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2007會計職稱教材未到之前應如何複習

2007年的初、中級會計職稱考試目前報名已經結束。《考試大綱》於元月15日正式公布,目前教材暫未下發。面對會計法規、經濟法、稅收法規等一系列的變化與調整,2007年的會計職稱考試各科目教材將有怎樣的變化?應如何應對?就成為廣大考生急切盼望了解的問題。針對此類問題,小編特蒐集、整理了部分相關資料,供廣大考生參考:

《初級會計實務》

變化:2007年因受新準則的影響,初級會計實務考試大綱和考試教材都有較大的變動,會刪除部分章節內容,並會較大幅度的修訂相關章節內容,在一些會計處理上,新教材的表述和考生目前從事的會計實務有了較大改變。對考生而言,相當於難度提升了許多。

重點關註:對通用會計問題的複雜會計處理方法考試大綱也有意識地加以迴避,如長期股權投資的權益法、票據貼現的會計處理、固定資產等的減值的會計處理、現金流量表的編制等。

認識這一點,要求應試人員在應試過程中要注意掌握基本理論、基本知識,要善於抓住重點,準確分出輕重緩急,防止鑽牛角尖。

《中級會計實務》

變化:2007年對於參加中級會計職稱考試的考生來說比較特殊,由於明年要執行新的企業會計準則,相信將會一定程度影響2007年的大綱與教材從而影響2007年的中級會計實務的考試。

專家建議:

由於新準則中的有些內容比較難以理解的,對於大家來說將是學習的一個新難題;加之大家工作忙碌、學習時間難以保證,往往出現“報了名卻不能參加考試,參加考試卻也只是試試”等問題。

有選擇地跟蹤網路老師學習。由於老師研究並熟知歷年考試的重難點及考試規律,比如研究歷年考題會發現,有些知識點幾乎年年都要考到的,只不過變化題目類型及命題方式。

有一定量的題目訓練。由於中級會計實務的實務與技術性比較強,所以,建議大家掌握大綱及教材要求的知識點外,還要有一定量的題目訓練,題目不一定多但一定要典型,有代表性。

按自身程度選擇輔導班。在輔導課程選擇上要考慮自己的程度,程度不太好或非會計專業的考生可先參加基礎班學習之後再參加習題班衝刺班。

另外,建議考生可多參加網路課程學習。一是可以集中全國名師為您授課;二是學習不受時間限制;三可以在課後享受答疑等。

《經濟法》、《經濟法基礎》

變化:經濟法課程的內容預計改動比較大,這種變動主要來源於國家法律法規的補充與完善。2007年的經濟法教材一定會採用新的《公司法》和《證券法》,因此這兩個歷年考試的重點因為新內容的引入勢必成為重中之重,而且考試分值很可能會高於往年。

專家建議:

必須要閱讀教材。通過通讀、精讀和有重點地閱讀,並且在閱讀中,一定要重點掌握教材實例,這些實例往往會換一種題型或者換一個選項出現在考試真題中。

針對今年教材內容變動較大的特徵,參加考試輔導。授課教師的講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複習效率與效果;再次,根據自身學習方法的特點,進行必要的練習,一定要在模擬考試環境中給自己一次模擬考試。

強化記憶。經濟法的學習還強調實踐性學習、比較性學習和必要的記憶,對相關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找出異同點,勢必可以提高記憶的效率,在日常工作和休息中,有意識地注意一些教材所涉及的法律在實際中運用的實例,可以增強對法律條文的理解。

《財務管理》

變化:新的會計準則今年已經出台,為了配合《會計》等教材的變化,2007年《財務管理》和上年教材相比總的來說變化也較大,主要對教材有些章節進行了重新劃分並增加了一些新內容。由於今年教材變化較大,建議考生要用新教材來進行學習。

重點關註:在學習過程中需要重點理解和掌握,且在考試中占的分值比較高的章節主要包括:第三章證券市場理論、資產組合風險與收益;第六章3個槓桿與3個資金結構決策方法的綜合運用;第七章項目投資淨現金流量的確定,如何確定這個項目的折現率,以及多個投資的評價;第十二章企業財務的綜合分析指標與方法等。

專家建議:

制訂具體的學習計畫。建議採用“齊頭並進,有所側重”的原則來分配寶貴的學習時間。“有所側重”有兩層含義:(1)側重薄弱章節:前期側重理解性章節,如第3章、第6章、第7章,後期側重記憶章節,如第1章、第5章、第9章等;(2)側重當年新增、變化的內容,因為當年新增、變化的內容當年一般要考到,如第11章等。

教材至少看三遍。第一遍粗讀,不求甚解,只要求了解大概知識體系,對主要的內容快速瀏覽,做適當的標記;第二遍精讀,仔細閱讀教材各章節,適當選擇習題加以練習和鞏固主要知識點;第三遍,融會貫通,這一階段,一定要注意知識點的前後聯繫,應快速看書,尋找自己還未記牢的知識點,對其進行重點理解。

選擇典型的例題練習並熟悉近三年的考題。值得注意的是,千萬不要放棄書本,一味的搞題海戰術。只有弄懂教材,掌握了主要知識點,系統地掌握全書的內容,才能真正提高做題的速度和準確性。

提高一次性計算準確的能力。《財務管理》考試題量大、難度深,考的是知識點掌握的熟練程度和臨場應變能力。學員在平時做題時只給自己一次計算的機會,不要養成檢查的習慣,克服粗心的毛病,提高計算精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