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中級經濟法考前串講及複習題(一)

    問題解答一

  1.提問:為什麼放棄現金折扣機會成本大於借款利率就享受折扣?放棄折扣成本的公式又作何理解?

  解答:如果不享受折扣,意味著採用商業信用籌資,籌資成本則等於放棄現金折扣成本,所以,為了降低籌資成本,如果放棄現金折扣機會成本大於借款利率,則企業就會選擇向銀行借款,而不會選擇放棄現金折扣,即會選擇享受折扣。

  “放棄現金折扣成本”的含義是,如果不在折扣期內付款(即放棄現金折扣)所要承擔的成本。其實,“放棄折扣成本的公式”就是一個計算借款年利率的問題,(信用期-折扣期)表示的是“延期付款天數”,也即“實際用款天數”;

  舉例說明如下:假如現金折扣條件是1/10,n/30,應付賬款總額為1000元,則:

  如果第10天付款,就享受折扣,只需付1000×(1-1%)=990(元);

  如果第30天付款,需要付全額1000元。

  相當於因為使用了這筆款(30-10)=20(天),需要支付(1000-990)=10(元)利息,這時的借款本金就是第10天付款的金額990元,因此,這筆借款的年利率為:

  10/990×(360÷20)

  =(1000×1%)÷[1000×(1-1%)]×360÷(30-10)

  =1%÷(1-1%)×360÷(30-10)

  =18.2%

  2.提問:“債券估價模型”和“債券發行價格”的計算公式有何區別?

  解答:兩者在不同的章節中出現,前者在第七章證券投資中出現,後者在第三章企業籌資方式中出現。

  第三章的“債券發行價格”計算公式是站在籌資人的角度計算為了籌集資金,債券發行價格定多高比較合適,因為如果發行價格太高,會導致很難發行;如果發行價格太低,發行方會受損失。債券發行價格=未來現金流出現值之和=各年支付的債券利息的現值+到期償還本金的現值;

  第七章的“債券估價模型”計算公式是站在投資人的角度計算的,實際上計算的是債券投資人能夠接受的“最高價格”。債券投資人能夠接受的最高價格=未來現金流入現值之和=各年債券利息流入的現值+到期收回本金(面值)的現值。只有計算得出債券投資人能夠接受的最高價格高於債券的市場價格,投資人才會購買該債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