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稅務師考試綜合指導:國民經濟核算體系

   指以整個國民經濟運轉為總體的巨觀核算體系。它包括一系列相互聯繫的綜合性的指標體系和表式,全面反映國民經濟總體運行全貌,系統地描述、分析、評價、監督國民經濟總體運行的過程、成果、效益和平衡關係,為國家從巨觀上了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全貌及其發展變化的規律、為制定國民經濟發展計畫和重大決策、加強巨觀管理提供重要依據。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是巨觀經濟管理的重要工具,主要體現為:(1)反映社會再生產的總體運動過程,以生產、流通、分配到消費的全過程及各環節之間的相互關係。(2)反映社會再生產的條件、投入和產出的相互聯繫、經濟效益的高低。(3)反映國民經濟各部門之間的聯繫。(4)反映社會再生產運動的成果、國民財產的增長、資產存量的變化情況。(5)通過各國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進行國際間經濟比較分析。(6)分析巨觀經濟運行狀況、結構、機制、問題、規律,提出巨觀經濟對策。目前,國際上存在兩種不同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即mps體系和sna體系。我國吸收兩大體系的科學方法,按照馬克思再生產理論,採用擴大的生產口徑,以社會再生產為序,制定了具有我國特點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方案,其基本結構包括六大部分內容:(1)社會再生產基本條件的核算,包括人口、勞動力、國民財產和自然資源等方面的核算。(2)生產與使用的核算,包括生產結果和生產過程的投入產出的核算。包含兩個口徑,一個是社會產品和勞務總值、國內生產總值及其使用;另一個是國民收入及其使用。為了消除價格變動的影響,設定國民經濟綜合價格指數的核算。(3)分配與流通的核算,包括社會資金流量的價值核算和主要商品供求關係的實物核算。(4)消費與積累的核算,包括總消費的結構、總積累的資金來源和使用的核算。(5)國際收支的核算,包括我國對外經濟往來貨幣收支情況以及儲備資產變動情況的核算。(6)國民經濟總運行的核算,包括運行結果社會總供需平衡的核算分析和總運行再生產各方面相互聯繫的綜合分析。國民經濟核算的資料主要來自部門、企業核算,為此要求部門、企業應設定相應核算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