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會計實務重點第三節

★★ 第三節 會計要素與會計等式
一、會計要素
(一)會計要素的概念:
按照會計對象核算還是太籠統,所以要對會計對象進行進一步的分類,則會計要素即是對會計對象的基本分類。是會計核算對象的具體化。
(二)反映財務狀況的會計要素:財務狀況即企業一定日期的資產狀況及權益狀況,權益情況又分為債權人權益和所有者權益,因此,反映財務狀況的會計要素有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三項。它是資金運動在某一時點的狀態,是相對靜止的狀況。
1.資產:①由於過去的交易事項形成:強調已往發生的交易或事項。未來預計簽訂的契約不是企業的資產。 ②由企業擁有或控制的資源:擁有:所有權;控制:指與該資產有關的風險和報酬轉移到企業。③該資源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能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才符合資產的定義,才能確認為企業的資產。
2.負債:過去的交易、事項形成的企業的現時義務。履行該義務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
3.所有者權益:指所有者在企業的資產中所享有的經濟利益。其金額是資產減去負債後的餘額。所有者權益包括四部分:實收資本、資本公積、盈餘公積、未分配利潤。
(三)反映經營成果的會計要素:
反映一定時期經營活動的最終成果,是資金的動態表現。其會計要素是收入、費用和利潤三項。
1.收入:企業銷售商品、提供勞務(修理勞務)及讓渡資產使用權(無形資產使用權的轉讓)等日常(排除營業外收入)活動中所形成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
2.費用:為取得以上三項收如而相應發生的費用,它是企業經濟利益的總流出。
  生產成本(製造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製造費用三個成本項目。
  期間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營業費用三項。
3.利潤:收入減去費用後的餘額,是一定期間的經營成果。包括:營業利潤、利潤總額、淨利潤按三部分內容。

二、會計等式:
(一)基本等式:反映企業一定日期財務狀況的等式,是靜態會計等式。即:
資產=權益
=負債+權益所有者權益
資產=負債+權益所有者權益 等式是編制資產負債表的基礎。 
(二)反映企業一定期間經營成果的等式,是動態等式。即:
收入-費用=利潤,它是編制利潤表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