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初級《經濟法基礎》考試大綱5

第五章 會計法律制度

[基本要求]

(一)掌握會計工作管理體制的有關內容

(二)掌握會計核算的一般要求、會計核算的內容、會計年度、記賬本位幣

(三)掌握會計機構的設定、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的任職資格、會計從業資格、會計人員迴避制度、會計職業道德、會計人員工作交接等內容。 
 
(四)熟悉違反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法律責任。

(五)熟悉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財產清查、會計檔案管理等法律規定。

(六)熟悉單位內部會計監督、政府監督和社會監督的關係和主要內容。

(七)熟悉代理記賬、總會計師、會計專業職務與會計專業技術資格、會計工作崗位設定的有關規定。

[考試內容]

第一節 會計工作管理體制

一、會計工作的主管部門

國務院財政部門主管全國的會計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會計工作。

二、會計制度的制定許可權

會計法律制度是指國家權力機關和行政機關制定的各種有關會計工作的規範性檔案的總稱,包括會計法律、會計行政法規和會計規章。

國家實行統一的會計制度。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由國務院財政部門根據《會計法》制定並公布;國務院有關部門對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有特殊要求的行業,依照《會計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制定具體辦法或者補充規定,報國務院財政部門審核批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可以依照《會計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制定軍隊實施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具體辦法,報國務院財政部門備案。

三、會計人員的管理

財政部門負責會計從業資格管理、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職務)管理、會計人員評優表彰、獎懲,以及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等。

四、單位內部的會計工作管理

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

第二節 會計核算

一、會計核算的一般要求

(一)依法建賬。

(二)根據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進行會計核算。

(三)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和完整。

(四)正確採用會計處理方法。

(五)正確使用會計記錄文字。

(六)使用電子計算機進行會計核算必須符合法律規定。

二、會計核算的內容

(一)款項和有價證券的收付。

(二)財物的收發、增減和使用。

(三)債權債務的發生和結算。

(四)資本、基金的增減。

(五)收入、支出、費用、成本的計算。

(六)財務成果的計算和處理。

(七)需要辦理會計手續、進行會計核算的其他事項。

三、會計年度

我國是以公曆年度為會計年度,即以每年公曆的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為一個會計年度。

四、記賬本位幣

會計核算以人民幣為記賬本位幣。經濟業務收支以人民幣以外的貨幣為主的單位,可以選定其中一種貨幣作為記賬本位幣,但是編報的財務會計報告應當折算為人民幣。

五、會計憑證和會計賬簿

(一)會計憑證

會計憑證分為原始憑證和記賬憑證兩種。

填制原始憑證、記賬憑證應當符合有關規定。

(二)會計賬簿

會計賬簿包括總賬、明細賬、日記賬和其他輔助性帳簿。

登記會計帳簿應當符合有關規定。

六、財務會計報告

財務會計報告是指單位對外提供的反映單位某一特定日期財務狀況和某一會計期間經營成果、現金流量的檔案。

(一)財務會計報告的構成

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按編制時間分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財務會計報告。

1.會計報表。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資產減值準備明細表、利潤分配表、股東權益增減變動表、分部報表、其他有關附表。

2.會計報表附註。

3.財務情況說明書。

(二)財務會計報告的編制要求和對外提供

各單位應當按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編制財務會計報告,並由單位負責人和主管會計工作的負責人、總會計師、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簽名並蓋章。

設定總會計師的企業,還應由總會計師簽名並蓋章。

財務會計報告須經註冊會計師審計的,企業應當將註冊會計師及其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審計報告隨同財務會計報告一併對外提供。

國有的和國有資產占控股地位或者占主導地位的大、型企業,應當至少每年1次向本企業的職工代表大會公布財務會計報告。

七、財產清查

在編制年度財務會計報告之前,應進行財產清查。

各單位應當定期將會計帳簿記錄與實物、款項及有關資料相互核對,保證會計帳簿記錄與實物及款項的實有數額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