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級經濟基礎輔導:貨幣供求與均衡

一、貨幣需求來源:
㈠.貨幣需求與貨幣需求量
1. 貨幣需求:指經濟主體能夠並願意持有貨幣的行為。它是一種派生需求,派生於人們對商品的需求
2. 貨幣需求量:指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範圍內,經濟中各個部門需要持有貨幣的數量,即一定時期內經濟對貨幣的客觀需求量。
㈡.傳統貨幣數量說
1.費雪的現金交易數量說:mv = pt,其中,v,t穩定,反映的是貨幣量m決定物價水平p的理論
2.劍橋學派的現金餘額數量說:= k*y / m ,其中,k指人們的持幣量與支出總量的比例。該式也說明物價與貨幣價值的升降取決於貨幣量的變化
3.兩者關係:二者都認為商品價格和貨幣價值的升降取決於貨幣數量的變化,但劍橋方程式中的貨幣需求不僅包括交易貨幣,還包括貯藏貨幣(區別的關鍵所在)
㈢.凱恩斯的貨幣需求理論-流動性偏好論
1.三個動機:交易動機、預防動機、投機動機。前兩項構成交易性需求,後一項是投機需求
2.貨幣需求函式:l=l1(y)+l2(i),其中,l1(y)指交易性需求,是國民收入y的增函式;l2(i)指投機性需求,是利率的減函式
㈣.弗里德曼的現代貨幣數量說
1.影響需求的因素:財富總額、財富構成、金融資產的預期收益率、其他因素
2.貨幣需求函式:m/p = f(yp;w;im;ib;ie;dp/dt;u)

二、貨幣供給

㈠.貨幣供給與貨幣供應量
1.貨幣供給:指貨幣供給主體即現代經濟中的銀行向經濟主體供給貨幣以滿足其貨幣需求的行為
2.貨幣供應量:非銀行部門持有的貨幣資產數量,即流通中的貨幣數量
3.貨幣層次劃分原則:一般依據資產的流動性,即各種貨幣資產轉化為通貨或現實購買力的能力來劃分不同的貨幣層次,進而產生不同口徑的貨幣供應量
4.我國目前的貨幣層次劃分:
①m0=流通中現金
②m1=m0+銀行活期存款
③m2=m1+銀行體系的其他存款(主要是定期存款、儲蓄存款和財政存款等)
㈡.貨幣供給機制
1.中央銀行的信用創造貨幣機制:中央銀行利用自身掌握的貨幣發行權和信貸管理權,以運用信貸資金的需要,來創造信貸資金來源。信用創造貨幣的功能為中央銀行所掌握
2.商業銀行的擴張信用、創造派生存款機制:
①商業銀行具備在央行發行貨幣的基礎上擴張信用、創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②商業銀行信用擴張的約束機制:受到繳存中央銀行存款準備金的限制;受到提取現金數量的限制;受到企事業單位及社會公眾繳付稅款的限制
㈢.貨幣供給理論
1.凱恩斯學派:簡單乘數理論和固定係數理論
在假定基礎貨幣可以完全由中央銀行所控制、貨幣乘數的諸構成要素也至少在短期內是固定不變的基礎上,確立了m=b*k的貨幣供給模型。貨幣供應量是外生變數
2.新古典綜合學派:內生貨幣供應論
貨幣供應量是內生變數,不能由中央銀行完全控制
3.貨幣學派:單一規則
①主要體現在對通貨膨脹問題的分析方面,提出了控制貨幣供應量的"單一規則"
②單一規則的要點:公開宣布並長期堅持一固定不變的貨幣供應量增長率
4.新經濟自由主義:彈性區間論
  主張保持貨幣穩定,貨幣供給必須與商品供給相聯繫,將貨幣供應量增長率控制在一個彈性區間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