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責任主體的經濟學和法理分析

 一、單位負責人作為會計責任主體的現實意義。
(一)單位負責人作為會計責任主體,是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
在市場經濟中,會計作為一個重要的信息系統和管理工具,以其特殊的功能,在調節社會經濟關係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會計法》將會計責任主體規定為單位負責人,是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也與企業的主體地位和單位負責人的法定地位相適應的。
(二)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完整是單位負責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新《會計法》在四個方面加大了單位負責人對會計工作的責任:一是明確單位負責人必須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二是規定單位負責人必須在對外提供的財務會計報告上籤名並蓋章,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三是規定單位負責人必須保證會計機構、會計人員依法履行職責;四是對各單位會計工作中的違法行為,除追究直接責任人員的法律責任外,還要追究單位負責的責任。
(三)單位負責人作為會計責任主體,有助於提高單位負責人的自身素質。
單位負責人是企業的決策者和最高管理者,要科學地實現決策和管理,需要較高的綜合素質,不僅要有較強的組織領導能力,還必須懂經營、善管理、有能力為會計工作負責,這就對單位負責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單位負責人作為會計責任主體,有利於改善企業的決策和管理
現代企業制度下,由於企業的人流、物流、價值流、信息流,構成了企業管理的四大循環,又由於價值流是企業流程的主流,因此,作為信息系統的會計和價值管理的財務管理構成了現代企業管理的核心。在信息化、金融化和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以會計信息為核心的管理信息對企業的決策越來越重要。
(五)單位負責人作為會計責任主體,有利於企業轉換經營機制,強化內部控制制度
單位負責人作為企業法人, 其經營活動要對社會和法律負責;作為企業管理者,要對包括國有股東在內的所有股東負責。這就要求單位負責人對企業的會計行為負責,有義務有就企業的會計信息對社會和投資者負責。
(六)單位負責人作為會計責任主體,有利於分清責任,增強法制觀念
單位負責人應當充分認識自己在單位會計工作中的位置和職責,自覺增強法制觀念,切實擔負起法律賦予的職責,建立健全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和內部制約機制,明確會計工作相關人員的職責許可權、工作規程和紀律要求。有了健全的內控制度,企業管理就可以做到按章辦事,減少人為因素,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防範經營風險的發生 二、單位負責人作為會計責任主體的經濟學和法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