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07聯考制度改革由自主招考到國家統一考試

世紀之初的俄羅斯教育在經歷了20世紀最後10年社會變革帶來的陣痛之後,已逐漸走出困境,並正在著手統一聯考制度改革的試驗。因此,研究俄羅斯的聯考制度改革對中國聯考制度的改革無疑具有啟示意義。

自主招考弊端叢生

俄羅斯的聯考制度,幾經改革,幾經演變。蘇聯十月革命勝利之前,高校很少,只有貴族和資產階級的子女才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十月革命勝利之後,蘇聯對聯考制度進行了改革,取消了當時限制工農入學的大學入學考試,實行推薦制。由此基本實現了高等教育的無產階級化,但學員文化水平參差不齊。進入20世紀30年代,蘇聯為了培養“具有世界技術水平的專家”的目標,要求“一切考生都必須具有高深和牢固的知識”,實行以知識考試為主、社會推薦為輔的制度。20世紀70年代中期,蘇聯各高校根據聯考大綱,自行命題,自行主持考試,自行評分、錄取,實行自主招考制。

蘇聯解體以後的十餘年,俄羅斯聯邦仍沿襲前蘇聯的大學自主招考制度。這種制度給高等院校根據自己的需要和標準招收學生提供了條件,促進了各學校按自己的特色發展。但在政局不穩定、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產生了不少的問題。一是腐敗叢生。由於大學升學考試是由各高校自主命題,缺乏有效監督,因此為腐敗提供了溫床。二是考試成本過高。中學生畢業後要想深造,必須親自到各高校參加入學考試,這就導致一些因經濟困難且居住地區比較偏遠的優秀學子,無法到首都和其他城市的大學參加考試,只好放棄進入名牌大學學習的機會。三是考試成績不夠真實。俄羅斯高中畢業生想上大學,必須先通過本校命題的考試、拿到畢業文憑,然後還必須通過各高校命題的考試。這種考試的考分往往不能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水平。四是教育質量嚴重下滑。由於俄羅斯沒有國家統一的教育評價標準,導致俄羅斯的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文憑在國際上得不到認可。

統一考試漸成趨勢

隨著新世紀的到來,在《2000年俄羅斯聯邦教育發展綱要》的基礎上,俄羅斯總理於2001年2月16日簽署了《關於試行國家統一考試的決定》,拉開了統一考試的序幕。

從參加統一考試的地區和學生來看,其數量與年俱增。2001年6月,首先在馬里埃爾共和國、薩哈雅庫特共和國和楚瓦什共和國等4個俄聯邦地區開始試行,並逐步擴大試行地區。2003年俄羅斯聯邦89個主體中有47個參加了國家統一考試,考生人數63萬人,是當年中等學校畢業生人數的一半。2004年俄羅斯有64個聯邦主體加入這一行列,90多萬考生參加國家統一聯考。2005年已經有72個聯邦主體120萬考生參加。另外,參與的高校也由最初的16所增加到464所,中等專業學校的數量也由最初的79所增加到928所。2006年,俄羅斯有80個聯邦主體參加了國家統一考試。預計2008年在全國範圍內實施這一考試制度。據《訊息報》報導,俄羅斯將從2009年開始全面實施對中學畢業生知識水平進行評估的新體系,這個體系也將成為大學的入學考試形式。

從統一考試的科目來看,多少不一。在楚瓦什共和國,進行了8個科目的統一考試:即數學、俄語、化學、物理、生物、地理、俄羅斯歷史、社會常識,是統考科目最多的地區。統考科目最少的是馬里埃爾共和國,所有畢業生的必考科目只有數學,2002年增加了英語科目的考試,2003年進行了13個科目的統一國家考試(增加三門外語和文學科目的考試)。考試通過的學生可同時獲得普通教育畢業證書和統一國家考試(聯考)成績證明。

從考試形式來看,也發生了一些變化。為了解決高等教育領域的腐敗問題,國家杜馬通過一項議案,批准在全國範圍內對聯考試題進行改革。根據改革計畫,現行聯考試題中的主觀題部分將被客觀選擇題取代,由電腦判卷打分,其他人無法隨意更改分數,考官也就不能再通過操控分數索要賄賂。口試也將被取消。

面對當今世界呈現的新的競爭態勢,中、俄兩國都不約而同地將改革的矛頭指向扼守基礎教育質量出口的聯考制度。俄羅斯由“放”到“收”的聯考改革歷程,對我國的聯考改革同樣具有啟示意義:其一,立足本國,相互借鑑,取長補短,是聯考改革的一條重要思想路線。聯考改革,既要立足本國,基於本國國情,力圖解決本國的實際問題;又要借鑑國外聯考改革的長處,在消化吸收的基礎上綜合、靈活運用別國經驗,才能形成具有本國特色、又與國際接軌的聯考制度和體系。其二,加強國家考試的統一性,擴大高校招考的自主性,增加學生報考的選擇性,是聯考改革的一個基本趨向。其三,在注重基礎知識考查的基礎上完善考試方法與試題形式,重點考查學生的基本技能和實際能力,是聯考改革的一個共同課題。