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來的果實才甜 考研大軍中的“棄保”一族

  到手的餡兒餅不要奮鬥來的成果才甜10月10日到31日,是2007年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報名時間。在日益龐大的考研群體中,有一群特殊的考生:他們都是本科階段各個高校的佼佼者,手握令人艷羨的保研資格,卻因為各種原因,主動放棄了本來唾手可得的讀研機會,選擇了陌生的學校不熟悉的專業,選擇了不確定的未來。每到考研時節,這類棄保從考的考研生總能在高校中成為關注的焦點。

大多為了自己喜歡的專業放棄保研

劉冰彥現在在華中科技大學讀大四,專業是金融工程。按照大學前三年的成績排名,他獲得保研資格肯定沒有問題。可是,這並沒有讓他興奮起來,反而讓他陷入了矛盾。原來,聯考時,他的目標就是北京大學,但聯考的失誤讓他沒有能夠圓自己的北大夢。“總覺得原先聯考時的夢又回來了,這次錯過了很可能這輩子就沒機會了。越想越不安分,最後決定賭一把。”最終,劉冰彥放棄了不少同學羨慕的保研資格,把自己的目光投向了沒有指定複習參考書的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在廈門大學讀大四的張露最終也放棄了自己的保研資格。“主要還是想換一個城市。”張露這樣解釋,“在廈大度過的大學生活很美好,但從有讀研究生的打算開始,就覺得一定要到北京去。”在南方生活了3年的張露覺得自己更想生活在四季分明,有濃郁文化氛圍的城市,而北京無疑是上上之選。加上2008年的奧運肯定會給北京帶來更多的機遇,“選擇讀研在北京也是希望將來工作生活在北京”。受訪中,記者發現,儘管放棄保研的考生各有各的理由,但絕大多數還都是為了能考一個自己喜歡的專業。儘管學習成績優秀,但大學四年就讀於自己不感興趣的專業,讓他們比別人多了更多的勇氣放棄保研。就讀於天津工業大學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的孫歆就表示,雖然it業是現在的熱門專業,找工作也相對容易,但不喜歡又得好好學的矛盾,她在大學的4年已經感受太多。喜歡和人打交道的孫歆希望自己將來的工作更多地面對的是人而不是電腦螢幕。所以,孫歆最終選擇了考管理系的研究生。她相信這是一個自己喜歡,也適合自己的專業。

難度很高 但心態不錯

放棄保研自己重新投入考研大軍,意味著要么報考了別的專業,要么報考了別的學校,自然比不得考本校本專業來得輕車熟路。在不少人眼中,這或多或少有點自討苦吃。當被問及如果考研失敗怎么辦時,身材瘦小柔弱的孫歆總是一笑而過,“失敗了的話肯定會有點遺憾,但是不會後悔,畢竟這一年自學到了很多知識,即使考不上研,以後在工作中肯定也會受益。”對外經貿大學財經系的王超也很自信:“即便沒考上,也不會沒有出路,無論是再考還是找工作,相信最後總會對得起自己的。畢竟每年也都有很多考研失敗的人,其中也有不少人拿到了不錯的offer。”華中科大的劉冰彥早已把放棄保研自己考研的利弊想得很清楚。“所有的困難在作決定之前自己都想過,有的發生了有的還沒出現呢。最大的困難就是當時說服家裡人支持自己,這關都過了,剩下的就好辦了。”劉冰彥把保研比作雞肋,既然食之無味那么棄之也不覺可惜。他還說,不少的考研前輩都表示考研不同於聯考,不存在很大臨場發揮和部分運氣成分,付出多少就會得到多少。石靜一年多以前從廈門大學畢業。當時,她放棄了本校海洋系的保送名額,報考了廈門大學的法學研究生。可是接連兩次考研失敗讓她放棄了考研之路。“放棄考研並不代表沒有勇氣再考了,只是現在有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相信更適合自己的發展。”許多人問過石靜同一個問題“後不後悔當初放棄保研?”石靜的回答誠懇而坦然,“第二次失敗後確實鬱悶過,問過自己當時是不是太衝動了。不過再想想,自己是肯定不能接受在海洋系的實驗室里待三年畢業後做著不喜歡的工作的,這么一想,也就釋然了。如果再讓我選一次,我仍然會放棄保研。”

關鍵是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路

在社會普遍存在學歷高消費的今天,面對放棄幾乎到手的學歷,再折騰自己一年去考的子女,不少家長認為實在是不明智。孫歆的家人為了阻止她放棄自己考研的念頭可謂軟硬兼施。一方面家人苦口婆心勸導:“這是到手的餡兒餅,別人爭都爭不來啊,千萬別冒傻氣。女孩子有個研究生學歷將來的路好走很多啊。”;另一方面,又不斷向她描述考研的艱辛:“現在研究生那么難考,你又是跨專業,考不上怎么辦?到時你肯定後悔……”即便最後支持了子女的選擇,他們很多也是出於無奈。只有極少數的家長是極其開明地把路完全交給子女選擇。劉冰彥是棄研族中比較幸運的一個。劉冰彥的父親說,“孩子大了,以後的路想怎么走就怎么走吧,作為家長,我們應該相信他自己的決定,支持他。”對於校園中的“棄保”一族,從事人力資源工作多年的胡鵬認為,這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無論是考研、放棄保研還是選擇工作,都是大學生面對自己的人生作出的選擇。每種選擇都是風險和機遇並存的。在他看來,對於大學生來說,不論怎樣選擇,最為關鍵的是,在要走出校門的時候,需要了解自己,尋找一條最適合自己的路來走,不一定是別人看來最好的,但一定要是適合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