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會計中級資格考試試題及參考答案(二)

(5)計算2004年12月31日該生產線的可收回金額。
(6)計算2004年12月31日該生產線應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準備金額,並編制相應的會計分錄。
(7)計算2005年度該生產線改良前計提的折舊額。
(8)編制2005年6月30日該生產線轉入改良時的會計分錄。
(9)計算2005年8月20日改良工程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後該生產線的成本。
(10)計算2005年度該生產線改良後計提的折舊額。
(11)編制2006年4月30日該生產線抵償債務的會計分錄。
(答案中的金額單位用萬元表示)

2.太湖股份有限公司繫上市公司(以下簡稱太湖公司),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企業,適用的增值稅稅率為17%,所得稅稅率為33%,所得稅採用應付稅款法核算;除特別說明外,不考慮除增值稅、所得稅以外的其他相關稅費;所售資產均未計提減值準備。銷售商品均為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交易價格為公允價格;商品銷售價格均不含增值稅;商品銷售成本在確認銷售收入時逐筆結轉。太湖公司按照實現淨利潤的10%提取法定盈餘公積。
太湖公司2005年度所得稅彙算清繳於2006年2月28日完成。太湖公司2005年度財務會計報告經董事會批准於2006年4月25日對外報出,實際對外公布日為2006年4月30日。
太湖公司財務負責人在對2005年度財務會計報告進行覆核時,對2005年度的以下交易或事項的會計處理有疑問,其中,下述交易或事項中的(1)、(2)項於2006年2月26日發現,(3)、(4)、(5)項於2006年3月2日發現:
(1)1月1日,太湖公司與甲公司簽訂協定,採取以舊換新方式向甲公司銷售一批a商品,同時從甲公司收回一批同類舊商品作為原材料入庫。協定約定,a商品的銷售價格為300萬元,舊商品的回收價格為10萬元(不考慮增值稅),甲公司另向太湖公司支付341萬元。
1月6日,太湖公司根據協定發出a商品,開出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上註明的商品價格為300萬元,增值稅額為51萬元,並收到銀行存款341萬元;該批a商品的實際成本為150萬元;舊商品已驗收入庫。
太湖公司的會計處理如下:
借:銀行存款 341
貸:主營業務收入 29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51
借:主營業務成本 150
貸:庫存商品 150
(2)10月15日,太湖公司與乙公司簽訂契約,向乙公司銷售一批b產品。契約約定:該批b產品的銷售價格為400萬元,包括增值稅在內的b產品貨款分兩次等額收取;第一筆貨款於契約簽訂當日收取,第二筆貨款於交貨時收取。
10月15日,太湖公司收到第一筆貨款234萬元,並存入銀行;太湖公司尚未開出增值稅專用發票。該批b產品的成本估計為280萬元。至12月31日,太湖公司已經開始生產b產品但尚未完工,也未收到第二筆貨款。
太湖公司的會計處理如下:
借:銀行存款 234
貸:主營業務收入 2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34
借:主營業務成本 140
貸:庫存商品 140
(3)12月1日,太湖公司向丙公司銷售一批c商品,開出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上註明的銷售價格為100萬元,增值稅額為17萬元。為及時收回貨款,太湖公司給予丙公司的現金折扣條件為2/10,1/20,n/30(假定現金折扣按銷售價格計算)。該批c商品的實際成本為80萬元。至12月31日,太湖公司尚未收到銷售給丙公司的c商品貨款117萬元。
太湖公司的會計處理如下:
借:應收賬款 117
貸:主營業務收入 1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17
借:主營業務成本 80
貸:庫存商品 80
(4)12月1日,太湖公司與丁公司簽訂銷售契約,向丁公司銷售一批d商品。契約規定,d商品的銷售價格為500萬元(包括安裝費用);太湖公司負責d商品的安裝工作,且安裝工作是銷售契約的重要組成部分。
12月5日,太湖公司發出d商品,開出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上註明的d商品銷售價格為500萬元,增值稅額為85萬元,款項已收到並存入銀行。該批d商品的實際成本為350萬元。至12月31日,太湖公司的安裝工作尚未結束。
太湖公司的會計處理如下:
借:銀行存款 585
貸:主營業務收入 5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85
借:主營業務成本 350
貸:庫存商品 350
(5)12月1日,太湖公司與戊公司簽訂銷售契約,向戊公司銷售一批e商品。契約規定:e商品的銷售價格為700萬元,太湖公司於2006年4月30日以740萬元的價格購回該批e商品。
12月1日,太湖公司根據銷售契約發出e商品,開出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上註明的e商品銷售價格為700萬元,增值稅額為119萬元;款項已收到並存入銀行;該批e商品的實際成本為600萬元。
太湖公司的會計處理如下:
借:銀行存款 819
貸:主營業務收入 7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119
借:主營業務成本 600
貸:庫存商品 600
要求:
(1)逐項判斷上述交易或事項的會計處理是否正確(分別註明其序號)。
(2)對於其會計處理判斷為不正確的,編制相應的調整會計分錄(涉及“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盈餘公積——法定盈餘公積”、“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的調整會計分錄可合併編制)。
(3)計算填列利潤及利潤分配表相關項目的調整金額(調整表見答題紙第14頁)。
(“應交稅金”科目要求寫出明細科目及專欄名稱;答案中的金額單位用萬元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