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稅務師考試綜合指導:稅收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

 稅收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是衡量稅收分配的相對規模和一國稅收負擔水平的指標之一。從世界各國的情況看,由於多種原因,稅收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各不相同,而且,同一國家在不同歷史時期和發展階段,該比重也有很大不同。一般講,影響稅收占國民生產總值的因素主要有三:一是國家的職能範圍,即國家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的地位。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社會主義國家同資本主義國家相比較,稅收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會高一些。因為,資本主義國家的主要職能是為社會再生產提供外部條件,職能範圍狹小,財政分配規模較小,稅收作為最主要的財政收入手段,其收入規模也較小,稅收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也不可能高。社會主義國家的職能不僅包括為社會再生產提供外部條件,而且還包括直接組織協調和領導國民經濟。反映在國家財政上,它不僅要為國家機器的存在和科學、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各項事業的發展提供資金保證,還要為國家基本建設項目提供大量資金。為此,國家必須借稅收等收入手段,取得較多的財政收入,稅收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就較高。當然,在同一制度下的不同國家或同一國家的不同歷史發展時期,由於經濟管理體制的不同,國家的職能範圍也會有所調整,自然會影響到稅收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二是經濟發展水平。經濟發達由於其國民生產總值規模較大,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占有量也較大,無論是經濟生活,還是國民承受稅收負擔的能力都較強,自然可以維持較高的稅收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對於開發中國家來說,國民生產總值總量和人均占有量都小得多,整個社會對稅收的承受能力較低,國家也只能維持一個較低的稅收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三是稅收占財政收入的比重。稅收是財政收入的形式之一,在一國的不同歷史時期的財政收入構成中,由於種種原因,稅收的地位會有過不同。稅收收入地位的變化,必然引起稅收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