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註冊會計師《經濟法》考試要點一

 前言

從歷年考試的命題方向分析,一般新增加或新修改的內容往往是考試重點,複習時應該引起重視。在2005年的教材中,《經濟法》科目幾乎每章都作了修改和調整,而且大部分都是重大修改和調整。

其中,可能涉及到考試的重大修改和調整有:第三章《國有資產管理法律制度》,依據《企業國有資產產權登記業務辦理規則》調整了“企業國有資產產權登記的內容”;依據《關於企業國有產權轉讓有關問題的通知》增加了“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第四章《公司法》,依據《企業名稱登記管理實施辦法》修改了“公司的登記管理”中設立登記的內容;依據《關於加強社會公眾股股東權益保護的若干規定》,調整了獨立董事制度的一些內容;根據《關於加強社會公眾股股東權益保護的若干規定》的規定,增加了上市公司須經全體股東大會表決通過的事項;第五章《外商投資企業法》,依據《外國投資者併購境內企業暫行規定》,增加了“外國投資者併購境內企業”;第七章《證券法》關於股票的發行,依據《關於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試行詢價制度》,增加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試行詢價制度”的規定;依據《關於規範上市公司實際控制權轉移行為有關問題的通知》修改了發行新股的規定;第八、第九章《契約法》修改了有關擔保的規定,並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契約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重寫了建設工程契約;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技術契約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重寫了技術契約的內容。第十三章《智慧財產權法》,依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侵犯智慧財產權刑事案件具體套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增加了多處法律責任的新規定,包括對侵犯著作權、專利權和註冊商標使用權的司法解釋和違法活動的處理。

另外,可能涉及到考試的局部調整有:第一章《經濟法基礎知識》,增加了判決和裁定的解釋和對比;第二章《企業法》對一些詞句和段落進行了刪改、第六章《企業破產法》對一些詞句和段落進行了調整;第十章《外匯管理法律制度》修改了個人外匯管理的有關內容;第十一章《支付結算法律制度》對人民幣銀行結算賬戶中的一些詞句和段落進行了調整。

從各章題型及題量分布來看,命題特點之一就是全面覆蓋了各章的內容,沒有哪一章能夠“倖免”,所以在複習時不要輕易放棄任何一章。每道主觀題考察兩章以上的內容(即跨章節綜合題),是近幾年的特點,給答題增加了一定的難度。

2005年考試題型應該仍然是由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判斷題、綜合題組成,各題型的分值不應該有大的變化。考試分數相對較高的章,即重點章應該有第四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十二章。其中第五章和第八章2004年考試雖然所占分數不多,但在複習時仍然要作為重點章對待;第十三章智慧財產權是2003年新增的內容,今年的複習應繼續引起重視。

第一章 經濟法基礎知識

(一)經濟法律關係

經濟法的三個基本構成要素:任何經濟法律關係都具有三個基本構成要素,即主體、內容和客體,這三個要素缺一不可。

1.主體。只有具有經濟法律關係主體資格的當事人,才能參與經濟法律關係,享受一定權利和承擔一定義務。主體資格的認可,一般採用法律規定一定條件或規定一定程式成立的方式予以確認。

2.內容。經濟法主體享有的經濟權利和承擔的經濟義務。

3.客體。經濟法主體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對象,包括物、經濟行為和智力成果。

經濟法律關係主體的範圍要熟悉。

(二)法律行為

1.法律行為的有效要件

(1)實質有效要件: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意思表示真實;不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

(2)形式有效要件:行為人進行某項特定的法律行為時,必須採用法律規定的特定形式。例如,仲裁必須要有仲裁協定。

注意:對於自然人而言,①無行為能力人進行的行為不具有法律效力;②限制行為能力人只能進行與其能力相當的法律行為;③完全行為能力人也只有在其權利能力範圍內,才具有相應的行為能力。

2.附條件和附期限的法律行為

對所附條件有要求:(1)是將來發生的事實,已發生的事實不能作為條件;(2)是不確定的事實;(3)是當事人任意選擇的事實,而非法定的事實;(4)是合法的事實;(5)所限制的是法律行為效力的發生或消滅。對所附期限有要求:所附期限是必然到來的事實。

3.無效民事行為

指欠缺法律行為的有效要件,行為人設立、變更和終止權利義務的內容不發生法律效力的行為。

《民法通則》對無效民事行為作了列舉性規定,共七種,要掌握。在考題中多次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