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設計輔導:風格的創造——地方風格與室內設計

  隨著經濟和文化的飛躍和發展,人類已進入用美的尺度重新建造美的生活空間和居住環境的時代。建築設施自早期的量身訂做發展至今為大眾化的普及商品,如大廈(集合住宅)、公寓、別墅以及商務住宅(serviced apartment)等,無一不是房地產商品潮流的市場產品。在這種產品生產過程中,將原本屬於完整工作團隊的成員,逐漸配合市場運作的需要,分類為建築設計、室內設計、庭園景觀設計、家具或生財器具設計…等中下游專業領域,再因各工程項目需求的不同,進行各種需求整合,這就是目前市場上專業工作的一種現象。而在這種現象需求中,作業程式在這裡就顯得非常重要,因為它就是建立功能與風格的先行架構。
  首先,方案中的概念(concept)主導項目的方向,才進入整體概念計畫(master plan),或初步設計(schematic design),而功能(function)與風格(style)建立或創造,就是在本階段來完成和確認的。功能的規劃是依據使用需求及未來發展來設定的,如住宅的使用年期與家庭成員的成長與生活方式的調整;各種不同功能的商業空間則按市場營運需求與永續經營的發展來考量,是比較偏「理性」和「需求」方面的規劃。而風格的設計是一種「感性」視覺表現,包括構成、造型、色彩和比例等,配合上功能的使用,延伸出「知性」的感覺和效應。
  在風格的設計方面,最近這30年來有幾段不同的變化和流風。60年代之前仍沿襲30年代的風格與設計方法,即以西方知名的建築師或設計師之個人風格強烈且完整,為達到總體規劃設計的細膩表現,一家事務所即包辦了大地、建築、庭園、室內裝修、家具及生財、照明燈具及布巾類(textile and linen)等,自構想、草案、設計及施工或製造詳圖,一系列的圖面和書面作業。70年代,因全球經濟復甦,建築事業蓬勃發展,住宅被大量需求,除特定的商業或特定功能空間外,而不特定的使用對象比例升高,室內設計工作被從整體作業團隊中獨立出來,而建築師的工作僅為建築空間計畫與外牆設計而已,後續的內部裝修設計作業由新的房東來決定,所謂室內設計工作才逐漸為一般社會大眾所熟知。這種室內設計的工作,除特定功能空間外,一般住宅之設計風格,受到歐美流行風格影響甚巨,即所謂的「現代主義」(modernism)與「新古典主義」(neo classical)的風格非常流行。而一般商業空間因為以商品行銷為主,在設計風格上常與建築外在風格迥異,獨立而行。但舊建築的再利用時,如歐洲巴洛克式或文藝復興式建築作為百貨公司或專業商場使用時,內外風格截然不同,但消費者或使用者也不以為意。但營運者在相關的動線設備使用上,就常有遷就運用,如電梯、機電配管等設備。尤其作為旅館使用時,與廚房、機房和消防等設備關係更為格格不入,但卻在裝修格調上風姿卓越,如上海的和平飯店一般。
  80’s年代,新興工業國家興起,已開發地區逐漸增多,國際信息交流頻繁,國際合作規劃設計的工作團隊漸漸增加,各種工作經驗也流通交換,而受傳統學院派影響的設計者也逐漸凋零,新的設計觀念與風格興起,個人風格受到尊重與喝采,庭園景觀設計也在整體工作中受到重視,它不再是建築的附屬品,它包含建築,且穿梭於室外與室內之間,建築只是它的一部份。開發中國家的設計師為趕上先進國家的設計水平,除自主的風格創造外,「借景」概念的運用也是可以創造「意象」風格的。如從藝術史的斷代風格中借用「主題」,而融會貫通的「借景」風格,在大型特定建築裝修設計上,常被運用。
  日本的安藤忠雄(tadao ando)就是以東方人內在的「禪宗」概念,發揮生態環境與自然結合的建築觀,受到國際設計界的肯定。貝聿銘(i. m. pei)的法國巴黎羅浮宮玻璃金字塔,日本茲賀縣miho美術館的設計,就是融合當地文化、自然環境與營運功能的整體設計,而創造出特有的風格;johan otto von spreckelsen規劃設計的新凱鏇門,在舊城市環境中,以「大門」的意境來表現,結合廣場多元使用功能,使建築產生「生命」,這就是以bio architecture的概念來執行與「人」的行為關係,而達到為「人」使用,並與環境結合的感性效果。
  在這個年代因經濟的發展,人類的觀念已經與國際接軌,產生地球村的概念,對於人類文明的珍惜與環境保護都開始發展,如同richard rogers建築師除以機械主義概念設計巴黎龐畢度藝術中心之外,在英國倫敦的商業區更新改造中,將舊有建築外牆保留,把新的建築建在後方,這種以保護舊有文明與新建設的開發融合在一起,並重視環境比例,開創新觀念。所以在80’s年代的規劃設計概念中,已經逐漸打破國界及地方籓籬,地方風格漸漸成為裝飾布置。貝聿銘在1997-86年設計的北京「香山飯店」,雖也採用了蘇州園林建築概念,但他配合營運功能與庭園布局,中國式的地方風格卻也被國際化的語彙所融化,使中國人可以感到似曾相識,也讓外國人覺得很「東方」,各有其遐思的空間。
  90,s年代以來,高科技的發展與高度工業化,生活緊張、步調緊湊,生活需求調節與簡化。國內的設計師逐漸成熟,其專業也成為社會的主流;而早期留學生都紛紛學成歸國,也加入建築與室內設計的工作行列,他們帶回新的觀念與新的國際語彙,和新的材料與施工方法,「簡約主義」(simplism)的觀念逐漸風行。配合高科技的發展,virtual reality(虛擬實境)的技術,也融入設計之中,也逐漸改變了社會的人際關係與兩性傳統觀念,在建築和室內設計的同時,須考慮回收永續現實的生活中,對生活設施的使用與互動,這是設計師必須嚴重考慮的當前話題。
  風格的設計在未來的21世紀中,仍然扮演著設計工作中最主要表現的手法與效果,但延續前述的潮流與社會經濟活動的需求,配合人類文明與高科技的發展趨勢和套用,將可達到另一種概念與形象的表現。
  在上述的風格概念中,並不區隔所謂室內設計、建築設計或景觀設計,因為它們是一整體的概念,相互貫穿與延續,在規劃的思考過程中,應有較為深廣的考量,而不是把自己的範疇圈起來,在狹隘的範圍內玩起「設計」的遊戲,這將在未來的工作效果與格局受到很大的拘束,尤其是對一個剛投入這的工作領域的年輕人是非常不利的。在未來的思考空間中,以地方概念為出發,融入與國際接軌的觀點,檢視整體方案,創造自己的風格,則在未來的設計領域中大處著眼、小處著手,融會多元的思考與環境生態觀念,可以達成設計的國際觀與永續的「經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