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職稱考試《中級會計實務》難點解析(1)

1.在企業的各種物資中,工程物資和特種儲備物資是否可以作為存貨核算? 

答:存貨是指企業在正常生產經營過程中持有以備出售的產成品或商品,或者為了出售仍然處在生產過程或提供勞務過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工程物資並不是為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銷售或耗用而儲備,它是為了建造固定資產而儲備的,用途不同,不能視為“存貨”核算。特種儲備物資不參加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周轉,並不是為企業銷售和耗用而儲備,屬於其他資產的核算範圍。 

2.學習存貨核算內容總感覺“材料成本差異”賬戶不好掌握,業務處理出錯較多,請老師歸納一下。 

答:首先,在學習中級會計實務(一)時:要理清各要素核算的一條主線:確認——計量——披露。存貨計量業務比較繁雜,在計量上既可按實際成本計價,也可按計畫成本計價,同時還要分別存貨取得業務、發出業務核算以及期末計價。 

(1)存貨按實際成本計價分成取得和發出業務核算。這種情況下(以材料為例),主要賬戶有“原材料”、“在途物資”-取得時以實際成本作為其人賬價值;發出時也反映材料的實際成本,但可以選取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移動平均法、後進先出法和個別計價法進行核算。 

(2)存貨按計畫成本計價也分成取得和發出業務核算。主要賬戶有“原材料”、“物資採購”和“材料成本差異”,這裡請考生重點注意這三個賬戶的內容及關係。“原材料”賬戶始終反映和記錄材料收髮結存的計畫成本,“物資採購”賬戶反映材料採購的實際成本,“材料成本差異”賬戶反映實際成本和計畫成本之間的差異。因此,在材料入庫和發出後的月末都要求結轉入庫材料的成本差異(反映入庫材料的實際成本與計畫成本存在的差異),以及汁算發出材料應分攤的成本差異,其結果是將發出材料的成本由計畫成本調整成實際成本。 

(3)賬務處理比較。入庫材料成本結轉的差異為:超支差異借記“材料成本差異”科目;節約差異反之。而月末發出材料應分攤的成本差異如為超支差異,則說明平時按計畫成本記人的發出材料成本比實際少,分攤差異時用藍字金額追加,記入“材料成本差異”賬戶貸方;如為節約差異,則說明平時按汁劃成本記人的發出材料成本比實際多,分攤差異時仍然記入“材料成本差異”賬戶貸方,但要用紅字金額沖銷。 

3.存貨採用後進先出法計價,在物價上漲的情況下,將會對企業期末存貨和利潤帶來什麼影響?如果在物價下降期間,將存貨的計價方法由原來的加權平均法改為先進先出法,對企業毛利、資產負債表上的存貨有何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