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課後習題集:第十二章國際收支與巨觀經濟均衡

關鍵字匯 
開放經濟的巨觀均衡 is-lm-bp模型 價格-現金流動機制 
馬歇爾-勒納條件 馬歇爾-勒納-羅賓遜條件 外貿乘數 
j曲線效應 邊際吸收傾向 貨幣貶值的收入效應 
貨幣貶值的吸收效應 支出轉移政策 支出調整政策 
超額貨幣需求 超額貨幣供給 

問答與練習 
1.一個經濟開放國家的lm曲線和bp曲線的相對位置如何確定?試分別列舉代表性國家。 
2.試以is-lm-bp模型說明不同巨觀經濟政策對開放經濟內外均衡的影響。 
3.如果一國的國際收支持續五年出現順差,而且順差金額不斷擴大,該國的內部經濟將發生何種變化?這種變化是否有利於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 
4.目前實行固定匯率制度的國家,能否使外匯儲備發揮金本位制度下黃金的作用,通過價格-現金流動機制實現國際收支自動平衡? 
5.一國的進出口彈性能否滿足ml條件主要取決於哪些因素?在ml條件滿足的情況下,為什麼有的國家能夠通過貨幣貶值改善貿易收支,而有的國家卻不行? 
6.如果一國的邊際吸收傾向小於1,貨幣貶值將通過怎樣的機制調節國際收支逆差? 
7.為什麼說國際收支是一個貨幣問題?通過貨幣數量控制調節國際收支失衡的依據是什麼?政策實踐中存在哪些問題? 
8.引起國際收支失衡的巨觀經濟因素都有哪些?根據本章所介紹的國際收支理論,請嘗試概括調節國際收支可以考慮哪些巨觀經濟政策或手段,並解釋它們是如何發揮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