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費出國留學生應警惕的三大騙術

近日,不少學生又開始新一輪的留學申請準備:上培訓班、查資料、準備材料、找中介……但五花八門的信息,讓申請者都挑花了眼,而教育部頻頻發布的留學預警,更讓他們心存擔憂。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副主任邵巍建議,自費出國留學避免走彎路,一定要先查清學校和中介的資質。

騙招1取個響亮的名字

隨著自費出國留學人數每年遞增,國外一些不法之徒也動足歪腦筋。洋“野雞學校”往往頂著名頭不小的“頭銜”招搖撞騙,比如“西部太平洋大學”、“美國國家大學”、“某某州立大學”等。不了解情況的學生和家長會被這些聽上去很響亮的名字唬住,但往往在花了幾十萬拿到文憑後,才發現文憑得不到認可,錢打了水漂。

■專家支招正規的外國大學招生至少會有兩個證明:中國駐當地使領館的認證和當地政府的承認憑證,申請學校一定要先查這兩個資質。若學生自行申請,可參考教育部公布的“33個國家學校名單”。

騙招2隻要花錢就能讀

一些不正規的洋學校為了吸引更多生源以牟取暴利,往往會自動降低門檻。尤其是一些私立的語言學校,在招生時打著“與大學合作”的旗號,承諾只需交納高額語言學習費就能在提高語言能力後,直接升入大學學習。但有不少學生進入此類學校學習後才發現,不僅是學校教育資源差,“能直接進大學”也是騙人,更有學生還碰上私立語言學校破產。

■專家支招正規大學會要求學生通過托福、雅思類考試,以證明申請者具備到國外學習的能力。學生查學校資質後,不要選雖經所在國有關部門批准合法辦學並能授予學位,但是其頒發的學歷、學位卻不被所在國政府教育主管部門或其授權的權威機構承認或註冊的學校。建議在國內過好語言關,其中聽說能力尤為重要。

騙招3收取低價中介費

極少數留學中介受利益驅動,發布虛假留學信息或簽訂不負責任的中介服務契約等欺騙留學者。其中,一些留學中介提出了低價中介費,甚至“零中介”的口號,號稱免收中介費。但在獲取消費者的好感後,操作過程中步步加價,直到留學者無法抽身。還有一些留學中介,通過網路和手機發布虛假的留學信息,誤導消費者。

■專家支招找中介做到“二查一了解一參考”:先查中介是否具有《自費出國留學中介服務機構資格認定書》和工商營業執照。然後通過各種渠道了解中介的社會信譽度,比如是否有劣跡或不法前科。最後,在簽署契約時,參考使用教育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2004年4月28日聯合發布的《自費出國留學中介服務委託契約(示範文本)》,注意保護自身利益以避免不平等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