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稅易錯問題總結——《稅法一》

一、增值稅的出口退稅退的是該批貨物的進項稅

這一點應該是共識。

因為需要退的是出口以前已經繳納的增值稅之和(含出口環節本身應納的稅額),也就是出口企業的銷項稅,但出口環節免稅,應該退的就是出口以前環節(不含出口環節)已經繳納的增值稅之和,也就是出口企業的進項稅。

  二、兩個假設:出口貨物的稅率等於退稅率、無免稅購進的原材料。

  1、基本公式為:本期應納稅額=當期內銷貨物的銷項稅額-當期全部的進項稅額-上期留抵稅額

=當期內銷貨物的銷項稅額-(當期內銷及庫存貨物的進項稅額+當期出口貨物的進項稅額)-上期留抵稅額

=(當期內銷貨物的銷項稅額-當期內銷及庫存貨物的進項稅額-上期留抵稅額)-當期出口貨物的進項稅額

=當期內銷貨物的應納稅額-當期出口貨物的進項稅額

因為:增值稅出口退稅退的是出口企業的進項稅,所以上述公式繼續

=當期內銷貨物的應納稅額-當期應退稅額

此時,就是一個互相抵消的過程。如果應納稅30000元,應退稅20000元,則互相抵消後應納稅10000元,應納稅額大於零,不退稅。如果應納稅額30000元,應退稅35000元,則互相抵消後應納稅-5000元,應納稅額小於零,應退稅5000元。

所以,稅法規定:應納稅額小於零時才予以退稅。因為在應納稅額大於零時,國家其實已經退過稅了——————-以抵減內銷貨物應納稅額的形式。

結論:“抵”是退的一種形式!

  2、應納稅額小於零的兩種原因分析

值得注意的的是,上述所舉的例子僅是當期應納稅額小於零的一種情況。即內銷貨物的應納稅額大於零,卻小於出口貨物的進項稅額。此時的應納稅額就是抵減後的實際應退稅額!

另一種可能是:內銷貨物的應納稅額本身就是小於零的,當期的應納稅額一定小於零,且等於內銷貨物的應納稅額與出口貨物的進項稅額之和。此時,再按照當期應納稅額退稅就會多退稅————-因為要退的是出口貨物的進項而不是內銷貨物的進項。那末應該如何處理呢?此時就需要免抵退稅額出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