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版經濟師考試經濟基礎筆記(五)

五、經濟成長與經濟波動

考試目的

本章闡述了經濟成長的基本理論和經濟與社會發展戰略的問題。通過本章考試,使考生了解經濟成長和經濟發展的關係,熟悉經濟成長的影響因素和不同增長方式和我國的經濟與社會發展戰略。

考試內容

(一)經濟成長與決定經濟成長的因素

熟悉國內生產總值的含義;掌握經濟成長與經濟發展的含義和區別;熟悉經濟成長率的計算公式;掌握決定經濟成長的因素;熟悉和了解各種經濟成長模型的含義和內容。熟

悉經濟成長方式及其轉換的含義和內容。1. 經濟成長與經濟發展

國內生產總值(gdp)

經濟成長的含義: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的總產出與前期相比所實現的增長。

綠色gdp,強調在經濟成長過程中要注意環境的保護。

經濟發展的含義:經濟發展是一個比經濟成長含義更廣的概念。經濟發展既包括經濟成長,還包括伴隨經濟成長過程而出現的技術進步、結構最佳化、制度變遷、福利改善及人與自然之間關係的進一步和諧等方面的內容。

關係:經濟成長是經濟發展的前提、基礎和核心,沒有一定的經濟成長,就不會有經濟發展。

經濟成長率的計算公式:g(經濟成長率) = δyt(本年度經濟總量的增量)/yt-1(上年所實現的經濟總量)

用現行價格計算的gdp,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規模。

用不變價格計算的gdp,可以用來計算經濟成長速度。

2. 影響短期經濟成長的因素

在短期內,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成長主要取決於總需求的變化。

在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資源沒有被充分利用之前,即存在閒置資源的情況下,總需求的增加會拉動經濟成長。

相反,總需求的減少則會使經濟成長的速度放緩,嚴重時甚至會導致經濟出現負增長。

總需求包括:消費需求、投資需求、政府支出或政府需求、淨出口需求(正比變數)

消費需求、投資需求、淨出口需求被視為內生變數,即在經濟模型內部與其他經濟變數具有內在聯繫的變數。

消費需求的大小主要決定於消費者的可支配收入,被視為可支配收入的函式;

投資需求的大小主要決定於利率,被視為利率的函式;

淨出口需求的大小主要決定於國民收入和匯率,被視為國民收入和匯率的函式。

政府支出或政府需求,外生變數。

3. 影響長期經濟成長的因素

一個社會的長期經濟成長,常常受總供給方面的多種因素的影響。主要取決於:(1)生產要素的投入數量;(2)生產要素效率的提高

影響長期經濟成長的兩個基本的生產要素:勞動和資本。(正比)

勞動的數量:取決於勞動者的人數和勞動時間。在勞動時間不變的情況下,取決於人口的增長。

資本的數量:取決於資本積累,包括資本積累的規模和資本積累的速度,也包括引進外資的數量。

生產要素效率的提高,主要表現為勞動者素質的提高、以物質資本形態存在的機器設備的技術水平的提高以及勞動資本兩種要素結合方式的改進。影響生產要素效率高低的因素包括:

(1) 技術進步;

(2) 制度創新;

(3) 管理效率的提高;

(4) 人力資本的增進、知識的積累和教育的發展。

社會發展不同階段:在以手工勞動為基礎的傳統農業社會中,勞動是促進經濟成長的最重要的因素。人口的增長和勞動效率的提高,是經濟成長最基本、最重要的源泉。

工業化進程的初期,資本積累成為制約經濟成長的關鍵因素。

現代社會,科學技術成為第一生產力。

4. 經濟成長模型哈羅德——多馬模型:強調資本積累對經濟成長的促進作用

g(經濟成長率) = s(儲蓄率)/v(資本產出比率)

假定,資產產出比率不變,這時,一國的經濟成長率就取決於儲蓄率亦即資本積累率。

資本投資也就成為推動經濟成長的決定性因素。

索洛模型:強調技術進步對經濟成長的推動作用,認為技術進步是推動經濟成長的決定因素,並提出了測算技術進步對經濟成長推動作用的“余值法”。

g(經濟成長率)=αl(勞動增長率) + βk(資本增長率) + a(技術進步率)

α+β = 1 ,α、β分別表示勞動和資本對總產出(gdp)所作貢獻的比例,即貢獻權數,亦稱勞動產出彈性和資本產出彈性。

經濟含義:一個社會的經濟成長是由勞動和資本的增長及技術進步推動的。

用適當的方法估計出α、β值,便可以把技術進步率對經濟成長的貢獻作為“余值”計算出來。

a = g –αl - βk

5. 經濟成長方式及其轉換

(1) 粗放型經濟成長方式和集約型經濟成長方式

粗放型增長:指在生產要素效率不變的情況下,主要依靠增加要素投入數量而實現的經濟成長。

集約型增長:指在要素投入數量不變的情況下,主要依靠提高生產要素效率而實現的經濟成長。

(2) 經濟成長方式的選擇和轉換

經濟成長方式的選擇是與經濟發展的一定階段相聯繫的。

經濟發展初期,尤其是在工業化進程的初期,經濟成長一般以粗放型增長方式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