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指南:加國大學申請之考慮因素

  每一年的大學申請是許多學生和父母的夢魘。特別是對於新移民父母和同學來說,更是不知所措。為了讓我們將來的高中畢業生以及父母們對申請大學有個更清楚的認識,我將從本集起,分幾集來介紹這方面的知識。要知道,除了讀書和考省試的成績,正確的申請大學的步驟和態度也是成功申請大學的必要條件,投機或者短視都是申請失敗的致命之舉。首先這一集,我們先看看申請大學需要考慮的因素,下一集我們研究一下申請程式。
因數一:university or college

  相比起其他社會上的體制,教育體制比較劃一,許多國家都因循國小、中學(可能分國中和高中兩階段)、大學、研究院這一系列進階過程,完成大學之後會獲得學士學位銜,有些國家以學分制運作,一般指四年里修畢120至160學分,有些學系可能會高達180學分;也有些國家開辦三年制學士學位課程。以加拿大而言,一般採用學分制,沒有以年份來限制學生就讀的進程,比方說,學生可以以全職時間來讀書,通常四年內讀完,又或者以部份時間 part-time 來讀,直至修畢所需學分為止。

  至於大專,是指高中以上的非學位課程,由短期證書至橫跨數年的文憑課程都有,讀完後並不會獲得頒發學士學位銜。因此,學生在決定升學時,要先了解自己的取向,假如希望繼續就讀碩士學位以至博士學位的話,學生一定要選擇升讀學士學位課程。我在這裡順帶一提,雖然加拿大很多大學都是學分制,但有些中部的大學也頒發只得90學分的學位,學生拿著該大學學位去申請研究院的時候,可能會被拒諸門外,或被要求補修至120學分才獲得承認,大家選擇學校和學位課程時,要特別注意這些看似不重要的分別,切莫貪快貪短時間畢業。

  因數二:選擇科系

  申請大學除了選擇就讀哪一所大學之外,務必也要選擇主修志願。以我的輔導經驗,可以把考慮因素歸納成三項:興趣、就業前景、個人能力。

  在大學裡,最普遍的科系分類是文科、理科、社會科、工科、商科、藝術科等。文科包含文學、歷史、哲學等主修科系;理科包含物理、化學、生物等;社會科系包括人類學系、社會學系、社工、心理學等;工科指工程系、建築系等科系;商科顧名思義是會計、管理、市場行銷等;至於藝術科包括視覺藝術、音樂、話劇、創作等科系。當然,這是最傳統的分類方法,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變化,也新增了一些新的科系,例如過去的四、五十年來,多了電腦工程科系,一些大學把它撥作理科,也有些把電腦科系編為工科。又例如本省卑詩大學剛宣布在 okanagan 新運作的校區,就把文科和理科歸納為同一學系,取名 faculty of arts and science ,希望培育出來的學生可以文理兼備。

  興趣最容易主導學生的主修科系選擇,每個人的興趣不同,選擇就讀的方向也不同。學生最重要是先要了解和確立自己的興趣,跟據以上的分類作出取捨, 然後再研究科系裡面的內容和學分分布,落實要選哪一門主修科。

  華人子弟很多時也把就業前景放在考慮之列,我個人並不反對,雖然上大學以做學問為主,讀完書假如沒有打算繼續上研究院的學生,畢竟也要投身社會工作。社會結構和經濟的轉變,會令到不同科系在不同時間變得冷門或熱門,最重要是選擇前多看資料分析、多向不同人士詢問意見,很多時候,大學裡該科系的入學輔導員和畢業生是這方面有效的資源,不妨向他們取經。

  有些學生家裡做生意的,可能申請大學時也要考慮是否有責任子承父業,往家族生意的方向選取。另外,在加拿大獨有的移民環境裡,移民子弟可能完成學業之後會回流到原居地發展,申請大學時便要考慮原居地的就業情況,而不是加拿大的經濟運作了。

  最後,個人的能力也很重要,你可以對音樂很有興趣,但假如你只喜歡聽,而在學習過程成績並不理想的話,倒不如選一個科系會令你讀起來更加得心應手的,否則學習時事倍功半,成績強差人意,那種滋味並不好受。當然,有志者事竟成,我在這裡只是提供一些申請大學時的參考因素。

  除主修科外,很多大學都允許副修的安排,有時興趣往往也可以在副修的情況下得到滿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