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級會計資格《經濟法》考題及答案

一、單選題(本題共25題,每小題1分,共25分)
1.2004年3月,劉、關、張三人分別出資2萬元、2萬元、1萬元設立甲合夥企業,並約定按出資比例分配和分擔損益。8月,甲合夥企業為乙企業的借款提供擔保;12月因乙企業無償債能力,甲合夥企業承擔保證責任,為乙企業支付1萬元。12月底,劉提出退夥要求,關、張同意,經結算,甲合夥企業淨資產3萬元。根據《合夥企業法》的規定,應退還劉的財產數額是( )
a.2萬元 b.1.2萬元 c.1萬元 d.0.8萬元
答案:b
解析: 合夥企業的損益分配是以出資比例分配的,所以劉某在退貨的時候,應退還的財產數額是3×2/5=1.2萬元。 2.某股份有限公司共發行股份3000萬股,每股享有平等的表決權。公司擬召開股東大會對另一公司合併的事項作出決議。在股東大會表決時可能出現下列情形中,能使決議得以通過的是( )

a.出席大會的股東共持有2700萬股,其中持有1600萬股的股東同意
b.出席大會的股東共持有2400萬股,其中持有1200萬股的股東同意
c.出席大會的股東共持有1800萬股,其中持有1300萬股的股東同意
d.出席大會的股東共持有1500萬股,其中持有800萬股的股東同意
答案:c
解析:合併決議屬於股份有限公司的特別決議事項,需要經出席股東大會的股東所持表決權的2/3以上通過。
3.國內甲企業與外國乙投資者擬共同投資設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投資總額為300萬美元。根據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律制度的規定,該合營企業註冊資本至少應為( )萬美元
a.300 b.210 c.150 d.120
答案:b
解析:依據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的規定,合營企業的投資總額在300萬美元以下(含300萬美元)的,其註冊資本至少應占投資總額的7/10。
4.某中外合資經營企業的註冊資本總額為300萬美元,合營各方約定期繳付出資。根據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律制度的規定,該合營企業合營各方繳齊全部資本的期限是( )
a.自營業執照核發之日起1年內
b.自營業執照核發之日起2年內
c.自營業執照核發之日起3年內
d.自營業執照核發之日起5年內
答案:b
解析: 依據規定,投資總額為300萬美元的,其註冊資本至少是210萬美元,註冊資本在100萬美元以上、300萬美元以下的(含300萬美元),自營業執照核發之日起2年內,將資本全部繳齊。
5.根據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律制度的規定,下列有關中外合作經營企業組織形式和組織機構的表述中,正確的是( )
a.合作企業的組織形式均為有限責任公司
b.合作企業均應聯合管理委員會 
c.合作企業的負責人由主管部門任命
d.合作企業總經理負責企業日常經營管理工作
答案: d
解析: 合作企業的組織形式可以是有限責任公司,也可以是一種合夥關係;具備法人資格的合作企業,設立董事會,不具備法人資格的合作企業,設立聯合管理委員會;合作企業的負責人是董事長,是選舉產生的。
6.根據企業破產法律制度的規定,國有企業被宣告破產後,應由清算組接管破產企業,清算組對法定的機構負責並報告工作。該機構是( )
a.債僅人會議
b.人民法院
c.企業上級主管部門
d.破產企業職工代表大會
答案: b
解析: 根據企業破產法律制度的規定,國有企業被宣告破產後,應由清算組接管破產企業,清算組對人民法院負責並報告工作。
7.根據企業破產法律制度的規定,在破產程式中,有關當事人對人民法院作出的下列裁定,可以抗訴的是( )
a.駁回破產申請的裁定
b.宣告企業破產的裁定
c.認可破產財產分配方案的裁定
d.終結破產程式的裁定
答案: a
解析: 在破產程式中,對於“駁回破產申請的裁定”可以提起抗訴。
8.根據《票據法》的規定,匯票上可以記載非法定事項。下列各項中,屬於非法定記載事項的是( )
a.出票人簽章
b.出票地
c.付款地
d.簽發票據的用途
答案: d
解析: 依據《票據法》的規定,票據的出票人簽章屬於絕對應記載事項,出票地和付款地屬於相對應記載事項。
9.根據《票據法》的規定,下列關於匯票持票人行使票據追索權的表述中,不正確的是( ) 
  a.匯票到期被拒絕付款的,可以向出票人追索
b.匯票未到期付款人死亡的,可以向付款人的繼承人追索
c.匯票未到期承兌人破產的,可以向出票人追索
d.匯票到期承兌人逃匿的,可以向承兌人的前手追索
答案: b
解析: 被追索人包括出票人、背書人、承兌人和保證人。所以不能向付款人的繼承人追索。
10.根據證券法律制度的規定,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可暫停上市公司債券上市交易的情形是( )
a.公司因經濟糾紛被起訴
b.公司前一年發生虧損
c.公司未按公司債券摹集辦法履行義務
d.公司董事會成員組成發生重大變化
答案: c
解析: 公司債券上市交易後,公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決定暫停其公司債券上市交易:(1)公司有重大違法行為;(2)公司情況發生重大變化不符合公司債券上市條件;(3)公司債券所募集資金不按照審批機關批准的用途使用;(4)未按照公司債券募集辦法履行義務;(5)公司最近2年連續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