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度會計職稱考試《中級經濟法》模擬試題-二-

2、中方甲公司與外方乙公司擬共同出資設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簡稱合營企業),協定規定: 
(1)合營各方投資總額900萬美元,成立合資企業的註冊資本為400萬美元。公司註冊資本中,外方投入60萬美元。 
(2)合營中方一次交清出資,外方分期出資。外方的第一期出資,自營業執照頒發之日起6個月內交清,外方的最後一期出資,自營業執照簽發之日起4年內繳清。 
(3)合營企業設立董事會,不設股東會,董事每屆任期四年。 
以上協定未能通過政府有關部門的審批,並要求予以改正,改正後方能設立合營企業。合營企業設立後,出現了以下問題: 
① 外方合營者未經中方合營者同意,決定將自己持有合營企業的股份轉讓給丙方。 
② 中方認為合營企業應設總會計師,但外方投資者不同意。 
③ 該公司共有7名董事,經董事長和a董事提議,召開臨時董事會,出席會議的董事共4人(含董事長)。會上一致同意修改合營企業的章程,並由出席會議的董事及列席會議的監事會主席簽字。中方股東認為此次董事會會議無效。 
(4)外方投資者提出將合營企業變更為中外合作經營企業,變更後外方合作者在前4年先行收回投資,每年固定收回投資12萬美元;該部分支出列入合作企業的每年生產成本。並規定合作期滿後,合作企業的固定資產歸甲方所有,但甲方合作者要給予外方合作者15萬元的殘值補償。 
要求:根據以上資料分析回答以下問題: 
(1)合營企業協定中有哪些內容不合符法律規定? 
(2)分析說明合營企業的爭議應如何解決?我國法律對這些爭議是如何規定的?  來源:
(3)外方投資者提出的變更為中外合作經營企業的條件是否合法? 
五、計算題 
(一)某企業屬於大連市以石油化工生產為主的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生產a、b、c、d四種產品,a、b、c三種產品適用17%的增值稅稅率,d適用產品13%的增值稅稅率,a產品適用45%的消費稅稅率,同時每箱還徵收消費稅0.2萬元,b、c兩產品均適用25%的消費稅稅率,d產品不交消費稅,2004年發生下列相關業務: 
1、1月20日為生產產品進口物資,海關完稅憑證註明,買價900萬元,關稅300萬元,增值稅204萬元。 
2、2月22日從小規模納稅人購進農業產品,買價200萬元,全部用於產品生產。 
3、3月9日為生產b產品購入甲材料,專用發票註明買價600萬元、增值稅102萬元,材料已領用,增值稅扣除憑證丟失。但運費發票未丟失,註明發生運費30萬元。 
4、3月27日購入無須安裝的設備一台,專用發票註明買價600萬元,增值稅102萬元。當月投入使用。 
5、4月16日購進乙材料,專用發票註明買價500萬,增值稅85萬元,其中40%的部分用於在建工種,60%用於產品生產。 
6、7月3日購入甲設備,專用發票註明買價400萬,增值稅68萬元,普通發票註明運費50萬元,8月份安裝完畢,投入使用。 
7、本年生產並出售a產品800箱,每箱含增值稅售價3.51萬元,另外,每箱代有關部門收取行業基金0.234萬元。 
8、甲設備投入生產後,生產的b產品有500套對外出售,每套含增值稅售價2.34萬元,300套在建工程領用,每套成本0.4萬元,200套送給社區服務中心。 
9、生產的c、d兩種產品對外出售,未能分開核算,含增值稅銷售收入936萬元。 
要求:根據以上資料分別計算:(1)本年允許抵扣的進項稅額;(2)本年銷項稅額;(3)本年應交增值稅;(4)本年應交消費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