個考生,然而讓人吃驚的是,現實情況和他們的想像大相逕庭,志願補報今年在浙江省遭到冷遇。

據有關人士介紹,今年浙江上了第一批分數線未被錄取的考生全省有6000人左右,補報志願的名額共有500個,但在有資格補報一本院校的470餘名杭州市考生中,只有87人遞交了補報志願卡。“二本”在經過補報和降分之後,還有大約300個名額沒有招滿,考試院不得不組織第二次補報。“三本”考生是前三批次中補報積極性最高的,但即便如此,杭州市區有資格的637名考生中,也僅有35.8%的人選擇了補報,最終經過兩輪補報,才完成了招生計畫。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浙江省的其他城市。在第一批高校志願補報過程中,寧波海曙、江東、江北3個區有147人符合條件,但僅有35名考生補報了志願。溫州在第四批錄取中,符合補報條件的考生有2000多人,最後只有90多人選擇了補報志願。

寧可復讀也不去西部高校和農林專業

“今年的招生幾乎所有批次都需要進行二次志願補報。”張江琳說,甚至經二次補報志願錄取後,仍有部分院校的少量計畫未完成。這是浙江自2002年開始取消“服從分配”,改為志願補報以來第一次發生這樣的事。

有關人士分析認為,招生志願補報遇冷,緣於考生眼中的補招院校的地域和專業“魅力”不足。

據了解,“一本”招生在浙江補報志願的28所院校中,只有4所位於東部地區。補報後,全省1600餘名考生中,又有一半填報了這4所學校。地處廣東的南方醫科大學理科補報名額為9個,但僅第一志願補報該校的人數就達到了238名。而西部高校的情況只能用“慘澹經營”來形容。調閱一、二本補報計畫可以看到,進入補報環節的高校主要集中在黑龍江、吉林、遼寧、新疆、廣西、寧夏、江西等欠發達地區。如貴州大學在浙江共招收理科考生38人,正常招生僅錄取17人,餘下的21個名額通過補報才得以完成;內蒙古大學提供了3個文科補報名額,可補報的學生只有4名……許多考分上了“一本”線的考生表示:寧願退而求“二本”,也不願意去邊遠地區就學。

“為確保在發達地區的高校選擇到好的專業就讀,許多高分考生不惜放棄來之不易的補報機會。”杭州市招辦有關人員說,前去諮詢補報志願的考生大多對學校有很高的要求,但可供補報的院校要么地域偏遠,要么專業冷門。不少考生家長認為:“與其讀個不喜歡的專業,不如在第二批里好好挑一挑。”

杭州一位考分600多的考生,從第一批院校首輪投檔線揭曉當天知道自己沒被錄取,等到可補報志願時,特意跑到招辦看看有哪些補招的院校和專業。“可剩下的學校基本都是農、林、地質、師範等高校,”這位考生說,這些學校都不是想上的,想想還是放棄算了,“寧可復讀”。

記者注意到,需要志願補報的高校除了地域偏遠,大多是農、林、師範等專業,在浙江各批次的招生補報計畫中,不得不通過補報來完成招生計畫的院校中,至少有一半以上屬於農林及師範類院校。

據招生部門的同志介紹,實際上在最初的志願填報中,考生便表現出了明顯的“地域傾向”和“專業傾向”:浙江本省和北京、上海、廣東等地高校的報考生源人滿為患,中西部欠發達地區的高校少人問津,甚至不少西部高校出現了第一志願“零投檔”的現象。

據了解,在浙江第二、三批招生院校中,在杭高校幾乎全線爆滿,其中浙大城市學院、浙大寧波理工學院、工大之江學院、工商大學杭州商學院、寧大科技學院等高校生源火爆,個別院校一志願線上人數甚至超過計畫數一倍有餘。在浙江省內院校中,超過半數的院校第一志願即可完成招生任務。浙大城市學院、浙大寧波理工學院、工大之江學院等高校,首輪投檔分數線接近甚至超過了“二本”分數線。填報新疆、雲南、西安、湖南等中西部地區高校的則寥寥無幾。

同樣,在第四批次的錄取中,省內文科19所院校、理科22所院校中各有18所院校一志願首輪投檔生源充足,個別院校一志願上線人數甚至超過計畫數一倍有餘。位於北京、上海的院校第一志願生源幾乎全線爆滿。但同樣文科有19所院校、理科有17所院校第一志願線上填報人數為“零”。

“也正因為此,由於志願填報在區域之間、專業之間分布的不平衡,導致在正常的招生環節中無法完成計畫,不得不進入補報環節。”浙江教育考試院相關負責人認為。

杭州一位考生家長的話或許有一定的代表性:“誰也不願意孩子去不發達地區受苦,何況,如果去了內地,以後要回來找工作就難了。而東部地區條件好,機會多,以後就業環境也好。”

“發揮不好,上不了理想的院校寧願復讀。”採訪中,不少家長和考生認為。一位家長說,如果上不了理想的院校就可能意味著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二十多年的辛勤苦讀就可能等於白費。“與其畢業以後連工作都找不到,還不如現在早做準備。”

正陪同女兒諮詢補報志願的家長認為,現在的大學教育太死板,又不太符合社會需求,形成一種非常不合理的現象:當年聯考相差僅幾分的同學,三五年後的人生際遇截然不同,而且隨著歲月增長這種差距可能越來越大。“要解決這個問題,先得從改變‘一填定終身’入手。”

“考生在擇校時眼光要放得長遠一些,不可盲目跟風,也不要輕言放棄。”張江琳認為,現在中西部和農村提供的就業崗位遠遠多於東部沿海城市,一些專科類的高級專業人員就業狀況甚至比本科生還好。同時,所謂的熱門和冷門專業也是逐年變化的,任何一個類型的專業人才社會需求量都是有限度的,到一定程度就會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