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工程師遭遇“內熱外冷”

王小姐是中國五冶的一名工程技術人員,據她介紹,她所在的公司今年報考質量工程師的人數達到50餘人之多。而王小姐表示,她的部門沒有一個人擁有質量工程師的職稱。
今年6月25日在全國範圍內將第六次舉行質量工程師考試。記者從省質監局了解到,今年僅四川省報考質量工程師的人數就近千人。採訪中,對於已經舉辦五年的質量工程師考試,不少人表示根本還“不知道”、“不清楚”。五年的時間,這個國內通用、內容與國際接軌的質量評定考試,牆內開花卻遠沒能香至牆外。質量工程師能否真正承擔起培養質量管理人才的重任?我們所引進的種種質量管理模式究竟有多少“水土不服”?
寫實:質量工程師重新定位
我國產品質量的總體水平近年來有了較大提高。但是,與經濟發展要求和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有比較大的差距。中國企業許多產品檔次低、質量差、可靠性不高,抽查合格率較低,重大質量事故時有發生,部分企業質量保證能力較低是不能迴避的事實。
質量工程師的考試註冊制度最初開始美國。上世紀70年代以後,又陸續建立了質量技術員、質量檢驗員、質量可靠性工程師、質量審核員、軟體質量工程師、質量經理的考核註冊制度。從1982年開始,實行了質量人員的培訓制度。目前,在世界上19個國家和地區的30多個城市舉辦美國質量工程師的考試和發證。
2006年國家質檢總局下發的關於質量工程師考試安排也明確規定:質量人員持證上崗是獲得中國名牌產品、全國質量管理先進企業的重要條件,力求切實保證質量管理。將“質量工程師”與“名優企業”掛鈎,算是質量工程師在我國落地之後的一點“中國特色”了。有了這一硬性指標,企業無疑將全面重新考慮怎樣給“質量工程師”定位。
現狀:人才培養被忽略
質量工程師是人事部和國家質檢局對質量管理人才職稱的評定,以拒絕終身制、實行每3年重新註冊的形式突出特點,全面引進、借鑑美國等已開發國家質量工程師的考試註冊制度的管理模式。但由於“考評分開”,對質量工程師的評定完全屬於企業行為,而大部分川內中小型企業對“質量工程師”並不重視,將報考視為個人行為的不在少數。
“像五糧液、長虹這樣的大企業反而重視質量人才的多,每年都有不少員工前來報考。”省質監局業務二部專門從事四川省質量工程師報考、培訓工作的任先生如是說。但任先生也提出,恰恰也就是最需要質量管理人才的中小企業卻最忽略對質量工程師的培養,“川內大部分已經取得質量工程師職稱的質量管理人員,地位以及待遇並沒有明顯的改觀。”
癥結:質量管理缺乏特色
“質量管理是怎么都離不了的,這個工程師現在好像沒什麼實際的用處,相信總要升值的吧。”某企業質量部質量管理人員的說法倒是頗能代表相當一部分現在報考質量工程師的人們的心態。
記者在調查採訪中發現,我省有很多大型企業已經實現了質量管理體系的認證,但其質監員等專門從事質量管理的人員具備質量工程師資格的幾乎為零。中國五冶工程技術部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工程技術部屬於公司的質量管理專門部門,主要承擔著兩大職能,首先是掌握全國各地子公司和項目部的質量報表,著重了解項目工程的合格情況以及事故發生控制情況;其次就是組織各質監員學習國家相關標準以及規範。
在適應現代分工細化的大環境下,將企業質量管理工作細化是企業保證質量的一個明顯的趨勢和切實可行的方法。但另一個問題卻又凸現了出來:工程技術部組織各質檢員學習國家相關標準以及規範,但是這些質檢員所承擔的工作卻並非深入質量管理工作所有細節當中。同樣處在質量管理流程中真正從事生產工作的人員對質量管理卻鮮有明確的了解。
檢驗:質量管理是企業整體行為
在我省乃至於全國,企業存在的上述質量管理現象是司空見慣的,一方面這是我們傳統的管理思想決定的,另外,我們在接受國外先進的質量管理經驗、理念和思想的同時,放棄了很多環境和人文的東西。這就使得我們引進來的東西要么變形,要么就不適用。
一個質量管理流程無論經過怎樣的反覆修改和檢驗,都需要眾多工作崗位的參與。也就是說只要在一個企業中從事一定的工作,就是這個企業質量管理流程中的一環。而我們的企業總習慣企業質量管理的重任壓在質監員的身上,習慣的去事後監督,忽略其他人員在質量管理中的作用。即使是經過iso9000系列質量體系認證的企業,在提到質量管理時,依然會首先聯想到如何實現對質檢員得管理和培訓,而沒有談及企業質量管理所遵循的模式和特點。
專家:質量管理最終會完全進企業
記者在採訪中獲悉,全國通過質量工程師考試的僅有五萬餘人,而四川省獲得質量工程師職稱的僅占全國質量工程師職稱總人數的3.8%。省質監局業務二部任先生稱,對於川內的不少小企業來說,在迫於政策壓力下才組織員工前來報考。但可喜的是,不少中小企業已經逐漸認識到了質量工程師對於質量管理的重要作用。“從考試內容來看,質量工程師所宣傳的從源頭抓起,全面控制、管理的質量管理理念,對於提升企業質量管理水平絕對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任先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