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好成功第一步—CPA新生如何選報考試課程

2006年cpa考試報名工作已於4月1日起在全國各地陸續展開,很多考生首先關心的是第一次報考什麼課程合適?第一次報考幾門課程合適?

的確,cpa考試的首選課程是非常重要的,它將決定兩個問題:報考者的自信和報考者的運氣。

怎么講?

報考者的自信決定於首選課程的考試成功,俗話說:開頭好就等於成功了一半。當第一門課程很順利過關後,我們的考生會自信心大增,會一鼓作氣,越考越有勁。早就有教育學者講過,自信在學習中發揮的作用很大,鼓勵一下,會突飛猛進;打擊一下,也許就灰心懈怠。誰都不想報考的第一門就遭受打擊。

報考者的運氣決定於報考課程的難易節奏,在cpa考試中早就有“大小年”之說。由於我們考試出題的主觀性強,導致每年的試題難度不均衡,造成一年難一年易的狀況。如果我們考生踏準了節奏,五門課程學起來就輕鬆一些,就是報考者的運氣會好些;反之就倒霉了,越考越糟糕。

如何確定自己的選報課程,還是要因人而異的。每個人的基礎不同,擅長專業不同,選課的方法也就不同了。

如果是會計專業考生,今年選會計和審計比較合理一些,會計,理解的東西多一些;審計,記憶的東西多一些。一理一文,搭配學習。同時,兩門又具有很強的關聯性。

但是,要特別提醒的是,這兩門課程也是歷年考生普遍懼怕的課程,對會計基礎要求高一些。我提出這樣的搭配,也許老考生會提出反對,覺得這是高風險搭配,今年的學習歷程有可能是死亡之旅。

其實,課程試題的難易是相對的。

從會計、審計課程近年的試題難度看,已經逐步找準了出題脈搏,會計課程的過關率基本維持在了10%左右,審計課程的過關率從02、03年的大起大落到04、05年的歸於平靜,過關率也回到了10%左右。這樣的過關率是符合上下意願的。有了這個標準參照,試題難度的起伏對出題者來講,就好把握了。對我們考生來講,按照這樣的難度要求去學習,也能做到有的放矢。真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推薦這種搭配的另外一個理由是:會計、審計課程學習內容在06年經歷著動盪不安,一方面會計、審計準則的大幅度變動,另一方面新出台的會計、審計大綱卻“按兵不動”,考生究竟何去何從。依我看,這對考生是有利的。每逢新舊交替之年,面題都會採用折中辦法,求同存異。如果考新內容,就會超綱;如果考舊內容,就失去現實意義。最後的考試重點就落到了新舊相“同”點。這等於將厚厚的教材削去了一部分,我們的考生豈不討巧了?!

如果不是會計專業考生,以上的巧也不是好討的。畢竟那兩科的難度是明擺著的。準備的時間需要長些。所以,我們應該從樹立信心的角度去選擇。財管和經濟法的搭配應該是不錯的,一難一易,一理一文。對會計基礎的要求不高,易於找到cpa考試的入口。從近四年的過關情況看,通過率略高於會計、審計,應該說難度適中。06年應該會維持這種狀態。

稅法與其他幾門課程相比,難度偏小一些,也比較好入門。但這門課程本身比較,05年的過關率偏高了,06年的試題難度應該在前一年基礎上有所加大,會有意識的將過關率降一降。

最後說說報考幾門合適。我認為兩種傾向都不要:一是只報考一門,這樣會加大以後年度的考試壓力和心理壓力;二是五門全報,這樣會分散精力,最終會顆粒無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