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分享:等學力考研經驗

  別人說同等學歷,一聲嘆息。我說同等學歷,鳳凰涅磐。 
我們屬於一個特殊的群體,一個被誤解和歧視包圍的群體,一個不知道明天在哪裡可是很執拗的在努力的群體,一個即使做出成績都會被一些人頑固輕視的群體。很久以前就有一個想法,專門為我們這些可愛而又可敬的群體中的考研人寫一篇貼子,跟據我自己的考研歷程,在認清我們的劣勢和優勢(是的,我們是有很多優勢的)的基礎上,整理出針對同等學歷考研的一套策略和方法,讓同路人可以在考研的路上走的更加順暢。6月27日下午兩點,拆開紅色的信封,1年多的漫長等待,應該屬於我的東西終於如期而至,我知道,兌現自己諾言的時候到了。
先說一下我的情況,大專,報考今年蘇州大學工科計算機,初試成績380,複試成績266(複試滿分300分,實際計算時50%計入總分)。無論初試還是複試,都是該系第一名,也是唯一總分超過500分的學生。考前完全沒有想到自己能夠考成這樣,我的目標一直是考上就好。所以當初看見這個成績,心裡更多的是驚訝而不是喜悅。事後想想,或許,我的方法被實踐證明是成功的,這也是我寫這篇文章的直接動機。這個動機就是,勤奮加上正確的方法,專科生和研究生的距離,其實並不遙遠。
學校的選擇
做為同等學歷考生,這是第一個要認真考慮的問題,因為給我們的選擇實在不多。在中國,對同等學歷考研報名的歧視還是比較普遍的,大多數學校羞羞答答的,招生簡章上擺出一系列變態條件,例如要通過本科自考x門(x通常>=8),發表論文x篇方有資格報名等等,這就基本上把大專生據之門外;更有少數學校面目猙獰,連這一小塊遮羞布也不肯穿,直接來一個非本科生不予報名,對學術隊伍純潔性的維護不可謂不徹底。然而天無絕人之路,願意給同等學歷一個機會的高等院校仍然有一些(就是簡章中規定:只要畢業兩年就可以報名的那些)。翻遍招生簡章,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特點,院校對大專生的限制基本是按照省份來劃分的,很多省的學校大專生是基本上無法考的,但是有那么幾個省,對同等學歷考研特別的寬容(不知道什麼原因),在省內的範圍基本上從上到下各種檔次的高等院校都沒有對大專報名的任何限制(除了要求畢業兩年),鮮有例外,提到它們的名字,我滿懷感激和尊敬:江蘇,湖南,四川等。這些不多的學校,基本上可以分成三個檔次:第一檔次是全國前20名之內的學校,比如南京大學,四川大學等;第二個檔次是211的院校(排名前100名的),比如蘇州大學,重慶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第三個檔次就是散落在各地可能當地人都沒怎么聽說過名字的學校。我不太建議大家報考第三個檔次的學校,因為公共課全國一樣,專業課難度二三兩個檔次的學校差不多(都很簡單),沒有什麼必要去考它們。同時我也不太建議同等學歷考生考第一個檔次的學校(基礎特彆強的巨牛除外),舉個例子,我曾經分析過南京大學和蘇州大學的歷年計算機專業課題目,南京大學是4 in 1,四門合在一起出題,而且每題都有相當難度,總共題目量也很大。蘇州大學是2 in 1,兩門合在一起出題,題量和難度都適中。我想就改捲尺度來說,也一定是南京大學的嚴格。這就要求本不占優勢的大專考生,如果想要考上南京大學,必須要多學兩門專業課,而且要多花很多的功夫在每門專業課上,這就使得我們本來薄弱的數學和英語更加沒有時間去補習,一來一去,考研成功率至少減少一半。我也知道南京大學不錯,但是如果花幾年時間都考不上,又有什麼意義。結合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我個人覺得第二檔次的學校是最佳選擇。最後要提醒大家的一點是,你初步選擇好了學校以後,最好了解一下這個學校對待大專考生的傳統,就是通過初試之後,復視成功的幾率有多大;或者往年研究生中有沒有大專考上的,這一點也很重要。
報考專業
在這個問題上同等學歷的考生是比較有優勢的,因為基本上都工作了兩年,對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有了更為清醒的認識。對於這一點我想說的是,適合自己而又有前途的專業是一輩子快樂和成功的基礎,以前是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現在的社會男女都怕入錯行,嫁不嫁錯到在其次,反正改嫁的機會很多。研究生幾乎是人生最後一次重新洗牌的機會,如果對本專業不感興趣不想發展的話,因為貪圖考試比較容易上手而去繼續選擇它是非常不明智的。事實上研究生專業課和公共課考試的難度係數差的很遠(如果你不去選擇全國前十名的學校),在感興趣的基礎上認真複習,很難說本專業的學生專業課就一定占優勢。我不是計算機的,專業課全靠自學,最後也有132分的進帳。去考研的專科生,都是有夢有激情的人,為什麼不讓這種激情延續一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