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級經濟法》學習方法解析

   縱觀近幾年的會計職稱經濟法的題目,可以看出,他們的內容都有是教材上的內容,絕不會出一些教材上所沒有的題目。這些題目與教材的關係的表現無非有三種形式,一是教材上的原話,主要體現在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和判斷題;二是在對教材理解的基礎上所做的歸納,主要體現在簡答題(實際上這應當是比較難的題,因為你要想從教材中歸納出所要出的簡答題的要點是很困難的,簡答題一般是以要點記分的);三是在對教材上的有關內容理解的基礎上所做出的推斷,主要體現在計算題和綜合題,之所以稱為是“推斷”是因為現實中的情況是十分複雜的,所出的題目只是對現實中的複雜情況作最簡單的抽象,比如會計職稱法律(稅法除外)的考察只考察到,全國人大或常委會所制訂的法律,而沒有考察相應的司法解釋或行政法規。正因為是推斷,所以做這類題目,並不須要死記硬背,只須對有關的知識點理解即可。

改版式的會計職稱經濟法正是在對以上理解的基礎上,努力使之符合會計職稱經濟法的考試的需要。改版後的會計職稱經濟法有以下特徵:

1.要點化、邏輯化、系統化。

記憶是一切考試的基礎,在經濟法考試中,對經濟法規的記憶優為重要。在經濟法的記憶中,大家是否認為經濟法規那么多,根本沒有辦法記住,實際並沒有理解經濟法規定的相關含義,只要理解其含義,並且使之要點化、邏輯化並在此基礎上使之系統。這樣做,對細節的記憶也許效果不好,但是這首先從體系上作了一總的把握,在總體的基礎上才可更好的理解細節的概念。實際如果對法規的理解作到此地步,即可應付會計職稱考試的選擇題、判斷題,對計算題、簡答題、綜合題的解決有重大的幫助(要真正應付計算題、簡答題、綜合題還要對有關內容作重點掌握)。

要點化、邏輯化、系統化是新版會計職稱經濟法的核心,如契約的履行的規則,分為三點,一是未約定內容的確定, 二是涉及第三人的履行,三是契約履行中的抗辯權。

第一點又分為6點:(1)質量要求不明確的;(2)價款或者報酬不明確;(3)履行地點不明確;(4)履行期限不明確的;(5)履行方式不明確的;(6)履行費用的負擔不明確。

第二點分2點:(1)向第三人履行的契約;(2)由第三人履行的契約。

第三點可分為3點:(1)同時履行抗辯權;(2)後履行抗辯權;(3)不安抗辯權。這3種抗辯權又是按每種抗辯權的條件,適用情形,效力這三個方面的邏輯體系來展開。要點化是指每一講都是明確的(一)、(二)、(三)、1、2、3、①②③的要點來組織的,每一個要點之間存在著的邏輯關係。如上述例子中契約履行中的三點中的關係,以及每一點的(1)、(2)、(3)…之間的關係,這些關係之間的形成了嚴謹的邏輯體系。在學習中,要仔細研究這些邏輯關係,在研究的基礎上記憶這些內容,是一種比較便捷的記憶經濟法的複雜內容的有效方式。本文認為這對經濟法的學習將會有大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