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業中醫醫師考試大綱—正常人體解剖學

第一單元緒論
要點:
解剖學姿勢、方位和切面術語。
第二單元運動系統
細目一:骨學
要點:
1.骨的形態和構造,骨的理化特性。
2.軀幹骨的名'稱、數目、位置及以下主要形態結構:椎體、椎弓、椎孔、椎
管、椎間孔、棘突、橫突、橫突孔、關節突、肋凹、肋溝、骶管、骶管裂孔、骶角、骶前孔、骶後孔、骶骨岬、胸骨角、頸靜脈切跡、劍突和肋骨小頭。
3.上肢骨的名稱、數目、位置及以下主要形態結構:肩胛骨的肩胛岡、肩峰、關節盂、下角和喙突;肱骨的肱骨頭、肱骨大小結節、結節間溝、外科頸、三角肌粗隆、橈神經溝、肱骨滑車、肱骨小頭、內上髁、外-上髁、尺神經溝和鷹嘴窩;橈骨的橈骨頭、橈骨粗隆、橈骨莖突;尺骨的鷹嘴、滑車切跡、尺骨頭和尺骨莖突。
4.下肢骨的名稱、數目、位置及以下主要形態結構:髖骨的髂骨、恥骨和坐骨、髖臼、閉孔、髂嵴、髂前及髂後上棘、坐骨結節、坐骨棘和恥骨結節;股骨的股骨頭、股骨頸、大轉子、小轉子、臀肌粗隆和股骨內外側髁;脛骨內外側髁、脛骨粗隆、脛骨前嵴和內踝;腓骨頭和外踝;跟結節。
5.顱骨的名稱、數目及以下主要的孔道和結構:眶上孔(或切跡)、眶下孔、枕骨大孔、冠狀縫、矢狀縫、人字縫、翼點、眉弓、枕外隆凸、枕骨踝、乳突、莖乳孔、顴弓、下頜窩、下頜頭、下頜角、鼻中隔、上鼻甲、中鼻甲、下鼻甲、上鼻道、中鼻道、下鼻道、鼻旁竇的名稱、位置及開口部位、顱前窩、顱中窩、顱後窩、外耳門和垂體窩。
6.全身各部重要的骨性標誌:下頜頭、下頜角、乳突、枕外隆凸、眉弓、第七頸椎棘突、腰椎棘突、肩胛岡、肩峰、肩胛骨下角、頸靜脈切跡、胸骨角、劍突、肋骨、鎖骨、肱骨內外上髁、鷹嘴、尺骨頭、尺骨莖突、橈骨頭、橈骨莖突、掌骨、髂嵴、髂前上棘、髂後上棘、骶角、坐骨結節、恥骨結節、大轉子、髕骨、脛骨粗隆、脛骨前嵴、內踝、腓骨頭、外踝、跟骨、足舟骨和跖骨。
細目二:骨連結
要點:
1.關節的主要結構、關節的輔助結構以及關節的軸和運動。
2.脊柱的組成(椎間盤的形態結構,前縱韌帶、後縱韌帶、棘間韌帶、棘上韌帶、黃韌帶的位置和椎間關節);脊柱的生理彎曲和胸廓的組成;脊柱和胸廓的運動。
3.肩、肘、腕關節(橈腕關節)的組成、結構特點和運動。橈尺骨間關節和手關節的名稱和組成。
4.髖、膝和踝關節(距小腿關節)的組成、結構特點和運動。骨盆的組成和性差,足弓的概念。
5.下頜關節(顳下頜關節)的組成和運動。
細目三:肌學
要點:
1.肌的起止、作用及肌的輔助裝置。
2.軀幹肌中的斜方肌、背闊肌、胸大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膈的孔裂和作用;腹肌的層次、名稱;骶棘肌(豎脊肌)的位置和作用;肋間肌的位置和作用;腹直肌鞘的位置及組成;腹股溝管的位置、組成及通過的內容。
3.頭頸肌中的咬肌、顳肌、額肌、口輪匝肌、眼輪匝肌的位置和作用;胸鎖乳突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
4.上肢肌中的三角肌、肱二頭肌、肱三頭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掌長肌腱、橈側腕屈肌腱、尺側腕屈肌腱、指伸肌腱的名稱和位置;手肌的分群。
5.下肢肌中的臀大肌、股四頭肌、小腿三頭肌的位置、起止及作用;半腱肌、半膜肌、股二頭肌、脛骨前肌、坶長伸肌、趾長伸肌、腓骨長短肌、脛骨後肌、坶長屈肌和趾長屈肌的位置和作用。
6.重要的肌性標誌:顳肌、咬肌、胸鎖乳突肌、斜方肌、背闊肌、胸大肌、腹直肌、三角肌、肱二頭肌及腱、肱三頭肌及腱、掌長肌腱、橈側腕屈肌腱、尺側腕屈肌腱、指淺屈肌腱、指伸肌腱、臀大肌、股四頭肌及腱、半腱肌腱、半膜肌腱、股二頭肌腱、腓腸肌、跟腱、脛骨前肌及腱、蹲長伸肌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