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題技巧

 筆試是我國公務員考試的一項重要內容。它要求考生在規定的時間內用筆墨文字解答有關問題,目的是檢測應試者是否具備崗位或職位所要求的政治素質、政策水平,以及其文化和專業知識水平、寫作能力和思維能力等。我國公務員考試中的筆試是一種選拔考試。它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區分應試者在能力、知識等方面的一些相對差異,並對應試者各方面的素質或水平作出比較客觀的評價,從而為人員的選拔提供基本的依據。
  我國公務員制度規定,任何人要想進入國家公務員隊伍,必須首先順利地通過筆試這一關口。為了能夠在這場激烈的競爭中取勝,踏踏實實地進行備考固然重要,但是,除此之外還應該掌握一些必要的應試技巧,它將給你提供巨大的幫助。
  一、輔助技巧
  在考試過程中,輔助技巧雖然並不直接指導應試者對具體試題進行解答。但是,它能夠在一定程式上使考生的解答過程變得更加順暢,有助於防止和克服人為的疏忽或失誤對考試產生的消極影響。因此,它應該受到每一位應試者應有的重視。這些輔助技巧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備齊應試所需物品
  (二)熟悉考場環境與考場規則
  (三)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況
  總之,考和在走入考場的時候要做到心情愉悅,精力充沛,懷著必勝信念去接受競爭的挑戰。
  二、客觀性試題的解答技巧
  客觀性試題是指判分客觀的試題。其特點在於試題本身的答案是固定的,考生只能機械應答,而且不必採用何種方式進行閱卷評分,評閱者的主觀意識都不會對考生的實際成績產生影響。這種試題內容單一,題量較大,覆蓋面也很廣,能有效地測試學生對於基本事實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考生的理解和思考等基本的能力。由於作答方式簡單,應試者在解答過程中雖然投入了較多的時間和精力,但最後所提供的只是作答結果,具體思考過程的信息沒有反映出來。此外,考生在解答過程中作偽的可能性較大,因為他在不確知正確信息的情況下可以通過猜測或其它舞弊的方式來作答。
  客觀性試題一般採用的題型是選擇題、填空題、判斷題和改錯題等。在很多情況下,判斷題與改錯題合二為一,考生在解答時既要判別命題的正誤,又要對此加以改正。因此,在後面論述各種題型的應答技巧時,將把這兩種題型合併在一起進行處理。為了論述的方便,我們對不同的題型及其應試技巧將分別述說。
  (一)選擇題的解答技巧
  選擇題是客觀性試題中使用最廣泛、形式最靈活的一種試題。它的創製與套用,是考試題型方面的一次重大變革。表現為它不僅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測試角度和手段,同時也由於標準化考試模式的推行而使評卷方式等發生了較大程度的變化。電腦技術在考試流程中的套用,便是一個非常突出的標誌。
  選擇題一般由一個題乾、一個或幾個正確答案以及一個或幾個分心答案構成。題乾的功能在於向考生展示質問內容的內涵,要求文字精煉、準確,並且意思表示沒有歧義,而所給出的答案是正確答案與錯誤答案的混合,兩者之間具有一定的甚至高度的相似性,其目的是為了鑑別考生認識能力和水平的差異。應試者稍有疏忽,便會導致失誤。因而要求考生認真細心地對待。
  選擇題的類型主要是單選題、復選題和雙選題這三種。其中前兩種類型在當前我國公務員錄用考試中套用較為廣泛。由於是採用機器閱卷,考生在解答選擇題時,對正確選項符號的塗抹一定要嚴格、規範,做到用力輕重適度,顏色深淺適中,特別應注意不要將答卷卡弄髒或弄破,也不能隨意摺疊,以免造成機器誤判或漏判,從而影響最後結果,此外,考生在解答時還要注意使試題序號同答卷中的序號一一對應,以免將上一道試題的答案標記在下一道試題的答題序號上,進而導致一系列的對應錯誤。在解答試題時,考生一定要先看清試卷上的題號,然後再在答捲紙上找出相應的題號,按照規定的要求將正確的選項符號塗黑,同時還必須避免反覆塗改,選項模糊,容易導致判卷錯誤。
  對於選擇題的解答,考生不僅需要具備紮實的知識基礎和較強的判斷分析能力,同時還應該掌握一些切實可行的、比較科學的方法。在解答過程中,經常被考生所採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淘汰法
  這種方法最適用於單項選擇題的解答。為了真實地考察應試者掌握知識的準確程度及其分析判斷能力,每一道試題一般都附有幾個可供選擇的項目,而且起碼有兩個選擇項彼此之間非常相似,其目的是給考生的作答施加干擾,它們帶有很大的迷惑性。正確答案往往隱藏於其中。為了選出最合適的答案,考生首先應該仔細閱讀試題,搞清楚試題的測試要求和內容,然後逐次地審視每一個選擇項,並進行認真的分析,以判別每一個選擇項是否符合試題的要求。當確定一個選擇項不符合題意時,便將自己的注意力迅速地轉移到下一個選擇項,依次加以認定。假如第一個選擇項就是正確答案,那么後面的幾個選目便可忽略不看,這樣可以節省時間,但很多時候考生無法這么輕易地作出結論,需要逐個地仔細閱讀,通過比較和分析才能確定合適的選項。當然,在這個判別過程中,具體操作的方式是靈活多樣的。考生沒有必要機械地模仿上述做法。在實踐中,人們還經常運用去同存異的辦法。其做法是應試者在閱讀完試題內容和所有的選擇項後,根據題意確定一個選擇項為參照項,該選擇項同其它選擇項存在著比較明顯的特徵差異。然後將其它選擇項與之進行對比,把內容或特徵大致相同的項目去掉,而保留差別較大的選擇項。再將剩餘的選項進行比較,最後確定一個符合題意的正確答案。事實上,很多試題中都有個別的選項離題甚遠,一眼就可看出,因而整個判別過程會變得更為簡易。
  2.印象認定法
  印象認定法是指根據印象的深刻來選擇答案應試者在讀完一道試題的題乾和各項選擇項後,各選擇項對於考生大腦的刺激的強度是不同的。有的較強,有的較弱,其差別主要源於考生已有的知識背景。那些似曾熟悉的內容必然會在頭腦中最先形成正確選項的印象。考生往往便將此視為正確答案。印象認定法在一定程度上節省了解答時間。而且,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命中率還比較高。
  3.比較法
  這種方法的套用範圍較為廣泛,各種類型的選擇題都可以運用它來進行解答。正確答案往往經過各個選擇項之間或選擇項與題意要求的多次比較而得出。在解答單項選擇題時,應試者應將各選擇目同題意要求進行縱向比較,根據各自同題意要求差異的大小來確定最符合題意要求的答案。在解答多項選擇題時,則較為複雜一些。因為多項選擇題包含有多個正確的選項。這些選擇項同題意要求之間的差異都較小,有時甚至根本看不出來。這就要求考生在將選項同題意要求作了縱向比較之後,還要將前一比較過程中保留下來的選項進行橫向對比,最後確定符合要求的正確答案。經過縱向與橫向兩次對比之後,一般漏選或誤選的可能性較小。
  4.大膽猜測
  考生在解題過程中,當運用了其它各種方法都無法確定答案時,可以通過猜測來確立答案。雖然這種做法的準確性通常較低,但有時候也能夠成功。而且,考生還可避免在這中試題上過分深究,使自己的注意力和情緒不受影響。
  (二)填空題的解答技巧
  填空題也是我國公務員錄用考試的一種常用題類。就其結構來說,填空題由陳述不完整的句子構成。它依據測試目的的要求,有意略去試題內容中的某些成份,要求考生把所缺部分的正確答案填充到空白處。這些空白處可以是一處,也可是多處。
  填空題的作用主要在於測試考生對於知識掌握的準確程度和熟練程度以及理解能力。由於填空題所測試的內容往往是一些容易混淆和被人遺忘的東西,所以也具有一定的難度。為了能夠正確地作答,考生必須準確地記憶答案內容。同時在解答時要仔細閱讀題目,弄清題意,切忌粗心大意。必須先明確空白處應填寫答案。
  碰上連續設空的填空題時,應試者應更加仔細。這種試題在公務員錄用考試中也經常出現,其目的是檢驗考生對於某個事物的變化發展進程和規律,以及運行程式等的掌握情況。在試題內容中,隱含著一定的邏輯關係。這就要求考生必須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推理能力。答題時應嚴格遵循試題內容的內在邏輯關係,不可隨意改變邏輯次序。所填寫的答案不僅要與題目本身的內容相協調,而且彼此之間也不能前後衝突。答案填完以後,考生還應通讀一遍,務必使整體內容表述完整,各部分內容之間實現高度相容與協調。
  (三)判斷題的解答技巧
  判斷題是提出一個命題或論點,要求考生對其正確與否作出判斷。由於只有"正確"和"錯誤"兩種選擇,因此猜對機率高達50%。這類試題只能被用來考察一些低層次的認知目標,如應試者對較簡單知識或概念的了解和理解等。這種命題通常是一些比較重要的或有意義的概念、事實、原理或結論。無論是出題、應答,還是評判,相對於其它題型來說都更加容易。考生解答時,只需在指定的地方標出正誤符號即可。一般以答"對"表示應試者同意試題所表述的內容和意見,而答"錯"則意味著應試者持不贊同或反對的態度。這樣答題的確輕而易舉。但是,應試者也絕對不能因此而漫不輕心、粗心大意地對待,以免出現失誤。在判斷題的解答過程中,以下幾個方面值得應試者注意:
  1.結論必須明確,不可含糊或騎牆居中
  考試中判斷題的內容有簡繁之分,有的試題的詞字較少,意思明確、單一,沒有隱含的意思衝突或矛盾。考生在答題的時候,不會感到左右為難,因而能夠比較迅速地完成。而有些試題則詞字較多,語句很長,包含有很多各自可以獨立存在的內容。彼此藉助於關聯詞連線起來。由於試題表述意思較多,有的正確,有的不正確。當要求考生對這種試題進行判斷時,有些考生往往搖擺不定。因為他們只對整道試題中的某一層意思或某一部分持贊同態度其它部分則認為是錯誤的。在這種情況下,很多考生經常自作聰明地答了"既對也不對"。雖然事實正是這樣。但在答題時,這樣做是不符合要求的。應試者所作出的判斷,應該是針對試題的整體內容來說的。只要有一部分是錯誤的,整個試題便應被視為錯誤。這一點在任何時候都是毫不含糊的。
  2.分辨表現形式,確定解答思路
  判斷題的表現形式一般分為直接結論式或間接結論式兩種類型。間接結論式也叫推理式綜合表現式,其特點是是非項的陳述在前,應試者在作答時,必須先對是非項進行推理,然後才能得出結論。直接結論式與此相反。這種試題是非項的陳述本身就是一個判斷句。考生可對此直接進行判斷,無需經過推理便可作出結論。回憶、辨析、差別定義的思維路線是這種判斷題的解答思路。
  3.辨析設錯方式
  解答判斷題的關鍵,在於考生能否正確地找出或辨析試題的設錯方式。為了檢驗應試者對於知識的掌握情況,命題人員在編制試題時往往採用多種多樣的設錯方法和技巧。比較常見的有事實錯、前提錯、邏輯錯、隸屬關係錯以及概念使用、詞語表達方面的錯等等。事實錯是指某一命題所表述的意思違反了事實的真相,因而有誤。前提錯則是指某一命題的結論部分缺乏相應的前提,即從所給出的前提中無法推斷出命題中的結論。如,太陽只有白天才有,晚上太陽不存在。其它設錯方式的特點在此不再贅述。總之,應試者在解答時必須仔細辨析命題的設錯方式,以免被一些錯綜紛繁的干擾因素所迷惑。
  三、主觀性試題的解答技巧
  主觀性試題是相對客觀性試題而言的,它是指那些判分易於受到閱卷人員主觀因素影響的試題。這種試題一般只給出問題,考生對此進行自由回答,閱卷人員憑主觀經驗,根據應試者答案的正確性和完整性酌情打分。其優點是題量少,試題內容的綜合程度較高。能夠有效地測試應試者的理解、思考能力以及其它高層次的心智技能。應試者沒必要機械作答,在答題的過程中可以充分地發揮自己對於這個問題的看法或主張。因而,主觀性試題較客觀性試題更能反映出應試者的潛在素質與能力狀況同時,它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起到鼓勵學生培養和訓練自己的材料綜合能力與文字的組織表達能力。但是,主觀性試題的判分由於容易受閱卷人員主觀因素的影響,因而信度較低,此外,主觀性試題測試內容的範圍也比較狹窄。這些因素共同決定了主觀性試題具有不可克服的局限性。
  主觀性試題的常用題型主要有簡答題、論述題、分析題和作文題等。
  (一)簡答題的解答技巧
  簡答題是我國公務員錄用考試中的一種,常見題型。每一道簡答題一般是由一個直接問句構成,要求考生用適當的字詞、短語或句子對此作簡明扼要的回答。它不僅適合於考查應試者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簡單知識的記憶和理解,而且還可以用來測試考生分析,綜合和表達等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其不足之處在於,評分不夠客觀,同時也無法測試複雜的學習結果。
  由於簡答題需要考生自己提供答案,而且沒有任何其它的暗示,所以也比較難答。考生在答題時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辨別題型
  我國考試中簡答題的類型並非單一,而有簡答題與簡述題之分。兩者雖只有一字之差,但答題的要求卻有較大的不同。一般地說,簡答題的答題要求較低,考生只需幾個字或一兩句話便可解答。它可以被看成是填空題的一種變換。通常只能用來測試一些較低級的記憶或理解能力。簡述題則不同,它不是由一個直接陳述句構成的客觀性試題,而是主觀性試題。考生在作答時,只簡單地給出幾個內容要點是不夠的,必須闡述一些與此相關的內容和素材,同時加入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因此,這類試題除了考察了應試者低層次的記憶能力外,還從不同的角度對應試者高層次的理解和綜合判斷能力進行了測試。考生在作答之前,一定要分清試題的類型,然後按照不同的要求進行解答。
  2.要點突出、簡明扼要
  簡答題的解答應該緊緊圍繞著問題的中心點而進行,做到觀點鮮明,針對性強。一定要避免不著邊際的漫談。顧名思義,簡答題就是簡要地進行作答的試題。但很多考生對於這個問題的認識發生了偏向,往往在考試中將簡答題的答題規範與要求同論述題的解答要求混同起來,因而陷入了一個誤區,即認為簡答題的回答也越詳細越好。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一句話可以說清的事情往往被拆成好幾塊。洋洋灑灑千言,自以為會得到閱卷老師的賞識。其實,這種做法不僅浪費了自己寶貴的時間,同時也勞而無功。閱卷老師在評判試卷時是嚴格根據出現的知識點而給分的。出於主觀上的原因而多給紛的現象並不常見。因此,考生在解答時必須將答案的中心點簡明扼要地表述出來為此,首先必須明確試題的質問要求,然後大致規劃一個答題的順序及內容,以使對於問題的闡釋系統、連貫和完備。
  (二)論述題的解答技巧
  論述題的主觀性試題的典型代表。它通過向考生提出一些問題,然後讓考生運用自己的語言自由地進行擴展性回答,來測試考生的綜合分析與文字表達能力,以及思維創造能力等。由於論述題所占比重較大,且綜合程度高,因而往往能夠使學生相互之間的成績拉開差距。能力與知識的差異在這一部分得到特別明顯的顯示。大多數考生對此望而生畏。
  事實上,解答論述題並非真的那么可怕。只要掌握了基本的解答思路,加上紮實的知識基礎,應試者便能夠順利地進行解答。一般來說,解答論述題應該抓拄試題的中心議題,按照"是什麼"、"為什麼"和"怎么辦"的思路漸近深入地進行闡述。
  1.確立中心議題
  確立中文議題,明確試題的主旨或主題之所在,在解答論述題的首要環節,同時也是整個解答過程最為關鍵的步驟。試題的中心議題構成其內容的核心部分,具體的論述都是以此為基礎和中心而展開、進行的,因而它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在考試中,應試者在中心確立問題上一旦出現失誤,即對於試題主旨的把握不準確,導致曲解或誤解了題意。那么,即使論證得非常嚴密,文字表述也很流暢、優美、最終也只會是因為偏離題意而白費力氣,勞而無功。為了避免離題,考生在解答前一定要仔細推敲題意。對於試題的測試要求,亦即試題要求考生論述什麼,應試者應該做到心中有數,並使全文的論述緊緊圍繞著這箇中心議題而展開。
  2.辨別試題類型
  根據不同的標準,論述題可以劃分為許多類型。對於這一方面內容的詳細介紹,毫無疑問顯然不屬於這一部分的探討範圍。在此,我們只是對那些與應試者關係最為密切的類型作簡要介紹。主要有敘述式、說明式、評價式、分析式和批駁式這五種,這是依據作答方式要求的不同而劃分的。敘述式論述題要求較低,考生作答時只需把某一事實或原理詳細地記述下來;說明式論述題則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話對某一事件或原理進行解釋。運用所掌握的知識或對事物或人作出價值評定,是評論式論述題的重要特點。分析式論述題要求考生對某一現象進行分解,然後找出這些獨立的組成部分相互之間的內在關係。如,試分析資本主義的發展趨勢。考生在解答這道試題時,首先應該分別論述資本主義當前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等領域的狀況,然後找出這三者在本質屬性上的內在聯繫。只有這樣才有可能給出一個比較完備的答案。批駁式論述題在考試中也經常出現。這類試題要求應試者用某種觀點對試題所展示的觀點或立論進行反駁。
  題型不同,作答的方式也就有所不同。考生在考試中一定要看清試題類型之後,才可按相應的方式開始作答,切忌張冠李戴。
  3.確立論點
  中文議題及應答方式確定以後,考生接下來就要根據試題的中心議題來確立論點。論點是論文結構的支柱,就其內容來說,它實際上是對試題中心議題的分解,目的是為了能夠清楚、深入、全面地對這一議題進行闡述。在確立論點的時候,考生應該考慮到時間的許可程度,論點數量不宜過多,而且論點的安排也應有主次之分,儘量將重要的論點前置,不太重要的內容則放到後面敘述,以免把時間耗費在一些意義較小的內容上面。
  4.選擇論據
  如果將論點比作論文的骨骼的話,論據則是論文的血肉。論據是為說明或證明論點服務的。但是它是建立在論據的基礎之上的,沒有論據的支撐,論點就不可能存在或成立。論據是否充分、適當,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論文質量的好壞。因而,論據的選擇是論述題解答中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
  針對性是論據選擇的首要準則或要求。在考試過程中,應試者應從說明或證明論點的需要出發,選取那些能夠強化所提論點或對論點進行解釋和論證的材料作為論據,使這些論據能夠有效地為論點服務。由於考試時間有限,考生往往不可能將所有符合要求的材料都選擇進來。這就要求考生必須對所有的材料進行篩選,依據代表性的大小來選定取捨。最終只將那些最有代表性或最有說服力的材料作為自己的論據,而不是毫無選擇地堆砌材料。
  5.論證充分、全面
  應試者在具體論述過程中,要做到論證充分、全面。中心議題的內涵應該在應試者所提出的論點中得到完整的體現,而不能有所遺漏。而且,每一個論點也都應有充分的論據為基礎,論點應是對論據的正確概括和抽象。對於某一方面的闡述要注意說理的全面性,不能只是片面地予以闡述,更不能以偏概全。其次,在表述上要注意邏輯,內容之間不能相互矛盾或衝突,同時還應避免出現層次不清、語無倫次的現象。除此之外,還有一點值得應試者注意的是,在答題過程中一定要做到理論聯繫實際。對於任何論述題的解答都不能只是限於講空洞無物的大道理。這些部分是不可缺少的,但不是答案的全部。答案的內容還應該包括另一方面,也就是將所述理論來對現實事物作出解釋。這一點非常重要,它是論述題的一部分意義之所在,大多數論述題在這一方面都有要求。而且,從命題角度來講,論述題側重於對知識原理的分析和論證,而不是對於知識、原理的簡單敘述與介紹。在選材上一般也不死死地局限於教材,而是源於教材,但又高於教材。其理論或原理屬於教材的內容,但往往藉助於一些教材上沒有而在日常生活出現的事物反映出來.從而給考生提供了發揮自己綜合能力的條件。
  6.回應主題
  論文結束部分應是全文論述的概念和濃縮。考生在這裡套用簡潔的語言對全文的內容進行高度概括,以使論點更加突出。
  (三)案例分析題的解答技巧
  案例分析是一種綜合性較強的題目類型。它向考生提供一段背景材料,要求考生對此進行仔細閱讀和分析。然後運用某種基本原理和理論知識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或作出評價。這種試題不僅能夠考察應試者掌握知識的程度,而且還可以對考生理解、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綜合、分析等素質進行檢測。
  解答案例分析題,考生首先應該仔細閱讀背景材料。為了增強針對性,一個很好的辦法是帶著問題進行閱讀。即先看一下材料後面的問題,然後有意識地對背景材料中的相關部分作重點閱讀。案例分析考查的是考生對於某些原理或理論知識的掌握及靈活運用能力。試題中所提出的問題在給出的背景材料中是找不到完整的答案的,但是,材料中的某些文字總會直接或間接地給考生以某種暗示。考生捕捉這些信息的能力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答題的成敗。因而,在備考過程中,加強這方面能力的訓練是有著重要意義的。
  把握題意之後,緊接著就應該確立分析重點,同時還要考慮需要運用哪些理論知識或原理來進行分析。就其解題思路及具體分析過程中的要求來說,案例分析題的解答同論述題有著較大的相似之處。比如,兩者都要求圍繞著試題的中心內容來選取分析或誰所需的材料。在解答案例分析題時,考生必須緊扣案例事實來選擇原理或理論。因為案例分析題所要求考生回答的問題往往取自於背景材料描繪的情景,要得出正確的分析結論,離不開對背景材料進行審讀與提煉。
  此外,考生在確立分析的原理或理論知識時,也要有主次之分,切忌面面俱到,以免被一些細枝末節的事情或現象所困擾。原理的選用應該有較強的代表性,使之為重點內容的分析服務,從而提高答題的整體質量。
  最後還有一點需要指出的是,考生在答題過程中必須擺正自身的位置,注意把握自己所充當的角色,案例分析的背景材料所展示的情景或所揭示的某種事實只是為了向考生提供某些信息。它同考生沒有任何實際的聯繫。考生在作答時,不能將自己置於當事人的位置,而應以一個局外人的身份對此進行客觀地分析或評價。只有這樣,才能得出正確答案。
  (四)作文題的解答技巧
  作文題是我國公務員考試中的一項重要的內容。它是對應試者的邏輯思維、創造思維及書面表達等多方面能力進行測試的一種綜合性較強的試題。相對於其類型的試題來說,它所占的比重及應答難度都更大。因而,大多數考生對此都有一種恐懼心理。
  依據寫作要求的不同,作文題可分為命題作文和條件作文兩種。命題作文只給考生提供寫作題目,不附加任何背景資料和信息,要求考生根據自己對於題目的理解寫一篇文章。條件作文則通過提供文字背景資料或圖畫對考生的寫作提出某些要求,考生據此自擬題目或圍繞著給定的題目寫一篇自成體系的文章。
  我國公務員錄用考試中的作文題包含有這兩種類型。命題作文部分主要是要求考生依據一定的材料或圖畫寫一篇議論文或說明文。條件作文主要是公文寫作。對於公文寫作,後面將另作詳細介紹。在此我們談論的重點是考試中命題作文的解答。
  一般地說,在寫作命題作文時,考生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弄清題意
  命題作文的一個基本特點是給定題目,而且題目本身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議題。因而考生一般都能夠比較容易地抓住寫作的重心。但是,這並不意味著考生可以不對題目進行審察。仔細地體會題意仍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通過仔細審題確認了文章的主題之後,應試者需要對主題的內涵進行完全的分解,不可遺漏任何內容,以免寫作過程中出現偏差或失誤。
  2.論點新穎
  論點新穎的文章給人一種清新的感覺。一下子便能吸引閱卷人員的注意。而觀點平庸的文章往往不會受到人們的重視和注意。在確立文章論點的時候,考生應該仔細推敲,最好能夠使自己的論點具有一定的獨特性,區別於他人而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對同一主題進行闡述。這不僅可以增強文章的表達效果,而且還能夠給人們帶來一種耳目一新的感受,從而提高了閱卷人員的閱讀積極性。
  3.精選材料
  在命題作文中,考生依據給定的題目選取材料,有時往往感到局限太多。但是,絕對不能因此而胡亂拼湊,甚至將一些與作文主題無關的內容或材料也強扯進來。這樣做只會降低文章的格調,同時亦使其說服力大打折扣。材料的選取必須以表現主題的需要為依據。材料是為主題服務的,只有那些與主題有關,且能有力地說明、烘托或突出主題的材料,才屬於選擇的範圍。其它的材料則應該予以捨棄。同時,所選取的材料必須具有較強的代表性,即材料要能夠深刻地反映出主題的實質,只有這樣,文章才能夠具有較強的說服力,向人們展示出一些新鮮有力的結論。
  四、公文及其寫作技巧
  公文,就是公務文書,人們習慣上又稱之為檔案。是國家機構與其他社會組織在公務活動中為行使職權、實施管理而製作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規範體式的檔案。
  根據其套用範圍來劃分,公文可分為專用公文和通用公文兩大類。專用公文是指具有專門職能的領域和機關製作和使用的檔案或書面材料。如人民法院的判決書和裁定書等。而通用公文則是指通行於各類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等內部共同使用的檔案或書面材料。如通知、公函、指示等。公務員錄用考試中的公文寫作,實際上是指通用公文的寫作。其目的是考查應試者是否具備處理行政機關日常事務的能力和素質。
  (一)公文概述
  為了寫好公文,考生首先必須了解和掌握有關公文的一些基礎知識,這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公文的特點是由公文所承擔的任務所決定的。一般說來,公文具有以下特點:
  (1)公文由法定作者制發並具有法定的權威性。
  依法成立並能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職權和承擔義務的國家機構與其他機關是公文的法定作者。只有他們才享有製作和發布公文的權力。公文的法定作者在法定的職權範圍內根據公務處理的需要,以機關的名義或其法定代表人的名義,按照法定的程度直接制發公文。由於公文是國家機關行使職權的一種重要工具,它體現了制發者的意志與權力,並受到國家憲法和法律的保護,因而具有法定的權威性。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公文在法定的時間和範圍中能夠對受文者的行為產生強制性的影響具有約束力。其二,公文具有其他任何文獻形式都無法替代的憑證功能。
  (2)公文具有法定的現實執行效用
  公文是在現實的工作中形成和使用的,同時也是為推進社會生產及科學文化事業等現實工作服務的。它從其內容所針對的現實公務活動中產生,並且對該活動發揮直接指揮、制約和協調的效用。公文不僅是制發機關發布指令及向受文機關傳達決策意圖的重要工具,同時也是國家各級各類國家機關之間,以及機關與人民民眾之間溝通聯繫的基本形式和渠道。它在國家的管理活動中發揮著溝通、協調的執行效用。
  (3)公文具有規範的體式
  為了維護公文的權威性、嚴肅性、準確性及有效性,促進文書工作和機關工作效率的提高,國家對於公文的體式作了統一規定。公文的寫作必須嚴格遵照規範的體式來進行,不可自行其是。
  (4)履行法定的程式
  這主要是指公文的制發和生效要履行法定的程式或審批手續。其目的是為了確保公文的執行效用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一般性公文的制發,必須由機關領導人全面審核之後才可簽發。如果是幾個機關聯合發文,則公文的文稿必須經過各個機關或單位的負責人依次審核,履行完備的會簽手續。重要的規範性檔案還需報請上級機關審核或主管機關批准。此外,公文的收發也要嚴格遵照登記、分辦、擬辦、批辦、承辦、催辦這一處理程式進行。
  2.公文的用途
  公文的用途主要在於能夠逾越時空有效地記載、傳遞與存貯公務活動所需的信息,它是機關行使職能、實施管理的重要工具。以下幾個方面是其用途的具體體現:
  (1)上情下達。公文是傳達貫徹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和各項指令的工具和有效手段,在機關公務管理活動中發揮著領導與指導作用。
  (2)下情上達。公文是各級機關之間信息傳遞的載體。它不僅可以直到上情下達的作用,即把上級機關的決策意圖和指令傳達給下級機關,事實上還可以進行逆向信息反饋和傳遞,即下級機關藉助於公文使下情上達,將各種情況和問題及時地反映給上級機關,為上級機關制定決定提供依據。同時,這樣做也有利於對所發生的問題予以及時解決。
  (3)規範功能。在一定意義上說,公文是機關的書面代表。用以制定和發布行政法規和規章的公文,具有較強的法律效力。它在國家行政管理活動中發揮行為規範的作用,使得國家的各項管理活動中發揮行為規範的作用,使得國家的各項管理活動有法可依,有規可循,從而推進國家管理的法制化、規範化。
  (4)橫向溝通功能。在行使職權的過程中,各級機關需要相互聯繫、交流思想,以便實現各自行動的協調。公文是進行橫向溝通的最佳紐帶,因為它比語言、電話、會議等其他信息溝通的形式具有更強的精確性和權威性。
  (5)憑據功能。機關處理公務的所有信息,都通過公文而得以保存。它對機關各項管理活動的性質、狀態和過程等都作了詳細記錄,因而成為機關行使職權的依據和憑證。
  (6)教育功能。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公文不僅是國家方針、政策的傳遞手段,而且其本身就是國家方針、政策的內容,具有較強的政策性與理論性。因而既是推動社會主義建設的有效工具,同時也是啟發人們覺悟、提高人們認識水平,進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武器。
  3.要掌握公文的文體與格式
  公文的文體,是指公文的表達方式。在現實生活中,公文是得到較為廣泛使用的一種套用文體,實用性是其首要特徵。其次,由於公文是為解決實際問題而專門製作或發布的,因而其內容應該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全面的真實性。公文所傳遞的信息或指令必須能夠有助於問題的解決,而不能無的放矢。同時,公文還應該是對現實情況的正確反映。同其他套用文相比較而言,公文的文體具有自身的特殊屬性,即它被規定以現代漢語的書面形式(白話文)作為必須使用的符號系統,兼用說明、議論、敘述三種表達方式。
  為了保證公文的合法性,準確性和完整性,通用性,同時也為公文的處理、立卷和歸檔提供方便,國家對公文的格式作了統一規定。就其涵義來說,公文的格式是指公文的數據構成及對各數據項目的安排。公文的基本數據項目是指所有公文必須具備的項目或要素。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供選擇的數據項目,即依據公文文種、行文目的、閱讀對象等方面的需要而特別編制的項目。具體包括發文字號、簽發人標誌、主送機關、附屬檔案說明、附註、主題詞、抄送機關、印發說明、份號、密級、緊急程度、無正文說明和題注這十三項內容。
  對於數據項目的安排,必須嚴格遵守國家的統一規定。不可隨意打亂各個數據項目之間的次序。
  4.明確公文的行文規則
  公文的行為規則是指由國家制定的控制行文及行文方向、行文方式的有關規定。其目的在於保證公文得以迅速而準確地傳遞,從而儘快發揮其效用。任何機關在制發公文的過程中,都必須嚴格遵守公文的行文規則。
  公文的行文規則的內容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根據機關之間的工作關係準確行文
  (2)選擇適宜的行文方式,一般不得越級行文。因特殊情況需要越級行文時,一般應抄送越送的機關。
  (3)正確選擇主送機關和抄送機關。除普發性公文性,通常一件公文只選擇一個主送機關。主送機關過多,有可能延誤對於實際問題的處理。
  (4)堅持黨政分開的原則。黨、政機關應在各自的系統內發布公文。
  (5)聯合行文時,製作者應是"同級機關"。即聯合行文的機關必須級別層次相同或相近。
  (6)行文前必須對有關問題協商一致,否則一律不得各自按照自己的意見向下行文。
  (7)嚴格控制公文數量,簡化行為手段。公文的制發要堅持少而精的原則,同時儘量減少中間環節,以加快公文的傳送。
  (二)公文寫作要則
  對於公文一般知識的了解,是進行公文寫作的前提和基礎。但是,僅有這些是不夠的,考生還必須掌握公文寫作的基本要求和程式,以及寫作過程中的一些具體的操作方法與技巧,這些是公文寫作的技能基礎。
  1.公文寫作要則
  (1)符合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及有關規定,具備合法性。
  公文是國家機關行使職權的重要工具,同時也是傳達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及法律法規的重要載體。其內容必須符合黨的基本路線及國家的憲法和法律。只有這樣,公文的實際效用才會受到法律的保護。其次,公文的內容還應該同本系統、本機關主管業務方面的方針政策及各項重要規定保持一致,這些方針政策及各項規定的基本精神在公文內容中應該得到充分的體現。
  (2)實事求是,講求實效。
  公文的制發必須從現實生活的客觀需要出發,針對各種需要解決的問題而有的放矢地進行。不能搞形式主義和文牘主義,從而使公文泛濫。撰寫的公文必須為各種問題的解決提出切實可行的工作原則與方法。公文的內容也必須是對事物本來面目的忠實反映。因為公文是各級機關之間進行信息交流與溝通情況的重要手段,其功能的真正實現,必須以內容的全面真實為前提。內容的失真將會導致受文機關獲得片面甚至錯誤的認識,造成決策失誤,從而為我國的各項管理事業帶來極大的危害。
  此外,公文的寫作還應該注重時效。任何一件公文都只能在一定的時間範圍內發生效用,而且,隨著社會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公文有效的時間正變得越來越短,這就要求公文寫作必須注意把握時機,做到及時迅速。儘量使公文的制發與現實管理同步運行。以免降低或喪失公文應有的價值。
  (3)主題突出、結構完整、格式規範。
  檔案所要表達的主要問題或作者的主張是公文的主題。突出主題是公文寫作的基本要求,在寫作過程中,應該做到一文一事,中心明確,運用各種形式或手段使主題鮮明、顯目。應以主題為中心,合理安排公文的結構,使結構完整、緊湊,各種基本的數據項目無一缺失。此外,還要做到格式規範,符合國家統一規定。
  (4)用語簡潔通順,莊重嚴謹,樸實得體。
  特殊的套用目的決定了公文的語言表述也具有獨特的風格。一般來說,公文用語應該符合這幾個方面的要求,即簡潔通順,莊重嚴謹和樸實得體。
  公文在國家和社會的各項管理活動中的作用主要是傳遞信息和指令。其實用性的目的要求公文用語必須簡潔,即用比較精煉的文字將豐富的內容表達出來,使受文者一目了然,而不必在無謂的文字閱讀上花費時間和精力。為此,公文的寫作應該採取開門見山的方式,直接簡明地表述出發文意圖。切忌開篇即是大話套話,用一些華而不實的辭藻進行刻意宣染,無病呻呤。其次,公文還需通順,流利暢達,語詞與語句的組織與運用符合語法習慣邏輯,能夠準確地反映出某一事物內部諸要素或各事物間的邏輯聯繫,避免前後矛盾或同義反覆。
  莊重嚴謹是指公文用語必須端莊持重,周密確切。公文是各級機關行使職權的一種重要的輔助工具或手段,具有受到法律保護的較強的權威性和有效性,因而其行文必須格調嚴肅,用以表明製作者的嚴正立場和嚴肅態度。實際上這也是公文的執行效用得以發揮的一個重要條件。嚴謹則是對公文的結構及其語言表述的要求。為使受文者能夠完整清晰地了解公文內容,公文正文部分的結構應該做到嚴密有序,整體內容的布局與安排必須條理分明、層次清晰。在具體的寫作過程中,一般都要使用規範化的書面語言,所採用的語句和文字必須含意確定,不生歧義,以免導致受文者曲解發文者的真實意圖。
  最後,公文的語言還應樸實自然,通俗易懂,儘量避免生僻字及堆砌辭藻,要直接而鮮明地對作者的意圖予以表述。同時,公文的語言和語氣也要符合作者在特定社會關係中的地位及其職權範圍。除此之外,公文的行為目的及其所屬文體的特殊要求也對公文的語言具有規範和指導作用。那種無視社會環境需要的語言表述,在一定程度損害了公文效用。
  (三)公文寫作程式
  公文寫作程式是指寫作公文的過程或步驟。一般來說,它主要包括寫作前的準備、撰擬文稿、審核修改、簽發定稿這四個階段。
  (1)明確行文目的與要求
  每一件公文的制發都是有其具體目的的。為了確保公文的目的能夠得到實現,公文撰稿人在寫作之前對這些目的應該具有真正、深入的了解,以免無的放矢,文不對題。對此,撰稿人還要明確有關寫作的具體要求。因為,在公文寫作中,文章主題的確立、材料的取捨,以及表達方式的確定和文種的選擇都是以行文目的及行文要求為依據的。
  公文的行文目的是指公文制發者希望通過發布公文而實現的結果或某種狀態。行文要求則是指為實現這一結果或狀態而由製作者向受文者提出的有關公文的執行、答覆等事項的具體規定或願望。行文目的是公文的核心,檔案的內容都是為實現這一目的服務的。同時,公文的表達方式及文種的的選擇也要服從於實現行文目的需要。離開了行文目的,公文的內容、表達方式及文種的確定和選擇就失去了依據和意義,檔案自身也就因此而喪失了存在的價值。
  在現實管理活動中,公文的行文目的與要求一般是根據現實的需要而確定的。製作者依據機關領導的授意而行事.授意必須清晰具體、確定無疑。要明確交待檔案的收受對象、目的要求和主要內容。撰稿人要對機關領導的授意進行認真、細心地體會,並據此組織材料和寫作。
  (2)確立主題
  公文的主題是指公文在匯報工作、說明事物、闡明政策中所表述的基本觀點或主張,也就是公文的中心思想。從根本上來說,每一件行政公文的目的都是為反映某個問題,或依據一定的主張解決某個問題的。因而,公文的目的能否實現,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主題是否鮮明、正確。主題沒有得到鮮明正確表現的檔案是沒有任何實效的。它們不僅無法為受文者提供某些有益的認識,有時甚至還會適得其反,即增加了受文者對某一問題認識的不確定性,從而使他們迷惑不解、手足無措。
  現實生活中,有一部分公文的主題是根據機關領導的授意而確立的,還有一些公文的主題則是必須經過全面深入的調查研究才能確立。在確立主題的過程中,撰稿人最主要的任務是使主題具有高度的針對性,符合實際工作的需要,不僅有助於解決問題,同時還應便於受文者理解和執行。
  (3)選擇文種
  文種,也就是公文名稱。它是檔案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主要用以概括公文的性質、用途和作者的職權範圍以及行文目的。公文文種不僅決定著檔案的內容、結構及語言表述,同時也關係到公文的權威性和有效性。在撰寫公文之前,作者必須正確地選擇文種。
  選擇文種的依據主要以下四點:
  其一,遵循國家關於公文處理法規的有關文種的規定。我國法規規定的公文種類包括命令、決定、指示、公告、通知等,公文製作者應根據實際需要從中選取,而不能生造或錯用。
  其二,依據作者與主要受文者之間的工作關係選擇相應的文種。在選用文種時,如果不遵循機關之間的工作關係,在一定程度上會妨礙公文效用的發揮,嚴重的甚至會構成製作者的違法失職行為。
  根據作者與主要受文者之的工作關係選擇文種,要求撰稿人首先對這些關係有清楚的認識,以此來指導自己的行為。一般來說,當機關之間的關係不平等時,即是指導與被指導,領導與被領導的關係時,上級機關一般採用指導性、公布性的下行文種,如規定、決議、命令等,下級機關則使用陳述、申請性的上行文,往往採用商洽性文種,如函。呈請性或指令性的文種則不宜使用。
  其三,依據制發機關的職權範圍選用恰當的文種。
  在現實管理活動中,有一些公文文種對使用者有明確的限制條件。只有具備這些條件的機關才可以採取這些文種。如命令,它是一種領導性檔案,下級機關向上級機關行文或平行機關之間相互行文是不能夠使用的。同時,也決非一切處於領導地位的機關或組織都可使用。任何機關都必須嚴格按照自身的職權範圍行文,否則,所制發的公文一律無效。
  其四,依據行為目的選擇文種
  各機關應依據公文的行文目的及表現主題的需要來選用文種。所選議程應該有助於實現行為目的和行為要求,有助於使公文主題得到正確、鮮明表現。在上行文中,報告和請示在性質上比較相近,但在表現主題、表明行文目的和要求等方面的作用卻是不同的。報告可用於匯報工作、反映情況和提出建議,卻不能表現有關請示事項的工作匯報或情況反映。文種選擇不當,將會影響行文目的及行為要求的實現。
  (4)調查研究、收集材料
  材料對於公文寫作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它既要確立公文主題的基礎,同時又是表現主題的重要手段或工具。沒有材料的支持,公文的主題就無法有效地表達出來,並為受文者很好地理解和接受。
  在明確了行文目的與要求、選定公文文種之後,撰寫者便應該通過深入調查研究來收集和占有材料。收集材料是占有材料的基礎和前提,在收集過程中,材料的數量越大越好,要全面收集各種類型的材料。只有材料豐富、翔實,撰寫人才有可能準確的把握事物的來龍去脈及其發展規律和條件。從而使文章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及直接套用性。占有材料則是在廣泛收集材料的基礎上,經過認真分析或篩選而獲得、吸收有用材料。
  材料的來源除了現成的檔案資料外,主要的是撰寫人通過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所獲得的第一手材料。在調查研究過程中,作者應該注意防止或消除各種主觀因素的干擾。調查可採用會議、訪問、問卷等方式來進行。對於調查所獲得的資料,要進行認真的分析和整理,從中篩選出符合主題要求的材料,以求實現觀點與材料的統一。切忌盲目地堆砌材料,以免降低文章的說服力和有效性。
  (5)選擇恰當的表達方式
  說明、敘述、議論是公文常用的三種表達方式。在寫作之前,撰稿人需要根據公文的性質、行為目的與要求以及受文對象的實際狀況等因素,確定一種或幾種符合主題表現要求的表達方式。
  2.撰擬文稿
  必要的準備工作完成以後,撰擬文稿的工作便可以進行了。它包括安排結構、擬寫提綱、書定文稿三個步驟。
  (1)安排結構
  公文的結構即公文的組織構造,它是指公文的數據構成。在公文寫作中,安排結構的涵議是指具體確定公文的數據構成,同時對數據的表達次序、相互間的銜接酴以及正文開頭結尾的方式等進行籌劃。
  其一,確定公文數據構成
  為維護公文的權威性和有效性,公文的數據項目必須完整有效。各項數據的確立應以使公文發生效用的各種要求為依據,絕對不能把一切與有效實現行文目的無關的數據也強扯進來,數據的確立應該堅持少而精的原則,並且構成一個統一、完整的體系。
  為保證公文的質量,各項數據所表達的信息必須完整正確,使受文者能夠準確把握作者的意圖,同時消作思想認識上的不確定性。其次,數據項目的選擇也還應參照公文的具體情況而進行,不可生搬硬套。
  其二,確定正文的表述次序
  正文數據項目的次序安排一般需要撰稿人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靈活處理.例題的表述次序,可以使公文層次精晰、條理分明,同時也為受文者閱讀和理解公文提供方便.在現實生活中,有些公文依據事物發展的時間順序排列次序,其特點是以檔案所反映的客觀事物發展的時間順序為數據排列的主要線索。有些公文則按事物總體的各部分的性質及相互關係進行排列,也有的以事物構成要素的邏輯次序為線索。但是,不論採用何種方式,都必須考慮到不同文種的特點,並根據該文種反映信息的角度及方式進行排列。
  其三,安排好層次、段落間的銜接與轉換
  公文的層次及段落物銜接與轉換應該做到前後連貫,形成一個嚴密完整的有機整體。這一問題如何處理得當,不僅能夠使公文結構更加周密嚴謹,文風順暢通達,而且也有利於受文者閱讀和理解。
  具體銜接和轉換方式的選擇,應該視具體情況而定,儘量選取有效而又簡潔的形式。同時,恰當地運用各種關聯詞,使之有效而又簡潔的形式。同時,恰當地運用各種關聯詞,使之很好地發揮出承上啟下的作用,從而進一步維護和突出公文的整體性。
  其四,寫好開頭與結尾
  公文的開頭和結尾也是整篇內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們的表述是否恰當或有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對公文的質量產生影響。
  公文的開頭大都採取開門見山式,直接、平實是其顯著特點.就其具體的表現形式來說,主要包括以下幾種:以簡要文字交待制發公文的目的和根據;簡明揭示全文主題;概述有關制發公文的背景;闡明基本觀點,以提問的形式表達出公文的結論;表明批准、批轉、轉發執行的態度;表示賀意、敬意、謝意等。
  公文的結尾,又稱結語,其功能主要在於維護公文的完整性,加深受文者對正文的理解。具有簡練的特點。其形式也多種多樣,主要有:使用專用詞語,總結全文;對主題進行簡要概括或強調,以加深讀者的理解;再次強調行文目的或行為要求,發出號召,提出要求和希望;說明生效、施行時間或處罰措施等有關事項。
  (2)擬寫提綱
  提綱即指公文的寫作計畫。在動筆之前,撰寫人對全文的結構安排應有通盤考慮,據此對材料及各層次、段落的銜接與轉換作出恰當的安排。
  公文的提綱一般包括下述內容:公文標題;公文的開頭;公文正文的表述層次與各層次中的論點、論據與安數安排;各個層次、段落間的銜接、轉換、呼應;公文的結尾及其它數據項目。
  (3)書寫文稿
  公文提綱擬定之後,就可以據此寫作文稿。文稿應在各式規範的發文稿紙上形成,在寫作時,公文中的人名、地名、數字、引文必須準確;引用公文需先引標題;後引發文字號,日期應寫具體的年月日。此外,字跡要清晰規範,公文的結構層次也按統一規定書寫。
  3.審核修改
  對於初創文稿的審核和修改也是非常重要的。審核修改的步驟是:首先由撰寫者自己仔細推敲修改,對於重要的文稿則需提交組織討論或請示領導。領導核稿是最後一道關口。
  公文審核修改的內容主要是:文稿內容是否符合國家的法律、法規、政策;文字表述的準確性:文稿中所提工作原則、措施的可行性;書寫字跡及文稿格式的規範性等內容。
  4.簽發定稿
  簽發是指機關或組織的領導人在對文稿作出終審核准之後,批准正式定稿並予以簽署。這是公文生效的必經程式。它實際上是對文稿的一次全面核查。只有這項工作完成以後,公文才可發揮執行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